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冠 曾小輝 鄭朝暉 文松
【摘 要】 目的:探究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兒童結節性胃炎組織病理學表現的關系。方法:以20比例選取2011年10月-2015年10月于本院就診的上消化道癥狀患兒90例,以胃鏡下表現為依據,將其分為兩組(分為非結節性組和結節性胃炎組)。在改良悉尼標準指導下,對患兒胃粘膜組織病理學特征進行科學分析。比較兩組相關情況。結果:所選患兒中,74例患兒為非結節性胃炎,其中39例女新,35例男性。16例結節性胃炎患兒,其中8例為女性,8例為男性。非結節性胃炎組及結節性胃炎組在性別比方面沒有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非結節性胃炎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低于結節性胃炎組患兒,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比較和結節性胃炎發生率組間比較均不存在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共有24例患兒發生中-重度炎癥改變,其與非中-重度炎癥改變患兒存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伴有淋巴濾泡的患兒幽門桿菌感染率比未伴有患兒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結節性胃炎屬于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特殊征象范疇,中-重度炎癥改變在其病理學檢查中較為常見,可作為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指標。最近幾年,報道指出成人中存有結節性胃炎患者,所以有必要長期復查及隨訪。
【關鍵詞】 幽門螺桿菌 感染 兒童結節性胃炎 組織病理學 關系
幽門螺桿菌最早源自20世紀80年代,使得臨床醫師進一步認識胃癌病變、慢性胃癌病變等[1]。最近幾年,小兒胃鏡受到了各大醫院的高度重視。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時,胃鏡檢查下會表現出結節性胃炎(粗顆粒改變或黏膜變的細?。?。為更好地認識結節性胃炎,文章以本院90例上消化道癥患兒為案例,深入分析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及結節性胃炎組織病理學之間的關系?,F就相關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經電子胃鏡檢查確診的上消化道癥患兒共90例,其臨床癥狀包括嘔吐、上腹不適、惡心、噯氣等。根據鏡檢結果不同,將所選患兒分為非結節性組和結節性胃炎組。90例患者中43例男性,47例女性,年齡4-15歲,平均年齡為(12.6±2.1)歲。
1.2 方法
1.2.1 胃鏡檢查
常規胃鏡檢查:采用常規電子胃鏡分別于不同部位(竇大彎、胃體部病變處等)取黏膜組織(3-4塊)。此外,給予患者病理學檢查和組織切片檢查。
1.2.2 結節性胃炎的診斷
以現存的《小兒慢性胃炎、消化潰瘍胃鏡診斷標準》為參考依據進行結節性胃炎診斷。所謂的結節性胃炎指的是于胃鏡檢查之下胃壁呈平坦狀。較周圍黏膜而言,處于增生部位的黏膜表現為粗顆粒狀、黏膜微細和結節狀隆起。
1.2.3 組織病理學檢查
在新悉尼法指導下,分類胃炎,并分級評估胃炎。組織學表現包括胃黏膜萎縮、胃黏膜細菌定值、胃黏膜活動度、腸化生等。
1.3 幽門螺桿菌感染臨床診斷標準
2 結果
2.1 結節性胃炎檢出率
所選患兒中,16例結節性胃炎患兒,其中8例為女性,8例為男性。從顆粒狀改變角度來看,主要是胃竇部,其可發展至胃體部,具體表現為顆粒樣改變或結節樣(黏膜不平,色澤均勻)。據研究,3例十二指腸炎,胃粘膜糜爛、十二指腸球潰瘍、膽汁反流各1例。
74例患兒為非結節性胃炎,其中39例女新,35例男性。胃鏡檢查情況下,主要是胃竇部,具體表現為改變(花斑樣)、紅斑。患兒伴有十二指腸球炎及潰瘍、胃黏膜糜爛、食管炎、膽汁反流、血管瘤、胃息肉,例數分別為7、3、3、1、1。非結節性胃炎組及結節性胃炎組在性別比方面沒有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
所有患兒中25例感染幽門螺桿菌,所占比例為27.8%。根據研結果顯示,非結節性胃炎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低于結節性胃炎組患兒,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幽門螺桿菌感染和結節性胃炎年齡分布情況
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比較和結節性胃炎發生率組間比較均不存在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病理學檢查結果
87例胃竇小彎,78例小部體彎,78例胃竇大彎。經檢查,結節性胃炎組顯示出以下病理:8例淋巴濾泡、13例中-重度炎癥改變。該組中無一患兒出現萎縮性胃炎改變、腸上皮化生;非結節性胃炎組8例淋巴濾泡,11例中-重度炎癥改變。由此可見,結節性胃炎組病發生率高于非結節性胃炎組。非結節性胃炎組1例發生萎縮性胃炎,4例發生腸上皮化生。共有24例患兒發生中-重度炎癥改變,其與非中-重度炎癥改變患兒存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伴有淋巴濾泡的患兒幽門桿菌感染率比未伴有患兒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胃炎特殊類型表現包括結節性胃炎,主要癥狀為胃竇部,隨著病情不斷發展,可改變顆粒樣或結節樣,形狀呈鵝卵石[2]。某些學者將該種胃炎描述為雞皮樣胃炎。迄今為止,尚未明確結節性胃炎發病機制。
文章研究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及結節性胃炎組織病理學之間的關系本組研究結果為:所選患兒中,74例患兒為非結節性胃,其中39例女新,35例男性。16例結節性胃炎患兒,其中8例為女性,8例為男性。非結節性胃炎組及結節性胃炎組在性別比方面沒有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非結節性胃炎組歡責任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低于結節性胃炎組患兒,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比較和結節性胃炎發生率組間比較均不存在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中-重度炎癥改變患兒與非中-重度炎癥改變患兒存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伴有淋巴濾泡的患兒幽門桿菌感染率高于未伴有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幽門螺桿菌最佳靶人群為兒童。眾所周知,兒童身體尚未發育成熟,極易感染該種菌,發病率比成年人高[3]。病理學證據充足,不論何種分期,皆須將幽門螺桿菌徹底根除。
綜上所述,結節性胃炎屬于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特殊征象范疇,中-重度炎癥改變在其病理學檢查中較為常見,可作為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指標[4]。最近幾年,報道指出成人中存有結節性胃炎患者,所以有必要長期復查及隨訪。
參考文獻
[1]石婷娟,師水生. 幽門螺桿菌與慢性胃炎伴良性結節狀改變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社區醫師,2014,13(05):20-21+23.
[2]張娟,李在玲,隋靜,崔榮麗,金珠,周麗雅.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兒童結節性胃炎組織病理學表現的關系[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16(03):225-229.
[3]蔡惠玲.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兒童結節性胃炎組織病理學表現的相關性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6):135.
[4]區文璣,龔四堂,潘瑞芳,張美德,何婉兒,梁文青,陳寶心. 兒童上消化道疾病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與病理分析[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10):6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