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學騫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90-02
1.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究的重要條件。可見,問題氛圍是十分重要的。而對情境的有效性主要看是否有利于揭示所學內容的主題,是否有利于建立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密切聯系,學生能否在原有的基礎上引發其思考和自主探究。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對問題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去"同化"或"順應"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抓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精心設計好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學生產生探究欲望,主動的進行學習,從而可以鍛煉出他們的創新意識。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并及時設計恰當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實踐,使我了解到: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生以積極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并積極建構他們自己的意義"的主動建構過程,建構者只能是學生本人。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設法啟發鼓勵學生質疑,每堂課都留出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力求做到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知識,教師不明示,根據問題的深淺,啟發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解答,讓接受能力快的學生吃得飽,讓一時理解有困難的學生吃得下,幫助學生在探索中學會思考,促進其思維得發展,并養成"不懂就問、不會就學"的勇氣和習慣。逐步學會質疑,進而形成解疑的能力。
2.創設創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
新課程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學目標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數學源于生活,學習數學的目的在于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于實際問題,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有的還親身經歷過,所以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盡可能地把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到實際生活中,因為教師所列舉的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如果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會讓學生感到很熟悉,也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一位數學教師講"密鋪"這一部分知識時就采用了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輔助講解,密鋪的定義是指用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幾種或幾十種平面圖形進行拼接,彼此之間不留空隙、不重疊地鋪成一片,這就是平面圖形的密鋪,又稱做平面圖形的鑲嵌,并從字面上看學生不容易理解,于是這位教師帶領學生觀察學校的墻磚和地板磚,使他們看見到長方形和正方形都可以密鋪,將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原本枯燥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了,課堂氛圍也變得異常活躍起來。再如,筆者在講授"統計的初步知識"時,讓學生統計本校各班男女生的人數,再統計出學校男女生的總人數,然后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數學,在學習中感悟生活,并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3.創設故事情境,寓教于樂,激發學習興趣
做游戲、聽故事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如果在教學中,把一些數學問題放在游戲中解決,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就快樂的獲取了知識。也可以把一些數學問題放在故事中,用講故事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打電話"這一個生活經驗,在課堂上開展"打電話"的游戲。讓學生在電話的對話之中交流學習的感覺,并在打電話的情境中掌握和鞏固知識技能。教學時,教師做著打電話的姿勢,對學生說:"我這個電話是打給蘭蘭的,請問18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蘭蘭也做著打電話的姿勢回答說:"18里面有一個十,8個一。"然后讓同桌之間做這個游戲。這樣學生在游戲中不僅掌握了"11~20"中的每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而且使學生在這個游戲中掌握了數的組成規律。學生學的輕松又愉快。 又例如,教學"比較分數的大小"時,教師可以講一個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說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有一次,師父口渴了,就讓豬八戒找水渴。八戒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水,就在這時,八戒眼前一亮,他發現了一個大西瓜,可把他樂壞了,摘了西瓜抱著就往回走。他邊走邊想,我得多吃些。到了師父歇腳的地方,豬八戒嚷嚷道:"可把我累壞了,我得多吃些,西瓜是我費了好大的力氣找來的。"悟空聽后就痛快的答應了。并說我不吃了,那你就吃西瓜的三分之一吧。八戒不樂意,非要吃西瓜的四分之一。悟空高興的把西瓜的四分之一給了八戒,又分別分給師父、沙僧西瓜的三分之一,還剩一小塊,悟空自己吃了。八戒一看,撅起了大嘴,大聲嚷嚷道:"說好了讓我多吃些,怎么我的還不如師父他們的多呢?死猴子準是你又作弄我。"故事講到這里教師隨機提出問題:想一想,這是怎么回事?然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再讓學生匯報結果,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同分子分數比大小"的方法。這樣做,學生輕松愉快的得到了知識,并且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內容,不斷的編講有趣的故事,給學生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巧設練習情境,讓學生在練習中有所創新
練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實踐證明,富有思考性的練習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巧設練習,要從生活實際出發,在數學課堂中適度引入一些開放題,其開放性、靈活性、多變性,給學生的思維創設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有助于開拓學生思路,發揮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素質,養成創新習慣。條件不足或有余的開放題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題多變或一題多問的開放題能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獨創性;答案不唯一的開放題運用不同的解題策略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并從中發現最有效的解法,能促進學生創造性的思維的發展;探究規律的開放題,可以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精神,增強創新意識,養成創新習慣。
開放性習題貴在創新,數學開放題不僅能檢查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程度和應用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中的到不同的發展。"為適應這一基本要求,教師就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努力在課堂教學、課堂設計中下苦功夫,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自主活動空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不斷的創設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