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合提?熱合曼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273-01
傳統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地位,因而缺少對人的能動性的激發,使得受教育者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受到損害,這就難免使教育的效益低下,很難滿足當代及未來學習化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要靠教師去引導、培養和挖掘,而這又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因此,我們首先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堅信教學生學習方法一定會比教學生知識有用,不是急于求成,而是持之以恒,研究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耐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
1.因材施教,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其他差異。挖掘研究教材內容。設法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物理的興趣,使他們能夠積極地、主動地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要注意啟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不應該把自己所有的心得體會都一股腦兒地灌給學生,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獨立鉆研的空間。總之教師的責任是教會學生學習,而不是代替學生學習。
2.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是通過恰當的情境,提出問題。使教學內容具有新奇性,從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求動機和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尋求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促進新知識的增長。也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產、生活情景,以及所關心的熱門科技話題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的現實意義,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愉悅心情,觸發學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3.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功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物理實驗中產生的現象能引起學生強烈興趣,能激發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探索欲望。準確把握"以實驗為基礎"這一基本特點,做好各種實驗,以生動新奇,鮮明的實驗現象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思維等都能產生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改進一些實驗常規教法,改編某些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改編某些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主動探索物理中的奧秘,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適當增加一些探索性實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他們學習的濃厚興趣。例如在學習《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一節中,讓學生去自我探索,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觀察、分析、總結與歸納等能力。
4.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很重要的。自主學習強調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自主學習是以教師為主導的,這是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重大轉變。實踐證明,學生在不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是被動的。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應改變"師道尊嚴"的觀念,將飽滿的熱情和甜蜜的微笑帶到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使學生努力學習、快樂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充分的理解和幫助,以欣賞的態度面對學生提出的質疑,還應切實發揮指導者的作用,要充分信任學生、主動接近學生、尊重和理解學生,使師生在情感交融的氛圍中進行教與學。通過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都充滿興趣,并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保證自主學習順利進行。
5.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參與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5.1 重視課本閱讀,善于提煉發現。雖然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知識結構復雜,許多的定理、概念、結論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實驗驗證和嚴密的邏輯推理,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仍然離不開課本。在課堂教學時,我們發現學生看書時有浮躁心理,往往匆匆瀏覽一遍就萬事大吉,找不到課本中的重點、知識點和解決問題的關鍵。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物理學習中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呢?在教學中,上新課前,有針對性地布置兩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仔細閱讀課本找出答案。如初中物理"液體的壓強"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出幾個問題:①放在液體下面的物體將受到哪些力的作用?②根據力的性質,這些力將如何作用在物體上?③液體的重量如何進行計算?為什么它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④液體具有怎樣的性質?⑤液體壓強是根據液體的什么性質進行傳遞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可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自主獲得信息的能力、新舊知識聯系的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5.2 鼓勵提問質疑,鍛煉思維敏捷力。在課堂上,教師應改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凡事多問一個為什么,老師給學講題,進行概念分析或定理論證,如果只把題目的解法過程和推理步驟一步一步講清楚,哪怕再細致明白,不講解題依據和思路,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極作用,嚴重阻礙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甚至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極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學習能力。現在的中考、高考,選擇題的解法訓練有許多,有的是通過計算才能得出結果,有的用到排除法,有的用圖象法,有的是根據概念選擇正確答案,還有的是多個概念或定律的交差判斷題。在解題時,讓學生養成多問幾個"為什么"的良好習慣,在已經得出某個選項答案后,還要進一步搞清其他幾個選項的錯誤原因。所在,這樣才能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高解題的正確率,鞏固所學知訓,提高質疑能力,鍛煉思維敏捷力。
在新課程體系中,要始終貫穿一個主題,就是讓學生參與教學、學習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并不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始終讓學生處于一種提問、質疑和猜想的環境中,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思維敏捷能力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比如講電場時,教師首先提出幾個帶有普遍性的自然現象讓學生討論。在高壓線下面打手機,為什么信號不好?當我們走在高壓線下為什么會聽到"吱吱"的聲音?你所見到的手機、蓄電池等變壓器為什么都用鐵皮包裝得很嚴實?學生會通過回顧、討論、反思、猜想這些現象,并結合對電場的學習逐一做出解答,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從而達到培養思維敏捷力的目的,也為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間接地進行自主研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5.3 倡導合作交流,提升創新思維才華。在日常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展開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合作學習,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挖掘學生特有的學習潛能,通過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華,進行自主研究學習能力的培養。物理新課程中,明確提出師生互動、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因此,物理教學,尤其是物理實驗教學應突出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才能。
5.4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實驗能力。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最好手段。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課堂演示實驗,通過課堂上的分組演示和教師的科學指導,激勵學生開展討論,并通過集體的智慧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雖然是短暫的討論、演示和探索,但凝聚了各個小組集體的智慧,是合作的結晶,智慧的體現;學生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采取開放實驗室的方法,讓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讓學生通過網絡查詢實驗方案或單獨完成實驗,然后開展實驗設計與實驗結果大辯論,比較實驗的優越性,以此推廣小組合作實驗經驗,教育學生學習也是一種有效的集體活動,尤其是實驗,它是同學間集體智慧的結晶。課外探索性實驗是目前學校課外實驗教育的一種新方法,物理教學可組織學生課外實驗小組或課外研究課題,讓學生借助家長、同學或其它機構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實驗作品,以體現合作交流的優越性,提升創新思維才華的培養,拓展物理教學改革新領域。
總之,在自主學習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內容為主動學習的主人。變被動發展為主動發展,使教師的外部指導轉化為學生內部發展的動因,讓學生自己完成學習中每個步驟,教師不要越俎代庖,任何高明的教師的教都不可能代替學生自主的學習,代替學生思考。也就是說自主學習必須重視學習者的主動性和探究性學習,同時要強調教師要創造性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