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
最近流行一句話,你們做輔導員的就是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有人還說你們輔導員過著“白+黑”的生活24小時需要隨叫隨到;還有人說大學輔導員就是高級保姆,小到丟錢包、身份證這樣的事都要管。輔導員的工作恐怕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輔導員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卻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工作現實,那么,作為輔導員的我們如何去愛上這份工作?如何讓自己在工作中獲得自己開始想要的樂趣呢?談到輔導員的工作,能引起共鳴的地方真的很多,有人說在工作中一定要具備“一心一意”的工作思想,要一心一意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是我想,只是一心一意是完全不夠的,我們要做到“三心二意”才能在教書和育人等各個方面滲透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去,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更好的服務學生,從而獲得其中耐人尋味的樂趣和精神層面的滿足。
三心
第一心:要具備責任心
責任兩個字不是說拿捏就能拿捏得起來的,它的上面承載著越來越多的東西。我認為擁有責任心是做任何事的基礎,只有有了責任心才可能用心的做好每一份工作,才可以把自己全部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一句特別有深度的話: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我們要切實明白對于一名學生,班主任、輔導員不經意的一句話很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改變他們的命運。你的一句開導,可能幫助一個孩子解決了一直困擾他心靈的謎團;你的一個問候,可能讓家庭困難,遠離親人的孩子感到溫暖;你的一個督促很可能讓你一名深陷網絡無可自拔的孩子迷途知返。所以,想要做好、做精工作,擁有這份責任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
第二心:要有耐心
脾氣誰都有,在某些情況下真的忍不住想要肆意的釋放,但是,不得不說,耐心是考驗一個人優良品質的重要因素。坐在輔導員這樣一個位子上,現實中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關于學生個人或者是與老師之間的問題,其中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來去探討解決。我知道,一個學生的生活比他的學習更重要,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們很容易特立獨行,他們不認為老師的諄諄教誨對他們是有利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教學的難度,身為輔導員,我曾經和好多孩子交流過,我發現,自己越有耐心,我們之間討論的話題深度越深,他們越愿意敞開心扉,向你吐露內心的話,并且自己也能夠感覺到,他們對自己的信任,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感覺自己屢屢碰壁,每次的打壓都讓我分身乏術,工作的繁重,學生的不理解,家庭的瑣事,我覺得自己好失敗。慢慢的,我意識到肯定是哪里出了問題,我開始摸索,試著讓自己更好的融入工作和孩子們的生活,這種摸索讓我發現我應該需要耐心。
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孩子們的心里我都有所了解,他們為何難溝通,為何厭惡老師,這些擺在社會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是每一個老師需要思考的。在這種情況下,耐心便像是及時雨,澆灌滋潤著這種看似不和諧的關系,我們需要耐心的去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彌補他們的短處,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他們才會更想要汲取更多的知識,我們教書育人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的向著充滿陽光的地方發展。
第三心:要有一顆愛心
人類間最溫暖的字眼無非就是“愛”吧。愛,包羅萬象。愛心雖說含義很寬泛,它幾乎可以在任何情況下使用,但是具體到某一領域它所蘊含的內容是完全不同的。每一個人在學生時代大多數的時光都是在學校度過,父母不在身邊,所以老師對待學生的愛心在這段時間意義特別重大。作為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愛我們的職業崗位,愛我們的學校,我們也應該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自己的學生,去培養他們,讓這些孩子們體會到校園如家的溫暖,讓他們懂得身處家園外的他們并不孤單,這種所謂的愛心不是動動嘴就可以的,它可以實際的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讓他們去評判是非曲直。這種愛并非泛泛而談,它代表著對學生學習、生活的關愛與照顧,這種體貼,將會對學生的心靈帶來無形的影響。
二意
第一意:要具備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
中國有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身為一名傳業授道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更需要學習。都說站在講臺的老師是英姿颯爽的,可是卻沒人去注意到老師背后的心酸的學習過程。這些同時代接軌的大學生,他們能夠獲得比我們更精準的第一首資料,現在人人一部手機,老師在課堂上講一句,對與不對,下面的學生一百度便可知曉,要讓學生們相信自己,自己就需要有料,沒有那金剛鉆,怎敢攬瓷器活啊。若是我們停止學習的步伐,那留給自己的會是無盡的尷尬,所以我們也要一直不斷的學習。學習書本知識,學習孩子們的思維,學習當今社會發展的歷程,學習周圍的一切,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加的貼近學生,了解學生,等同于掌握了第一手資料,胸有成竹的教書便是不成問題的。作為輔導員要想在學生身上獲得更多的東西,那也就意味著必須學習。
第二意:要具備還有半杯水的意識
對于半杯水,有人覺得“哎,僅有半杯水”,而有人則是欣慰“還有半杯水!”。這是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了,認知的不同,導致了我們觀念的不同,然而無論在空洞的道理上了解有多深,也比不上自己在實踐中的一點摸索,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完美這個問題,過于優秀的人是很可怕的,每個人都應該有優點和缺點,這樣才是正常的。有的學生在某些事情上沒弄明白沒辦好,我們可能會生氣、失望,甚至于對他可能有一點偏見,這些都是不對的,我們應該注重挖掘他們的長處,發現他們身上的潛能,著重看待90后身上獨特的美。要在各個方面為他們提供可以發揮他們長處的平臺和機會。
我們在和學生教學相長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更多的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把學生的缺點盡量縮小,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要把自己的心態擺正,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要總是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而且我們要時常地表揚和鼓勵他們,有時一個不經意的表揚就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巨大潛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還要時常地督促他們,讓他們去改正自己的缺點,逐步完善自己。
我想具備了這“三心”、“二意”,才是一名稱職快樂的高校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