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摘要:以合作學習和翻轉課堂理論為依據,探討用合作學習的程序設計和環境創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和合作精神,優化學習過程的意義建構,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翻轉化學課堂。
關鍵詞:合作學習;翻轉課堂;任務設計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9-0072-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9.025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課程目標指出:應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敢于質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1]21世紀必備技能中“學會合作、提出和實施新的方法,并把新方法傳授給他人”。
現代教育理論的發展表明,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靈感,可以使學生在相互競爭、相互合作、相互幫助中獲得知識,增強能力,在愉悅、贊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
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但實施的具體過程中,碰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形式大于內容,課堂看似熱鬧,實際解決的問題有限;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時參與度低,課堂秩序顯得混亂,教學效率不高。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信息傳遞”和“吸收內化”。第一階段“信息傳遞”,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來實現;第二個階段“吸收內化”,由于課堂時間有效,往往是在課后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由于缺少教師的支持和同伴的幫助,“吸收內化”階段常常會讓學生感到挫敗,喪失學習的動機和成就感。這些問題的存在使老師在合作學習的教學實施中往往望而卻步或是淺嘗則止。
筆者針對課堂合作學習出現的普遍問題,結合翻轉課堂的理念,從學習小組建立、合作任務課前、課中、課后設計,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三個方面不斷在調整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堅持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
一、建立雙小組成員制擴大合作范圍
建立日常小組和課題小組兩類學習小組,將化學課堂的日常學習類任務和研究性學習課題類任務結合在一起。
日常小組的建立,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教室座位就近的學生組成4-6人小組并建立小組QQ群。日常課堂合作學習任務由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
課題小組的建立,按學生個人意愿、興趣愛好組建小組,人數不限。教師提供若干研究性學習課題進行選題,或小組自己確定課題,一月匯報一次課題內容階段性成果。
通過兩類學習小組的建立,滿足和平衡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和交往合作需求,有力地帶動整個班級成為一個同伴互助合作學習團隊。
二、雙任務項目驅動深化合作學習
1. 三階段任務設計,促進課堂合作學習
小組成員在參與課堂合作學習前,已經過課前任務的自主學習。讓“信息傳遞”過程在課前進行。教師提供文字材料、微視頻、資源鏈接。學生能依據個人的學習基礎,控制自主學習的時間和進度;在參與課堂小組學習之前,學生能通過課前任務做好充分的知識基礎準備。這樣,在課堂小組合作任務討論、交流和展示中不會有人因基礎差而無事可干?;A薄弱的學生通過課前教師提供的學習任務做好準備,課堂中合作任務展示時能出色表現,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以下,我從化學2專題二“化學反應速率”教學實踐為例,談談對合作任務前置設計的嘗試與思考。
我把合作任務分課前、課中和課后三階段進行?!盎瘜W反應速率”課前個人任務和小組合作任務結合起來。個人任務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資料的搜集、歸納整理。合作任務設計如下:
學生在課前學習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教學視頻,關于化學反應速率的表達式能夠較好地理解,化學反應速率依據公式進行的計算能夠掌握。但對于反應快慢的比較,尤其涉及到單位換算還需要課堂進一步訓練和討論;關于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及生活感受中,已經有了初步了解,課堂教學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重要工業生產中反應速率調控方法。
以上的教學設計,解決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幾個重要問題,一是計算基礎相對薄弱的同學通過課前學習資料的提供,尤其是微視頻的學習,保證了課堂中全體學生能在小組中較好的進行合作交流。二是通過以上任務的設計,避免了小組合作形式熱鬧,教學進程緩慢的問題。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在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的比較和計算講解中,提高了邏輯推斷和思辨能力。接著,小組合作任務深入到探討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指導工業生產反應速率控制條件的選擇,指導化學學習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加強應用,很好的達成了學習目標。
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任務設計,讓學生學習過程第二個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吸收內化”在課堂上通過合作學習、生生和師生互動來完成,由于課前任務的布置,教師能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在課堂上給予更有效的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
從以上化學2專題二“化學反應速率”小組合作任務的教學設計中,感受到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合作任務的重要性。依據合作任務的內容和性質,選擇合作方式,引導學生相互學習、探索未知而合作,促進不同學習風格和智能特長的學生都有進步。
