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英
摘要: 在教學時,教師創設出好的課堂開頭,在上課一開始就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才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見,教師對新授內容的巧妙導入,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導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253-01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節完整的新授課,應包括導入新課、新授課和鞏固練習這三個基本部分。其中新授課是主體,導入新課是為了引出新課,導入新課雖不是主體,但它卻是整節課堂教學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入新課的成敗往往直接影響著整節課的成敗。因此設計好上好導入新課這一部分內容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導入新課呢?
1.開門見山法
所謂"開門見山法"是指單刀直入,直切主題,在上新課前,不加以其他環節,由教師直接引出新授課內容。這種導入新課方法的優點是A、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直接明了,簡單高效,節約大量課堂時間。B、可以適時地破題質疑,有效地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開門見山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導入新課的方法,在許多新知識的傳授中經常用到。例如,我們在講《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會想到什么?生: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師:大膽地設想,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與什么共同之處?
師:所以老師想進行一種嘗試,直接讓你們完成《課堂作業》第29頁,有這個信心嗎?
開門見山法主要適用于與以前所學知識無聯系的新知識的傳授中,因為對于此類新知識的傳授,由于無舊知識可以遷移,因此采用直接切入主題的開門見山的導入新課的方法就最為適宜,開門見山的方法優點顯而易見,但缺點也較多,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適用范圍窄,由于省去了導入新課這一階段的很多時間,因此課堂結構就會顯得疏散。
2.復習引入法
所謂"復習引入法"就是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的方法。由于數學教材的編排是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進行編排,因此每一個新知識都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的。新知識的學習就必須以舊知識為基礎。復習引入式的導入新課的方法就適應了這一特點,它在許多的數學知識的傳授中,應用非常廣泛。
復習引入法的基本模式是:先復習與新知識有聯系的舊知識,再由舊知識引出與之有聯系的新知識。例如我們在四年級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時,就可采用復習引入法。由于在三年級,就已教學過萬以內數的讀法,很顯然,億以內數的讀法,就是建立在萬內數的讀法基礎之上的。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一組萬以內的數,讓學生讀完后,說出萬以內數的讀法法則,這時教師可以問:"剛才我們復習了萬以內數的讀法,那么五位、六位、七位、八位等這些較大的數怎么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復習引入這一導入新課的方法,應該說包含兩個步驟,即先復習再引入,"復習"這一步可以采用教師提問題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師出示復習題的方式。教師在出示復習題時可以讓學生口答(例如口算等較簡單的題目),或者學生獨立作業的方式(例如計算等較復雜的題目)。而"引入"是在"復習"完成后向新課過渡的階段,是"復習引入"中一個重要環節,缺少這一環節,就顯得結構不嚴密,失去了導入新課所要達到了的目的。"引入"中,教師可以直接陳述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內容,也可以采用提出疑問,設置懸念的方式。
"復習引入"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的應用,前提是必須有舊知識作為遷移,因此在數學這一知識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中,應用得非常廣泛。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識,加強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同時會使整節課教學結構緊密。
3.聯系舊知識,引出新內容
所謂課堂導入是指在學習新課時,教師引導運用多種方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內容的過程。良好的課堂導入是一節課取得成功的開端. 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可以復習舊知識,同時,可以有效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順利進入對對新知識的學習。這樣,學生便認識到新舊知識是一個整體,其內部是緊密相連的。于是,良好的課堂導入便成為幫助學生戰勝對新知識恐懼的有利武器,通過與教師的互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索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自發地參與到對新知識的探索中。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更能夠將新舊知識間存在的聯系與矛盾提出來,讓學生在猜想中產生期待,渴望從中找出有效的途徑,解答疑惑. 例如,在學習"小數乘除法"時,前面已經學習過了乘法,學生也對乘法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之前學習的乘法都是整數運算,面對新學習的小數,應該如何進行乘法運算呢?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小數乘除法有了很強的學習興趣,產生了學好小數乘法運算的期待,紛紛期望掌握如何運用乘除法去計算小數問題,這樣便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4.聯系實際式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大量的實踐也證明:當學生的材料來自于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備加高漲;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課導入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景中開始數學學習,體驗和理解數學。
例如:"多位數的認識"。首先設計一組萬以內的讀寫練習。由于是已學的舊知識,學生很快準確地讀寫。接著出示:我國已有1300000000人口,領土面積9600000平方千米……學生由于只接觸到萬以內的數,因而讀不出來。教師指出:在日常生活、生產實際中,需要的數的范圍往往是非常大的,只的萬以內的數是不夠的,這節課我們學習"多位數的認識"。當然,導入的方法還遠不止這些。設計導入時,值得注意的問題是:
4.1 導入要與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相適應。
4.2 導入要有趣味性。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表現出主動、積極和自覺,學習時輕松愉快,學習效率自然會高。
4.3 導入對學生接受內容要有啟發性,以便使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
4.4 導入語言要有藝術性。要使新課的開始能扣動學生的心弦,需要教師講究語言的藝術。
4.5 導入新課的時間不宜過長。導入只是課堂的一個開頭,它的作用是為教學打開思路,不能喧賓奪主。
精彩的導入環節可以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活躍的課堂氣氛和充滿探究欲望的思維狂潮。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情和教材的特點去設計導入環節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工作更加充滿實效性和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