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和
摘要: 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人們不再是只是關注自身的發展,而是對我國教育的發展方向更加關注。其中,初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初中教學體系中,政治教學作為初中課程的基本組成內容,在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學會基礎的政治知識,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方式,在遇到問題時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尋找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數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有積極意義,對我國教育的全面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初中診治;課堂教學;方法芻議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48-02
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關注,初中政治作為初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是現階段初中教學的重點。與其他學科不同,初中政治在教學中對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增強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下,我國的初中政治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目前初中教育中政治教育在對學生的數學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仍然還存在很多問題,是各中學所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就現階段初中政治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作分析,希望對于解決有關問題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1.教師教學觀念首先要徹底更新
眾所周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不利于學生個性張揚和個體發展,抑制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充分展示。所以,初中的政治課堂教學改革,首先是更新觀念,轉變教師角色。教師不能只習慣于注重知識本身卻忽視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的培養,不能只習慣純理論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不能只注重學業水平的提高而忽視對學生思想、行為、覺悟的培養。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實現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真正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思想,對每個學生負責,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2.初中政治新課程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實踐是以學生自身知識與能力的水平為依托的,拓寬知識面是提高實踐的重要保證。陶行知先生曾這樣說:"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不能一顧的約束,應讓他們放飛夢想,按著他們喜歡的來,想說說,想問問,滿足他們無限的好奇心,讓他們常常自己動手,做喜歡做的事,老師只是解惑罷了,在學校里,學生才是主導,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老師不應強制性讓他們思想統一,而是鼓勵他們繼續發揚。"陶行知先生指出的"五大解放"理念對目前我國中學的政治科目課程改革有很好的引導作用。現在很多該學科的教師在課堂中依然只講授課本上的內容,將該學科的學習環境限制在課堂內。為此,教師要大膽拋開教材教程的約束,以大政治的理念教導學生在認真學好教材的基礎上積極閱讀相關的政治讀物,以此拓寬視野、增長才干。教師要在組織好課堂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發展學生的個性,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鼓勵學生多提為什么,搞好自學。新出臺的中考制度指出,考試將不局限在大綱內容中,考試題出自教材但高于教材。為此,僅局限在教材知識的反復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敢于對教材結構內容進行改革,不局限于對學習內容的詳細解讀,部分常識性的知識應充分讓學生自己學習,把學生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到更有價值的熱點型、實際型、能力型的重點問題的研究探討上,鍛煉其思維。政治教學工作的開展必須與時俱進,緊貼當今時勢。所以,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第一,帶領學生閱讀與時勢相關的各種報紙、雜志。第二,讓學生每天觀看相關的電視新聞和訪談類節目,在觀看過程中還要做好筆記。第三,帶領學生作社會調查,鼓勵學生撰寫時勢政治論文,并在全校積極開展論文評比活動。如此,教師通過將思想政治教學逐漸把小講堂和大社會更好地聯系在一起,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政治的自主性。
3.聯系生活實際,關注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注重挖掘生活本身對學生品德形成的特殊價值,引導學生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回歸,向實際回歸。學習是為了應用,是為了實踐。通過實踐才能感受到真善美的影響,才能深刻體驗思想教育的價值。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可以說是嬌生慣養,有幾個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要讓政治課真正成為培養學生高尚思想道德品質的課堂,使課堂更加生活化、實際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教育,并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生活實踐中鍛煉品質。例如,七年級教材"家,溫馨的港灣"一課,就可以以"愛家庭"為中心,教學中可播放公益廣告《回家》,分享親情故事。可以結合每年除夕,在外奔波的子女都要回家過年的例子,引導學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溫暖,體會父母為撫養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勞,從而教育學生在生活中熱愛父母、孝敬父母。也可以讓學生回去觀察記錄父母一天的工作、生活時間規律,課堂上一起交流,通過學生的活動體驗,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促使他們感受到家庭、父母在自己成長中的重要意義,繼而真正打動學生心靈,懂得關愛父母。總的來說,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當前初中教學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課改要求。因此,作為初中政治課教師,在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有義務、有責任繼續嘗試、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政治知識,受到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課作為中學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不僅向學生傳授系統的政治理論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而傳統的政治課教學多年來都是采取僵化、呆板的教學模式,脫離實際的夸夸其談、空洞的說教,制約了政治課的教學工作。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不抵觸政治課,讓政治課對學生有吸引力,讓學生樂于上政治課,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奮發向上的動力和勇氣,使學生在課堂上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能夠進入最佳狀態。
參考文獻:
[1] 朱新洪.初中政治課教學方法芻議[J].教育觀察,2012,01:03-5.
[2] 韓海燕.初中政治課教學改革芻議[J].學園(教育科研),2012,03:5.
[3] 王芳蓮.芻議初中政治課的實踐教學[J].新校園(中旬),2016,03:7.
[4] 席鑫霞.淺談新課改下初中政治課的教學方法[J].現代閱讀,201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