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認知語言學體驗觀應用到專業英語語篇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學生透過語言真切了解隱藏在具體語言背后的推理模式、思維方式與認知方式,還可最大限度提高專業英語教學實效。本文就認知語言學體驗觀觀視域下的專業英語語篇教學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體驗觀 英語語篇 教學策略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英語專業學生與其他學生相比,其邏輯思辨能力較為缺乏,尤其表現為創新能力及分析能力的不足。將認知語言學體驗理念應用到專業英語教學中,可有效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及分析問題能力的增強,進而為優化專業英語教學實效奠定基礎。那么,在專業英語教學活動中如何應用認知語言學體驗觀組織教學活動,是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英語語篇的形成具有很強的體驗性
認知語言學體驗觀認為人們獲得語言知識的出發點是體驗,借助和現實的體驗、互動而獲得一定的信息,并通過自身加工這些信息而將其變成自己的意義系統或概念,最終以語言形式將其確定下來。從現實、到認知、再到語言這一認知過程得知,語言、意義均彰顯出很強的體驗性,都是人們在親自感知世界之后對認知對象加工形成的。英語語篇在語言范疇之內,屬于語言知識的一種,因此也具有一定的體驗性,蘊含有作者在現實世界中體驗出的理性知識,涵蓋了作者的邏輯推理方式、個性認知過程及有關概念構建等。因此,英語語篇的形成都遵循了認知語言學的一般原理。具體來講,英語語篇作者是先體驗了客觀世界并與之之間進行了充分的互動,然后將所獲得的知識借助具體的認知手段組織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一篇滲透有作者創作意圖的英語語篇。這些語言的詞語選擇、句法結構、行文安排等,都彰顯出作者的寫作目的與認知方式。換句話說,語篇不是單純生活的鏡像展示,而是作者認知方式的精心加工形成的,可體現作者邏輯思維方式的體驗式認識烙印。
二、學生認知語篇的過程具有體驗性
英語語篇普遍具有的體驗性源自于創作者思維的體驗性。作者的邏輯思維是在體驗客觀事件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不同的體驗會形成與之對應的思維形式,而具體的思維形式又會形成與之一致的英語語篇,作者在創作語篇過程中將自己的主觀情感及思維方式融入其中,才使得語篇具有了一定的表達目的。專業英語教材中錄入的語篇也都是作者思辨能力的客觀反映,其詞語應用、句法結構、語篇結構都是作者個性化思維的體現。具有體驗性的語篇決定了學生認知語篇的過程不是機械的、單一的識記、背誦、接受的過程,而是具有一定體驗性的認知過程。學生閱讀語篇的過程可以理解為是認知作者思維的過程,只有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對英語語篇進行評價與分析等多種形式的積極互動體驗,才能感知到語篇中蘊含的理性知識,才能深入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實現對語篇的正確理解,進而從語篇中吸收語言的精髓。
三、借認知語言學體驗觀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辨能力是普通認知能力的最高等級,涵蓋創造、評價、分析及應用等能力。基于上文對認知語言學體驗觀在英語語篇教學中應用的分析,要想切實提高專業英語教學實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教師需要更新教學方法,擴寬教學渠道,以引導學生發揮自身能動性作為英語教學的新思路,指導學生針對英語語篇進行互動式體驗,由淺入深地分析和評價語篇內涵,挖掘蘊藏在語篇中作者的思維方式,努力將自己獲得的語篇感性認識快速上升到理性高度。英語專業的教師應該用認知語言學體驗觀指導專業英語教學,通過語篇創作者個性化的寫作意圖與認知方式的探究培養與提升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
綜上,將以體驗哲學為基礎的認知語言學理念應用到專業英語教學活動中,可引導學生從體驗的角度認知英語語言,借助自身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來評價與分析語篇,從而在和語篇的互動體驗中認識語篇作者的個性化思維方式與寫作意圖,進而更加深刻、精準而全面地掌握英語語篇的內涵與意義,最終切實提高教學專業英語教學實效并快速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小芳,程家才.基于認知語言學體驗觀的專業基礎英語文化教學——以《現代大學英語1》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202-204.
[2]朱京,蘇曉軍.認知語言學視域下的微課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以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為例[J].外語電化教學,2015,05:21-25.
[3]武金鎖,王艷.認知語言學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策略[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11:7-8.
作者簡介:丁磊(1984.03-),女,漢族,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