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堅
產業結構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組成即資源在產業間配置狀態。現當今,國際上最常用的產業分類法是三次產業結構分類法。它將整個經濟活動劃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當前,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發達國家主導著全球產業結構狀況,中國的產業結構重組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通過以重慶南川經濟為例,進行實際調查研究,應用統計分析方法對經濟增長和三大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為產業經濟結構的調整中促進經濟的進一步增長,提出優化產業結構的相關措施,使重慶區縣經濟社會向合理化和高速化發展提供了基礎。
1.產業結構變化的分析方式
產業結構變動方向指標是衡量產業結構由低向高演進的指標,在工業化完成的發達國家,通常用第三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作為產業結構變動方向的指標。在這里,我們用第二、三產業產值之和占GDP增加值的比重來表示產業結構變動方向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產業結構變動速度指標:為衡量產業結構的變動程度,現在引入產業結構變動度指標。它表示一地區一段時間內三次產業構成變化值,它們的絕對值之和。它可以衡量各產業波動劇烈程度的指標,產業結構變動速度越快,各個產業波動就越劇烈,經濟波動也就越明顯,結構性失業也就越嚴重。其計算公式如下:
X2為產業結構變化值, Qij為報告期i次產業構成百分比, Qi0為基期同次產業構成百分比。X2值越小說明產業結構變動幅度越小,X2值越大說明結構變動幅度越大 ( 為第i產業報告期所占比重, 為第i產業基期所占比重)。
2.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基本原理
VAR模型是一種常用的計量經濟模型,提供了衡量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大小,其數學表達式如下:
其中, Yt是維時間序列的列向量,p為滯后階數,t為樣本容量。εt是隨機擾動項列向量,它們相互之間可以同期相關,但不與自己的滯后值相關且不與等式右邊的變量相關。
3.產業結構實例分析
這里分析重慶市南川區1978~2012的年度經濟數據。首先用VAR理論進行實證分析要求齊變量均為平穩變量,對變量進行平穩J險檢驗,檢驗序列是否平穩的通常做法是單位根檢驗中的ADF檢驗。運用SIC標準來判斷檢驗的滯后階數,并用P值來判斷是否具有單位根臉驗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叫以看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變量logY、X1和logX2的一階差分的ADF值均小于臨界值,他們的一階差分是平穩的。這表明logY、X1和logX2均為一階單整序列,可以進行協整檢驗。
在進行協整檢驗前需要先確定VAR模刑的最優滯后期K。如果K太小將會導致被估參數的非致性;如果K太大會導致自由度減小,這將直接影響被估參數的有效性。本文選取S IC準則對滯后階數的選擇進行判斷。經過多次嘗試及綜合考慮,最終確定VAR模刑的址優滯后階數為2。運用加SIC檢驗法對VAR(2)模刑進行協整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對于零假設 r≤2檢驗的季統計量大于5%臨界值,說明至少2個協整關系存在。進一步運用AR根的圖表對VAR(2)模型進行穩定性檢驗。經檢驗,被估計的VAR模型所有根的模的倒數均小于1,表明所建立的VAR(2)模型滿足穩定性條件,模型的估計效果良好,可以作為下面進一步進步分析的依據。
4.結論分析
本文利用重慶市南川區1978~2012的年度數據,采用VAR模型對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經過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結果證明:近30年來,重慶市南川區產業結構方向的變動對于經濟增長的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最近作用的強度不斷增加。產業結構速度的變動對經濟增長總體也有顯著促進作用,且促進作用比較平穩。
產業結構變動方向和產業結構速度變動都與經濟總量增長呈正相關系。產業結構速度變動對于經濟總量的影響相對于產業結構方向變動對于經濟的影響更為穩定。就南川區而言,第二產業在三大類產業中,所占比重最大,第三產業所占比重還有待增加,經濟總量增長速度與其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最為貼近,第三產業對于總體經濟水平的增長的影響作用最大。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編.三次產業劃分規定[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
[2] 重慶市南川區統計局編.南川統計年鑒(1978-2012)[M].中國統計出版社.1978-2012.
[3] 李媛媛.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和就業影響的關聯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實證分析[J]現代商業.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