雷群英
摘要: 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因此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很重要。而現今的中學語文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卻眾多,學生沒有積極性,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差等。面對眾多的問題,我們老師應該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從而培養出優秀的新世紀中學生。
關鍵詞: 語文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400-01
1.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是一個人文化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故而它們也成為評判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依據之一。在強調人的綜合素質的現代社會里,它們顯得更加重要。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是準確掌握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鍵盤取代了手寫,人們對語言文學知識的興趣在逐漸減弱。人們能揮手用鍵盤敲出各種漢字,卻很難順筆寫出一個漢字。即使有時候能寫出來,可是字跡也實在不敢恭維。另外,現在大部分人的寫作能力低下,妙筆生花、語驚四座的人寥寥無幾,表達流暢通順的人也在少數。閱讀文學作品的人也越來越少,現在的年輕人寧愿看八卦娛樂新聞也不愿閱讀名家大作。
中學階段是語文知識和能力積累的一個重要階段。現在中學生培養過程中對文學素養的培養重視度不夠,很多學生都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語文,根本沒有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形成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加強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要。同時,學好語文也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縝密,對中學生未來的生活很有幫助。
2.教法和學法要有機統一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方法。一般來說,教法和學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著學法,學法里體現著教法,二者共處于教學過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學法又是兩個不同的教學主體,所以它們彼此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因為教學過程中的兩個主體——教師和學生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主導,后者是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主導作用決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應試教育把學生看作接受知識的容器,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質教育把學生看作教學的主體,教法采用啟發式。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要求教師的教法必須改革。 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這種思想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
3.追求教學個性化
3.1 個性化教學思路,就是思路新穎,不同凡響,別出心裁,不拘一格。一是不拘泥于教參,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縛,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作品的個性。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時,課文第二段的處理,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接受能力。抓住了"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詳盡地講解寫景文字的寫作方法,諸如寫了哪些景、抓住什么特征寫、按什么順序、用什么方法寫等等,旨在使學生從課文的具體語言表達中體會寫景的方法,進而達到初步掌握寫景文字的寫作方法的目的。這樣使初一的同學比較直觀地熟悉課文,并理解課文所包含的語文知識。二是找準教學"突破口"。如教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以肅穆崇敬為"突破口"、教學《天凈沙秋思》是以清靜悲涼為"突破口"、教學《長江三峽》時以豪邁奔放為"突破口"等等。讓學生說個性的話,說自由的話,講真實的事,讓課堂充滿學生的個性活力。
3.2 個性化教學藝術,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啟發、引導。如《荔枝蜜》教學的導入,采用音像資料導入,運用媒體播放有關蜜蜂、蜂蜜的圖片,同時插播旁白進行解說,然后談感性認識――提問:同學們都接觸過蜜蜂,蜜蜂給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樣的?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對蜜蜂的印象。同學發言后,教師導人課文學習――"剛才同學們暢談了自己對蜜蜂的印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楊朔的散文《荔枝蜜》,看看作者對蜜蜂的感受是怎樣的。"將學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導學生在作品的鑒賞、聯想、體驗之中融入學生個性的理解,將教學的情趣、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從而使課堂氣氛"其樂融融"。
4.民主教學,體驗成功
創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樂學教學"一個基本特征。此外,還要注意運用創新學習"五步"教學模式。
所謂創新學習"五步"教學模式,就是自學質疑→篩選問題→合作交流→反饋歸納→深化創新。原則是:堅持從實際出發,注重學科特點,充分體現創新學習指導思想,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其中轉變教師思想觀念是關鍵,教師要與陳舊的"三中心"決裂,樹立學生才是課堂主人的思想,同時要認識到模式不是僵死的套子,堅持"以學定教,以學定法,教無定法"的教學原則,始終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動手、動腦、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放在教學的前位。
4.1 自學質疑。讓學生自學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去選擇、去感悟,并提出問題。但由于年齡特征,學科或教材特點的不同,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自學引導和有效的思維點撥,對學生的質疑要充分地肯定,以維護其自尊心與自信心。
4.2 問題篩選。學生在自學預習的基礎上會提出五花八門的甚至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問題中找到突破口和學生一起共同歸納、綜合、篩選出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異、創新的問題來進行探討。捕捉即逝的智慧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達到開發潛能的目的。篩選問題的過程是學生多思善疑的過程,是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知識以及遷移能力培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