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濤
【摘要】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心理,是適應社會競爭的重要保證。高校體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健身、健心的重要功能,是培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作為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高校體育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體育,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黨的教育方針對教育工作的具體要求,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教育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 1號)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并要求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堅持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既要通過課堂教學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又要組織大學生參加陶冶情操、磨練意志的課外文體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不斷豐富心理健康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體驗活動、行為訓練等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心理健康與體育教學關系
1.1心理健康的涵義
國際上通常用“良好的健康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來解釋心理健康。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心理健康的標志有以下六條標準:智力正常、自我評價適當、情緒愉快穩定、意志品質堅強、人際關系融洽和環境適應力強。
1.2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體育教學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智力因素對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具有操作功能,而非智力因素能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態度、情感、意志,成為推動他們進行各種體育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也是消除各種心理障礙的有效手段。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證明,各項體育活動都需要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堅定的信心、堅韌的意志以及勇敢果斷的性格等心理品質。運動鍛煉能改善人的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治療心理疾病。一些實驗性研究顯示,有氧練習對情緒特別是抑郁和焦慮的個體有積極性影響。因此,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對培養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有益。
2.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在當今社會的高節奏生活中,隨著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和高校大規模的全面擴招,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特的社會群體實際上己經失去了20世紀90年代以前所擁有的“天之驕子”的榮光。他們不得不承擔著來自學校、社會和家庭的方方面面的沉重壓力,加上從小學以來即開始的應試教育帶給他們的負面影響,許多大學生的心理己經不堪重負,其中一些大學生甚至己存在嚴重的心理障礙。
研究表明,盡管我國大學生中的大多數都屬于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約占2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特別是身在大學校園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甚至要比其他社會群體差。當今大學生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均存在嚴重問題。一般而言,第一位疾病是肝炎,第二位就是心理疾病,如憂郁、怪癖、失眠等神經官能癥經常困惑學生。社會的高速發展在給我們帶來日益豐富的物質享受的同時,也使我們的身心受到更多的心理困擾,承受更大的精神壓力。而作為一個獨特群體的當今大學生更是在來自學校、社會和家庭的種種壓力下,其心理健康已經存在著嚴重問題,令人擔憂。
3.大學體育教學促進心理健康的策略
3.1有機互動
一般來說,每一堂體育教學課所融入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應該是該堂課的教學素材中所蘊涵的,是份內的,而不是脫離教材強加上去,任何牽強的、貼標簽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合理的,任何純粹為心理健康教學而進行體育教學都是不可取的。雖然體育學科課程中蘊含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但并非任何內容、任何時候都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每次體育課都必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體育學科教學活動中的內部滲透貴在自然、貼切,它與整個體育學科教學的特點和具體過程是緊扣的,是有機融合的。因此,促進高校體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策略就是順其自然,盡量避免牽強互動。
3.2培養體育興趣
提高體育鍛煉興趣,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課外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對學生更具吸引力。在這種輕松、自主的活動中,學生可以更多地領略和體味體育鍛煉中的樂趣,愿意主動積極參加和長期堅持,使其身心健康的發展更協調和持久,對一些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的控制調節和治療作用更為顯著。
3.3強化心理健康內容
在教學中,結合體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智力、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情緒以及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高校體育的教學內容要把體育與健康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為學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內容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和現代教育的要求,及時地反映本學科研究的新成果,反映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同時,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應破除學科本位的思想,加強一些與現實社會及學生之問有密切聯系的教學內容。
3.4加強品質教育
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標。高校體育是培養大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途徑,其原因在于:在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障礙,如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內心恐懼、害怕和外界的環境、氣候、體育器材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通過不斷地克服這些困難和障礙,可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培養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體育教師應樹立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的意識;第二,在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集體和榜樣的激勵作用;第三,重視運動技能學習和練習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徐愛軍.對體育教學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思考[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4:78-79
[2]林向陽.高校體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協同運作的探討[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1:52-53
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校級重點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編號ZD20141001(本研究為該項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