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代奇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256-01
數學是初中階段的必修課之一,也是一門在我們生活中實用的課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做好數學教學工作。但是,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一直以來數學課堂都比較枯燥,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高。在新課改下,數學課堂面臨著改革。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新課改下應該怎樣進行教學才能夠有效的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呢?
1.轉變教學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學方法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堂教學中,為使學生得到"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變:即變"注入式"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為"學生主動";變"教師主宰"為"教師主導";變"學生模仿"為"學生探究";變"注重教條結論"為"注重知識發現過程"。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的概念"時,先出示兩道與學生生活非常密切的應用題,讓學生先把式子列出來,在比較兩個式子的異同點,最后再歸納小結出"一次函數的定義"。讓學生從一般問題過渡到特殊問題中來,然后又將特殊問題回歸到一般問題中去。這一過程加深了學生對"一次函數定義"的掌握,充分地體現了上述的教學理念。
2.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1 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近年來,由于數學考題中增加了對數學綜合能力的考查,特別是數形結合思想方面。因此,在教學中可以把代數中的數量和幾何的圖形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2.2 滲透符號口訣表述思想。初中數學符號是比較多的,而且各種符號都有其特定的涵義和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教會學生運用簡潔的口訣來表達深奧復雜的數學道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根據取值情況,可以總結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間,小小大大取無解"。(即:如果未知數的解集都是大于,則不等式組的解集取較大的那一個;如果未知數的解集都是小于,則不等式組的解集取較小的那一個;如果未知數大于小的數而小于大的數,則不等式組的解集取中間的那一部份;如果未知數小于小的數而大于大的數,則不等式組沒有解。)
2.3 滲透開放性的教學思想。一提起數學,許多學生就會想到"聽課"、"做題"、"考試"等,把數學看作是單一的、被動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應適當滲透開放性的內容,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和創新精神。表現在學習的材料上不應局限在教材這一點上,學生的生活事件、實踐活動、成長經歷等都可以作為他們的學習材料。例如:學校要在教學樓前的一塊空地上建花壇,現征集設計方案,要求設計的方案成軸對稱(選用的圖形可以是圓、矩形、菱形、三角形等),應如何設計?再如:如何測量學校的旗桿高度?請設計測量方案。這些問題都有助于考察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2.4 滲透"化歸類比"的思想。運用化歸類比思想,往往可以讓學生在沉重枯燥的學習過程中產生學習的激情和靈感,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減少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對舊知識的遺忘,使知識能順利的遷移。
3.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方法的指導
對學生進行數學學法指導的目的是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數學能力的核心是數學思維能力,對學生加強數學思維方法的指導無疑會促進學生數學能力逐步提高。
對學生加強數學思維方法的指導需要教師把數學教學當成數學活動的教學,力戒"填鴨式"、"注入式"的講授、指導,為此教師要自覺地建立對數學的整體觀念。學習的環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才能使它對學生有意義。對學生數學思維方法的指導不應把數學思維方法和數學概念當成孤立的信息片來講授,而應把學法指導融入數學活動的具體過程,即對學生加強思維方法的指導只能采取滲透的方式。如果為思維方法而教思維方法,思維方法就可能成為刻板的教案,學生盡管知道類比、聯想、分析、綜合、特殊化、歸納、抽象等數學思維方法的名詞,但是面對具體的數學情境,學生卻不能運用這些數學思維方法,原因是這些名詞在學生頭腦中一直處于怠惰狀態,指導方法本身不具有活性。此外,由于數學思維活動并不能簡單地被納入一種既定的模式,因此在學法指導中就不能以教師的主觀分析或解釋去代替學生真實的數學思維活動。
4.努力分層推進,科學評價學生
4.1 數學知識分層。在教學過程中,把分析教材知識結構與學生認識發展相結合,把分析考試命題方向與學生實際水平相結合,以此來確定教學起點,使好中差的學生都能接受,從而把全班的學生都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并且還應掌握好教學進度。
4.2 作業練習分層。給學生布置作業時,不要一概而論否則會造成"好的吃不飽,差的消化不了"的現象。筆者通常把作業分成較難、一般、簡單三個層次來布置,讓學生都有機會獨立完成作業,體會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克服了抄襲作業的現象,從而間接地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3 學習目標分層。"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學生的能力也不另外。給學生定目標時應因人而異,一般成績好的學生,把目標定高一些;成績差的學生目標要盡量地低一些,盡量讓他們接近目標,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自信心。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數學活動當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和探究,一定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把新課標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