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紅霞 張風沙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與電子商務相關的稅收征管受到了廣泛關注。本文從稅收的公平原則與效率原則的角度,分析了對C2C電子商務不征稅的不合理之處,提出了對C2C電子商務進行稅收征管的對策。
【關鍵詞】C2C電子商務模式;公平原則;效率原則
我國網購規模迅猛擴大。在“雙十一”“雙十二”等特殊節日的購物量已經遠遠超過諸如美國的“黑色星期五”。如2015年11月11日,僅天貓的網購成交額就達到了912.7億元,而美國的“黑色星期五”的網購銷售額僅為27.4億美元。C2C模式商品種類繁多,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發展前景廣闊,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C2C模式對于交易環節的稅收繳納并沒有明確規定,從而侵害了我國的稅收收入。針對這種情況,出于行業規范發展的需要,從稅收的公平原則與效率原則的角度,分析C2C模式不征稅的不合理之處,提出有益的建議具有重要意義。
一、基于稅收原則的C2C電子商務模式不征稅的不合理之處
(一)關于稅收公平原則
稅收公平原則要求在普遍征稅的前提下,相同經濟情況的人要承擔相同的稅負,不同經濟情況的人承擔不同的稅負。根據稅收公平原則,我國現行C2C模式存在以下問題:
1.網絡貿易與傳統的實體貿易的不公
在C2C模式中,C2C賣家一般情況下是個人,屬于我國稅法中所規定的納稅人。從本質上看,與傳統的實體貿易相比,網上購物仍然是一種交易行為,它只不過是建立在國際互聯網基礎上的交易模式,因此按照稅法的規定,存在交易行為就應當納稅。
2.以企業形態存在的商戶與C2C模式的不公
國內的電商以企業形態存在的商戶都在納稅,而作為C2C電子商務中主體性質是自然人,以個人身份呈現的賣家卻不納稅,是違背了稅收的公平原則。
(二)關于稅收效率原則
1.對C2C模式不征稅,會降低社會經濟的整體效率
C2C電子商務交易是以網絡為基礎的“虛擬”貿易方式,對于交易環節的稅款繳納并沒有明確規定,商家并沒有根據其交易額繳納稅款,導致其網絡交易缺乏有效監督約束,假貨、仿貨以及服務投訴等問題泛濫,這些網絡經濟市場失靈的表現,需要政府的及時干預并加以規范;此外,傳統交易方式和C2C模式其交易的本質內容相同,但課稅方式和稅負水平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經濟的扭曲,這些都會降低社會經濟的整體效率。
2.與傳統貿易方式相比,C2C模式稅收征管缺乏效率
在C2C模式中,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是由零售商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稅收征管歸屬地、納稅主體以及計稅依據等難以確定,且存在單次交易額較小的特點。在傳統的貿易方式中,對于零星分散、數額很小的稅款,稅務機關可采取委托征收的方式將稅款繳入國庫,而C2C模式使得稅收征管相對復雜,如果征稅的成本大于征得的稅款就顯得得不償失。
二、基于稅收原則的C2C電子商務模式的稅收征管對策
(一)基于稅收公平原則
根據現代公共財政理論,稅收公平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根據受益原則分配稅收負擔的“利益說”;二是根據支付能力原則分配稅收負擔的“能力說”。
1.根據受益原則,納稅主體稅負公平
C2C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貿易方式,本質上仍然具有商品交易的基本特征。因此,按照稅法公平原則的要求,它和傳統貿易應該適用相同的稅法,擔負相同的稅收負擔。
2.根據支付能力原則,可以采取稅收優惠政策
C2C模式在我國仍處于發展階段,規模小,年度營業額與盈利能力有限,可以采取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免稅期、優惠稅率、起征點等等。對于經營規模較小,盈利能力較低的賣家可以采取免稅政策,鼓勵其創業;稅率水平應考慮“拉弗曲線”原理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尋找一種兼顧稅收收入和經濟增長的最優稅率;稅法“起征點”的認定標準:《增值稅暫行條列》規定,個體工商戶的稅收起征點根據銷售貨物不同,為月銷售額2000元到5000元不等;銷售額未達到規定起征點的,免征增值稅。
(二)基于稅收效率原則
從稅收效率原則來看,稅收效率原則是指盡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消耗取得盡可能多的稅收收入,并通過稅收分配促使資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和經濟的有效運行。稅收的效率原則包括稅收的經濟效率和行政效率。
1.根據稅收的經濟效率,要建立科學、規范的稅制
一個合理的稅制結構,會促使經濟效率提高的功能。C2C模式與傳統貿易方式中個體工商戶自主經營類似,經濟實質上沒有明顯區別,在傳統貿易方式中,個體工商戶自主經營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那么在C2C模式中,也可以采取同樣的稅制。只有稅制的統一,才能保證傳統貿易方式和電子商務的平等競爭,才能激發傳統貿易方式的經濟活力,同時又不損害電子商務的正當利益,鼓勵其繼續發展。
2.根據稅收的行政效率,需完善征管措施,實行自行納稅申報方式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15年3月1日開始實施。該規定開始實施后,互聯網用戶將實現實名制。同時,《稅收征收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納稅識別號”制度,這個號碼是稅務部門按照國家標準為企業、公民等納稅人編制的唯一且終身不變的確認其身份的數字代碼標識。作為C2C平臺上的賣家如果也實行實名制,并擁有納稅識別號,在商家開設網店時便要求落實,不僅解決了稅務登記的問題,而且在稅源上實現了良好的監控。
在圖一所示中,買家將貨款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交給賣家,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將款項劃給賣家時,稅務網絡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建立聯網制度,并與賣家的開戶銀行的網絡對接,這樣,稅務局能夠很容易地對賣家的營業額進行聯網查詢,輸入納稅人的納稅識別號碼,納稅人在C2C模式下的營業額就能顯示出來,這樣就確定了納稅人的營業收入。根據稅收的固定性特征可以表明:納稅人只要取得了稅法規定的收入,發生了應該納稅的行為,擁有了應稅財產,就必須按照規定標準納稅,不得違反。由于這部分收入屬于應納稅所得,又存在沒有扣繳義務人的情況,因此,適合采取自行納稅申報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楊斌. 稅收原則理論的反思和創新[J]. 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1989(04)
[2]劉慧敏. 對我國稅收原則的認識[J]. 遼寧經濟,2006(05)
[3]陳共. 財政學[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