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要: 區域活動是落實"幼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有效途徑,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而在實踐中,很多教師常常因為區域活動空間、場景等設置不科學而使之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關鍵詞: 幼兒園大班 區域設置 和諧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367-01
大班區域活動是指從大班的水平、興趣、特點和需要出發,利用活動室、走廊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場地設置各種活動區,提供并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以創設不同的活動環境,讓孩子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進行個別化或小組性的操作活動。大班良好的區域活動環境能為大班幼兒提供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合適空間,促進幼兒啟迪心智、發展機能和提高素質。
1.合理設置活動區域,促進大班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往往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性會設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旨在全面發展孩子的個性,給不同孩子一個良好的啟蒙促進作用。而這些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區域活動,教師需要設立不同的區域活動,鼓勵孩子參與其中,在區域活動中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因此,在進行活動區域設置時,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操作材料進行投放,除了要充分滿足孩子的個性發展需要之外,還應該考慮教師進行教育活動時的可操作性。大班活動區域的設置一定要注重靈活性,大班教育比較注重釋放孩子的天性,教師會設置很多區域活動滿足孩子的發展需要,且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活動的形式是變化多端的,變換的活動形式利于教育需要,因此,在進行活動區域設置時,一定要能滿足不同教育活動的需要,不定期補充或者更換活動區域的材料,方便教師進行不同區域活動的開展。
2.合理規劃區域游戲活動空間
區域活動空間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響游戲活動開展的有效性。活動區域創設應根據教育目標和孩子實際需要進行科學合理設置,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有利于兒童能力的培養。在設置區域角時,應盡量使每個區域能相對獨立,布局合理。要根據區域活動的需要和大班特點,充分利用好櫥柜、桌子、廢舊材料等做好隔斷,布置成封閉、半封閉、開放活動環境,使區域與區域之間有明顯的界限和固定的地域,保持相對獨立性和融通性的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在考慮美觀性的同時,還需考慮動與靜的結合、封閉與開放的結合、獨立與組合的結合。如安靜的區域和吵鬧的區域應相對隔開;需用水的區域應挨近盥洗室;相關能融合的區域應安排在一起;閱讀區應光線充足又安靜舒適;將容易產生干擾的"建構區"設置在陽臺,相對空間較大;"表演區"可放置在與其他區域不易產生干擾的午睡間;"圖書區"可放在安靜、采光度較好的窗戶邊,形成相對獨立的區域,便于大班幼兒安靜地閱讀,結合大班幼兒幼小銜接活動的開展,大班第二學期可將迷你小課堂設置在閱讀區旁邊;"餐飲店"等活動區可設置在走廊,便于孩子游戲時利用走廊的空間,自創出外賣等區域內容,提高室外空間利用率;等等。區域空間的合理布局不僅可以發揮每個區域的特有功能,也會促進相鄰區域之間產生積極的互動。如把"美工創想區"與"表演區"安排在相鄰區域,以方便"美工創想區"制作的作品提供給"表演區"所用,同時"美工創想區"也可根據"表演區"所需,加工和制作各種"表演區"所需的頭飾和配件。這種有意識的空間整合和科學布局,促進了不同區域之間的互動。
3.有效設置區域活動情景
根據教學主題內容創設情境是設置情景式區域游戲活動的重要方式。在進行區域活動情境創設時,要以滿足大班的興趣愛好、身心特征及感性經驗為目的,注重情境的導入和利用,有目的、有計劃地以故事情節、生活再現、角色模仿、社會交往等為主題進行設計。大班以角色行為參與其中,使區域游戲活動更具情景性、參與性、趣味性,在活動中更積極、更主動,更活躍,大班知識積累、智力發展、能力培養的教育目標在游戲活動得以實現。季節氣候特征、地域文化等資源也是設置情景式區域游戲活動最常用的手段。《大班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大班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地方的教育資源,擴大大班的學習和生活空間。"在區域游戲活動情景設計時,可針對南北不同季節季候特征、地域文化等元素,選擇創設春夏秋冬不同的活動情境,使大班加深對季節特征的感受理解,增強對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學習。特別是民風民俗、民間藝術等本土地域文化資源,如能在創設中加以有效利用,積極開發,打造特色,則可激發幼兒對家鄉、本土文化的熱愛之情。大班年齡也是情景式區域活動設置必須考慮的因素。不同大班年齡的身心特點、生活經驗、興趣需求存在差異性,因而在進行區域活動情景設置時應區別對待。對中班大班進行創設時,應多采用創設體驗化、拓展化的情境;對大班進行創設時,應多采用創設辯論式、提問式的情境。
4.鼓勵大班積極參與,讓大班學生成為區域活動的主人
大班在進行活動區域的設置時,切忌采取一切包辦的形式,大人的角度跟幼兒的角度差別很大,應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活動的設置,包括準備材料、布置和收拾整理等。開展區域活動之前,多詢問孩子的意見,根據孩子的感興趣程度來選擇活動內容,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幼兒成為區域活動的主人。另外,大班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可能會浪費甚至損壞道具、材料,為了盡量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可以采取獎勵的方式防止孩子損壞材料,比如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發放孩子喜歡的玩具等方式,讓孩子真正投入到區域活動中來,鍛煉他們自己動手的能力,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長起來。教育也應緊跟高科技時代的步伐。各種電教設備在大班的普及運用,電化教育通過色、光、聲創意組合的三維動畫的直觀性和綜合性,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具體,有助于幼兒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綜上所述,區域游戲活動的指導原則是按區域特點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自由操作和探索,教師盡量不干預;區域游戲的運行特點是每天進區的孩子不一樣,游戲區關鍵點的指導或講解難以做到普及,往往使很多孩子不會玩。如果將區域游戲的關鍵點制作成微課,再收集大量區域游戲開展的相關視頻,將微課和相關視頻放在區域內按需要播放或按時段反復播放就可以輕松解決孩子不會玩等問題。區域活動可以開闊視野,培養興趣,普及知識點,又能體現自由自主,愉悅開放,直觀學習。
參考文獻:
[1] 崔嵐.學前教育新方略——大班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思考,百家出版社出版,2002.
[2]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大班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解,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 國家教育部頒發.大班教育指導綱要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