因此,在今后的合作任務設計中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選擇需要討論的內容:(1)在概念、規律歸納整理中,引導學生討論。(2)在知識難點、混淆點、易錯點處,引導學生討論。(3)計算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4)一題多解,思維發散時,引導學生討論。
選擇實踐、實驗方面的內容。如微專題學習、用概念圖梳理章節重要知識點、工業流程圖解讀、小組實驗探究等。
2. 小組研究性課題定期交流促進化學素養提高
不同學習潛質的學生對化學課堂學習內容掌握的深度和難度不同,為拓展提高學生的認識發展和化學素養,激發化學學習的興趣,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補充和深化,小組研究性課題的活動開展是一個有力的途徑。通過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獲并具備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值得教師不斷的嘗試引導和研究。
基于化學反應速率的有關內容主要分布在“化學2”模塊和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模塊,不同的學習階段出現,其學習目標要求定位不同。必修階段對化學反應速率內容的學習要求主要為定性認識。選修模塊要發展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認識;認識各影響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一般規律,包括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內在機理,各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程度,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等,形成對化學反應速率的系統認識,發展學生的系統思維,從而具備初步調控化學反應速率的能力。
在必修2“化學反應速率”課尾聲階段,教師可以給出一些關于化學反應速率的研究性課題,如:不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探究(KMnO4溶液與H2C2O4溶液進行實驗)、過氧化氫分解速率測定的曲線、碳酸鈣與鹽酸反應速率的測定、化學反應速率的研究歷史、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微觀機理等。也啟發學習小組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從解釋與化學反應速率有關的現象,判斷和比較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因素入手干預和調控化學反應速率等方向,通過查閱文獻后自己擬定研究課題。
通過小組研究性課題合作學習,定期交流,同學們相互啟發、分享知識,思想碰撞中“知識得以增長”,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拓展視野,增強了合作交流的技能,加深了對反應速率的系統認識水平,提升了化學學科素養和系統思維能力。
三、發揮教師引導作用調控課堂合作學習
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會出現各種狀況。例如:任務進展情況、課堂紀律、學生合作中產生的問題等情況,教師應及時進行相應的協調處理。合作任務的解決往往沒有確定的唯一答案和操作方法,所以學生對合作學習知識點的理解也會存在分歧,此時教師應該要及時地利用相應事例對學生進行分析、引導,啟發學生思考,讓他們學會抓住問題的關鍵分析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從而促進學生快速地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例如在化學反應速率課堂小組“討論與展示”環節中,小組成員對硫酸工業、硝酸工業、合成氨工業和鹽酸工業中反應速率調控方法的討論中有爭辯,質疑,教師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課堂意見,并引導小組課后進行進一步查閱資料,合作交流。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小組的學習結果,促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例如化學反應速率課前任務中,課前完成自主整理和檢測學案的個人完成情況、小組成員共同收集案例及分析均要記錄入小組合作任務的項目成績(20分);課堂任務中練習和反饋、討論和交流均分小組內評價和組間評價 (滿分60分),課堂檢測(滿分20分)。通過自評、互評等互動,對于集體可以根據任務的完成情況設立最佳合作獎、最佳創意獎和最佳作品獎等;此外,各合作小組可以推薦個人設立最佳表現獎、最佳智慧獎等,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激發小組集體榮譽感。
對于學生的合作成果,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分享成果及展示自我的機會,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動力和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并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巨大魅力。教師要學會分享學生取得成功后的快樂,對于小組的合作方法、過程、成果,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并能指出不足之處,同時給學生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通過小組成員之間和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教師不僅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課堂合作學習的實施緊緊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實效,因此,合作學習的準備、實施和評價都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預設和富有藝術性的課堂生成,充分學習利用合作學習理論,探討不同化學學習階段和學習內容進行合作學習的程序設計和環境創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和合作精神,優化學生學習過程的意義建構,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翻轉化學課堂。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姜言霞,王磊,支瑤,張景富,蔣立鶴.基于模型建構促進學生“化學反應速率”認識發展的教學研究[J].化學教育,
2013,(3):20-26
[3] 王坦. 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解析 [J]. 課程·教材·教法,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