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榮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26-01
南宋大詩人陸游教子學詩,強調"功夫在詩外"。 現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使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態度和思考。縱觀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困擾學生和老師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很多中學生缺少生活和情感體驗,寫出的文章言之無物、言之無味。過于繁忙而相對單調學習生活,獨生子女優越的生長環境,使當下很多中學生缺少和社會生活的接觸,缺少對世界和社會的深入思考。鼓噪一時的學生社會實踐課,因諸多因素影響又多數流于形式。所以,要提高中學生的寫作水平,使他們寫出的文章有深度,有思想,充溢"正能量",就必須培養和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能力。
1.熱愛生活,觀注社會人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沒有對生命的關注,沒有對生活的熱愛,沒有對生活本質的探詢,沒有詩意棲居的一種人生境界,就很難使一個人感動起來。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健康的思想,積極的態度,利用日記、周記、書信、互聯網等形式與父母、朋友、老師交流,了解生活、關注生活。同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力求結合實踐,運用生動典型的生活事例給學生傳授知識,引導學生體悟生活真諦。既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真善美的東西,又要認識到現實生活的嚴酷性和復雜性,使他們更多的關注社會現實,與生活接觸,與實踐磨合,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體驗能力。2013年下半年,中央電視臺等主流新聞媒體開展了以"你幸福嗎?"為主題的系列訪談活動。受此啟發,筆者利用作文課組織學生開展"我生活在幸福中……"的主題討論,然后讓學生將自己的體會和想法寫成作文。2014年初,一些新聞媒體組織開展"時間去哪兒了?"的訪談,我讓學生思考自己及父母、老師的時間去哪兒了,然后寫出作文,通過類似活動的開展,從而使學生學會體悟來自家人、老師、和社會的愛,熱愛生活,關注人生。
2.欣賞生活,關注社會熱點,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
只有教給學生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才能發現生活中閃光的東西。因而,教師要注意在語文教學中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與學生互動,營造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機會,讓學生有機會充分的體會,深入的思考,使學生擁有一種"面對一絲野菊花而抨然心"的情懷。語文教師要注意收集一些社會熱點信息,熱點新聞,以適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并引導學生用理性的眼光看待煩紛復雜的社會生活。比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組織學生圍繞央視每年評選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十大道德模范"等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一個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人。
3.感受生活,辨清真善美,學做一個情感豐富的人
語文教學不僅是認識活動,也是情感活動。常聽一些同學說"我沒有什么可寫的,寫不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精致獨特而完整的感受能力。感受能力可以讓人類有限的生命通向無限微妙和深邃的外部世界,從而使人們在感受所有生命的浪漫質地時實現人生超越。情感是語文教學的藝術之魂,文貴有情,沒有情感的融入,就寫不出感人的文章。用愛心教育點燃學生的心靈火花。比如,主持班會,體驗主持人風采;班級聯,擔任外交使接,體驗交際藝術;運動會,歌唱比賽,表現真我風采;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小試牛刀。通過豐富多彩的體驗,讓學生增長才干,鍛煉膽識、陶冶情操,培養表現自我的競爭意識,從而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善于表達,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生活感受能力。組織活動要避免"戲化"作秀。活動后必須讓學生思考、體會,寫出自己的心得。
4.抒寫生活,勤于練筆,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世界
葉圣陶先生曾說,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求學生每天寫100字左右的日記,每天讀一篇好文章。啟發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感受,樂觀開朗的進行口頭告白,內向羞澀的進行"書信抒懷"。要讓學生學會表達,首先要能將體驗出的情感表達出來,其次要表達的準確、生動,感人。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寫作文"后記";也可就同一文題的作文修改復寫。即使是每天寫幾句話,時間長了,也可以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總之,體驗能力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必備條件之一。從現代教育理念來看,它屬于學生的情商,甚至決定學生未來潛質的發揮。廣大語文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培養學生此種能力的重要性和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