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珍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303-01
全國新課標I文綜卷地理試題在整體上延續"平穩變化,注重聯系實際"的一貫風格,突顯了"多視角重內涵,多層次重邏輯"的測試特點。在高考測評理念與新課程理念的高度融合中,為考生創建了"有用的地理"思維平臺,引導考生從地理學科獨特的視角,去關注時代發展、分析地理現象、思考現實問題。重復典型的高考地理試題的出題思路,更加注重對學科素養、學科能力和地理基本原理的考查,充分體現"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命題要求。
1.地理試題主要特點
1.1 探究性問題環環相扣。 延續了近幾年全國新課標〡文綜卷地理試題的特點,2016年的地理試題中,探究性問題環環相扣。除綜合題第37題外,其余題目均是圍繞同一主題遞進式設問,實現了多層次、多角度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探討和論證問題"等地理學科能力的目標。例如,第1~3題,圍繞"陶瓷產業"主題,層層設問,考查了陶瓷生產的區位條件、陶瓷產業轉移及其影響等知識點。第4~6題,圍繞"城市空間規劃"主題,考查了城市空間規劃的區位條件及其影響。第7~9題,圍繞"貝殼堤"主題,考查了河流堆積作用、海浪侵蝕及堆積作用等。綜合題第36題,圍繞"茉莉花茶生產"主題,考查了茉莉花茶生產的區位條件分析、工業集聚的原因、對其它區域發展的借鑒意義及可持續發展措施等。
1.2 對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高,"慢審題,快答題"是答好試題的關鍵。 第4~6題組中,"四個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職能,各城市分工明確"這一材料信息是做好第4題和第5題的關鍵信息。綜合題36題中,準確獲取第一段材料中"茉莉喜高溫、抗寒性差"等信息是做好第(1)問和第(2)問的關鍵。
1.3 以能力立意為主,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地理事象、探究地理問題的綜合能力。 整套題目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使試卷有很好的區分度,體現新課程理念,強調了學以致用。
1.4 以人地關系為主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始終。 綜合題第36題"茉莉花產業的發展"、42題"民宿經營"、43題"古鄉溝的冰川泥石流"、44題"我國部分沿海地區的高位蝦池"等都是從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切入,強調人地協調,注重區域可持續發展。
1.5 選擇性強,凸顯學生個性。 綜合題36題的第(4)問,考生可以自主選擇答題方向,考查考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應該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等角度綜合考慮作答。選擇性強,人性化設計更有利于學生發揮。
2.高三地理教學建議
2.1 研究考綱,明確目標。全面、準確地領會和落實考綱提出的要求,直接決定了復習教學的方向和內容,是決勝高考的關鍵。因此,教師要把握要求,明確目標,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復習效率。
2.2 注意廣度,把握深度。教學中要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遵循教育部頒布的2016年的《考試大綱》的內容范圍與目標要求。基于我省原有的教學情況,以及自主命題的高考試卷與近幾年全國卷的差異,建議可以適當而不盲目地拓展和深化教學的廣度和難度。
2.3 構建體系,發展能力。在復習教學中,構筑知識體系就是要把所學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納入學科體系中,形成主干分明,脈絡清晰的知識網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知識的提取、遷移與運用,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 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縱觀近年來的國家卷,其明顯的特點是應用型和能力型題目所占比重較大,試題取材廣泛,信息多來源于社會、經濟、環境發展的現實問題和生活實際,注重考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查。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想,體現了地理學科的應用價值和時代特色。因此,在復習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做好書本知識與社會現實和生活實際問題的對接。
2.5 關注學情,提高效率 。學情是復習教學的基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都必須依托學情的分析。準確把握學情,利用學情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才能有效地提高復習效率。 深入了解學情,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作為教學的起點;以最近發展區確定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設計教學活動和練習題。強化學生的思維活動,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能力。鼓勵學生暴露各種學習問題,通過研錯和糾錯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將學生的各種典型錯誤作為課程資源加以充分利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反思學習,提高學生的復習應考能力。鼓勵并指導學生編寫學案、反思筆記和錯題集;在知識整理和練習難度方面給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提供一些個性化的作業;強化解題程序和限時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