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璇
【摘 要】 目的:探析胃癌術后患者護理中運用早期腸內營養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給予對照組腸外營養護理,而觀察組則運用腸內營養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肛門排氣及排便時間、胃管拔除以及經口進食時間均較短,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同時,兩組營養指標對比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給予胃癌術后患者早期腸內營養,能夠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 胃癌術后 腸內營養 護理
胃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有研究發現,大部分患者容易合并營養不良和免疫功能障礙,尤其是營養不良,在胃癌患者中占有較高的比例,約為40%-80%,特別是手術治療患者[1]。因此,本文對早期腸內營養運用在胃癌術后患者護理中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為(56.7±18.3)歲,30例為女性、40例為男性,其中32例行次全胃切除術、38例行全胃切除術,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5例。兩組的術式、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腸外營養護理,即運用含有微量元素、維生素、葡萄糖、蛋白質以及脂肪的營養液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每天的輸液量為1500-2500ml,其中能量為100KJ.kg-1.d-1,而氮攝入量為0.2g.kg-1.d-1,氮熱比為1:500,連續輸注5-7d,視患者病情而定。腸外營養期間,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并且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適當增減輸液量,直到經口進食。
1.2.2 觀察組
1.2.2.1 腸內營養
術前置胃管,術中放置空腸內營養管,術后24h內,運用.5%+0.9%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或500ml經空腸營養管予腸內營養泵以10-20ml/h勻速泵入,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好速度,第2d為10-20ml/h;第3d為20-40ml/h;第4d及以后為60-100ml/h,最高為200ml/h。
1.2.2.2 護理
護理包括以下幾點:①控制腸內營養輸注速度。因為術后患者的胃腸功能尚未恢復,輸注大量的營養液容易出現不適癥狀如腹脹、惡心等。所以,在腸內營養中,護理人員應該問患者有無腹脹、腹痛、惡心、嘔吐,了解腹脹、腹痛的程度及持續時間,注意觀察嘔吐物及胃管抽吸出胃液的內容、顏色,判斷有無返流,并且一定要控制好速度和量,堅持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的基本原則,將患者的實際情況作為基本依據,及時調整輸注量和速度;②腸內營養液的溫度。因為營養液過冷會對腸蠕動產生刺激,誘發腹瀉,而過熱會對腸道粘膜造成損傷,所以控制好腸內營養液的溫度尤為重要。通常情況下,在輸注腸內營養液時,應該加熱至30-40°C,尤其是冬季,應該常規應用加熱器,確保治療效果;③空腸營養管護理。輸注期間,護理人員應該運用20ml生理鹽水每6h進行1次沖管,使管道保持通暢,并且輸注前后,運用生理鹽水對空腸營養管進行沖洗后封管,避免營養管被營養液結塊堵塞。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①營養指標。包括血紅蛋白、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②康復指標。包括肛門排氣及排便時間、胃管以及經口進食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采用t檢驗組間計量資料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明顯。
2 結果
2.1 兩組營養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血紅蛋白、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分別為(126.3±28.1)、(225±16)、(39.9±3.5)g/L,優于對照組的(120.1±15.5)、(238.5±20)、(35.5±4.1)g/L,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康復指標對比
觀察組肛門排氣及排便時間、胃管以及經口進食時間分別為(42.3±11.5)h、(6.8±1.1)d(1.1±0.9)d、(3.3±1.3)d,短于對照組的(60.4±13.7)h、(9.5±2.0)d(2.9±1.4)d、(5.1±2.2)d,組間比較有差異(P<0.05)。
3 討論
胃癌患者因為受到吞咽障礙、攝食困難以及瘤體消耗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及時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對改善患者預后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有研究發現,腸內營養可以對腸蠕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腸道激素盡早釋放,有助于恢復腸道粘膜保護屏障,使細菌移位的機會降低,從而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2]。早期腸內營養不僅具有給藥方便、安全性高、療效好等諸多優點,還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更容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3]。同時,在腸內營養的基礎上,再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合理配制營養液,輸注的過程中,堅持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加強管道護理,一方面可以確保營養液的輸注質量,另一方面還能預防并發癥,減輕患者的痛苦[4]。在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康復指標和營養指標改善明顯,這一結果與駱春林[5]研究報道一致,提示早期腸內營養運用在胃癌術后患者中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臨床上給予胃癌術后患者早期腸內營養護理,一方面可以使患者的營養狀態得到改善,另一方面還能提高手術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紅艷. 研究腸內營養在胃癌患者術后早期應用的護理效果[J]. 中國衛生產業,2014,15(9):60-61.
[2]馬俊. 探討與分析腸內營養在胃癌患者術后早期應用的護理體會[J]. 中國醫藥指南,2013,20(11):734-735.
[3]李靜,趙瀅. 責任制小組在胃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2016,15(7):173-176.
[4]黃克霞,安玉蘋. 早期腸內營養在食管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進展[J]. 中國實用醫藥,2011,29(18):38-41.
[5]駱春林. 早期腸內聯合腸外營養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術后中的應用及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2015,22(8):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