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身反應法(TPR)是將語言和行為結合起來,即通過肢體動作、圖片和對象進行二語教學。盡管一些學者收集了TPR的優勢,但對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卻很少討論和研究。本文首先簡要的對TPR教學法進行概述,然后指出TPR教學法的優勢,從而提出一些教學建議。以期本文能夠促進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幫助其有效地運用TPR教學法。
【關鍵詞】兒童英語 TPR教學法 英語教學
一、簡介
TPR教學法是由James J. Asher在圣何塞州立大學創立并發展的。Asher將第一次認知視為平行的過程。自20世紀70年代后,TPR法深受歡迎,并引起了語言研究的重視。然而,它沒有被主流教育認同(Richard & Rodgers,2001)。全身反應法的目的是要提高第二語言學習者口語水平和交流能力。它強調學習者和教師的聲音、動作和姿勢,而不是文本或媒體(Asher, 1972)。Asher在二語習得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TPR教學法。他提出,我們應該通過身體反應并把語言和行為相結合來教外語,并強調我們應該首先培養孩子的聽力能力。當孩子的聽力能力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孩子就會愿意開口說話。這樣,孩子就不會緊張,也會自然地說話。當教師在語言教學中應用這種方法時,他們不應該急于讓孩子產生語言。相反,他們應該注意他們對語言的解釋,這種解釋是通過孩子的行為表現的。
二、TPR教學法的優勢
相比比傳統方法,TPR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更能激發兒童英語學習興趣。其優勢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相比傳統教學法,TPR方法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聽力能力。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一段時間的教學后,運用TPR教學法的學生會獲得更多的進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當使用TPR教學法教英語,老師總是要求學生在語言輸入過程時做實際的行動。然后,教師采用各種方法使孩子產生語言。這樣,學生們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說英語。當學生多說,他們就可以掌握更多有用的詞匯和表達方式。
其次,相比傳統方法教學,TPR教學法更容易讓孩子們回顧所學的知識。TPR讓孩子們同時將他雙手和大腦集中到學習上,從而激發他們的多重感官。這樣,當語言進入兒童的記憶系統時,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容易形成長時間的記憶。
最后,相比運用傳統方法的班級,運用TPR教學法班級的學習氛圍更好,孩子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更高。此外,TPR方法也符合兒童的特點,他們通過身體的動作習得英語并沒有太多的外部壓力。
三、教學啟示
首先,應該遵循兒童的特點。目前,許多幼兒園英語的教法是不恰當的,他們只是簡單的復制初級英語教學模式或運用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來教學英語。幼兒園老師的教學方法應該是適合兒童的。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激發兒童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如果我們采用的教學方法不恰當,孩子會很容易失去興趣,也不利于其以后的英語學習。
其次,培養孩子的聽說能力應該放在兒童教學的第一位。兒童英語聽力不應局限于言語識別。它還應該包括對句子的理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孩子的聽力能力和進行相應的身體動作。培養少兒英語口語能力是一個逐步積累和發展的過程。
最后,幼兒園應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在與教師溝通時,筆者發現許多教師抱怨很少接觸到先進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如果教師沒有機會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將很難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因此,幼兒園應通過多種途徑,使教師能夠獲得先進的教學理念,并能夠自由選擇他們認為有用的教學方法。
四、結論
教學實踐表明,TPR教學法符合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它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練習英語,而且觸發了學習外語的興趣。TPR教學法可以提供一個真實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多樣性的活動及循環中學習英語。兒童有自己的成長特點。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教師應充分運用直觀教學,使幼兒通過感性學習知識。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應該充分利用關鍵時期孩子學習英語的能力,運用TPR教學法給予適當的指導,從而奠定堅實的學習基礎。目前為止,沒有一種教學法是完美的,TPR也有自身的缺點。即便如此,它仍顯現了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References:
[1]Asher,J.(1972).Childrens First Language as a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Richard,J.C.and Rodgers(2001),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董桂香.融文化教育于兒童英語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
[4]龔曉麗.全身反應法TPR在兒童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李秋萍(1987-),女,漢族,四川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理論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