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97-01
說起申論考試,大家都很熟悉,并且明白,讀懂材料是申論考試的第一步,申論材料往往長達六七千字,涉及內容廣泛,專業性強,并且各段材料出處不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幾段材料?我曾看到一些介紹申論考試時閱讀材料的技巧,發現其與我們正在進行的群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1.閱讀材料體現默讀、速讀策略
申論考試時,閱讀材料一定要改掉"發音式"閱讀習慣,考生要做到不發聲,速度快。發音閱讀必然限制閱讀速度,即便考場中無法出聲,但喉部仍然保持發音動作,這樣一來,閱讀速度仍然滯后。其實,在我們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也在努力培養孩子們默讀、速讀的能力。我們要在一節課里讀一群文章,因此不能將"朗讀"、 "有感情朗讀""大聲讀"無限放大,一則時間上不允許,因為有感情朗讀是特別費時間的;二則無限放大有感情朗讀,勢必會擠占掉一些更重要的閱讀能力的嘗試與學習。我們必須要更多地嘗試默讀、速讀、跳讀等閱讀方式。
2.答題要求等同群文議題
申論考試的材料中相當多的文字信息含量很低,僅僅是引出或支撐觀點,讀懂考題要求才是閱讀材料的終極目標。而申論的材料考題要求與我們群文閱讀圍繞議題展開的活動極其相似。例如蔣軍晶老師上"創世神話"的群文閱讀時,在50分鐘內讓學生讀了七篇文章:一篇科普文——《關于宇宙大爆炸》,六篇神話——《諸神創世》《淤能棋呂島》《盤古開天地》《始祖大梵天》《阿胡拉·馬茲達》《巨人伊密爾》。這七篇文章則以三個議題貫穿其中:各國創世神話有什么個性特征?各國創世神話有什么相似之處?為何有這些相似之處?這三個議題創設了一種輕松而又充滿挑戰的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發現了神話的很多秘密,帶領學生走向了一個充滿神奇的世界,也極大地引發了學生對神話的閱讀興趣。看,這三個問題是不是與申論的考試題型有相似之處呢?
3.縮寫能力中凸現群文閱讀的概括能力
申論考試題目也旨在考查考生提煉句子和段落梗概的能力,考生"縮寫"即根據文中的敘述邏輯,將各個要點有序串聯起來。這與我們群文閱讀中訓練的概括能力也有相似之處。我們最常見的群文閱讀教學方式是一篇帶多篇,即通過學習一篇范文,引出議題,指導閱讀方法,然后再學幾篇文章,這實際上也是在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使學生達到用簡練的語句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
4.海量閱讀中體現篩選能力
申論考試做不完題目,因為面對海量的信息,無法判斷哪些真正有用,而哪些無用,因為閱讀判斷思維沒有形成。當"信息爆炸"時代來臨,我們都有些目不暇接。如何學會接納海量信息,并從中篩選、判斷、提取、思考有用的東西?群文閱讀的價值就在于對孩子精神的豐盈和海量信息的獲取,連續性閱讀,就像讓孩子放回了大自然,自由的感受文化的氣息和腳步。而且,豐富的信息量會讓課堂更鮮活生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濃厚,學生在接納海量信息的同時,篩選、判斷、提取等能力也得到了綜合培養。我想,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接觸群文閱讀,在他涉及諸如申論考試這樣的選拔時,是不是更要得心應手一些呢?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無限擴展了學生的閱讀空間,深度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思維,它不僅給當前的語文教材帶來了新的變革、新的生機,它能夠培養學生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觀察思維,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又一語文教學方式。群文閱讀教學既是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現狀,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