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程
【摘 要】在當今社會經濟化大背景中,藝術市場的火爆直接體現在樂藝術領域中市場經濟化產生的重要影響方面,站在社會的角度上來看,藝術市場經濟化與其受到各方面經濟因素的影響直接相關,例如一些藝術家對自己居住地的選擇或者單個畫家存在群聚的向往等,此外,還包括畫廊聯合以擴大規模,最終形成固定的藝術交易平臺等,最終發展成了當前我國多樣化的藝術交易方式。
【關鍵詞】中國油畫市場化;油畫創作;影響
對于油畫創作來說,油畫藝術市場化現象對其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這種情況下必須緊跟油畫市場交易空間的發展,這樣才能不斷推動油畫藝術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與油畫商業化目標的實現也息息相關。本文主要利用市場中油畫的反映進行了分析,以揭示出一個道理:在市場化的今天,畫家必須將自己的創作心態擺正,避開市場的不利影響,這樣才能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
一、當代藝術中的幾大主題
“中國當代藝術”是指當代油畫、雕塑及版畫領域中,在藝術觀念及形式語言上做出的共享與創新,顛覆陳規的先鋒性藝術,其中涉及到了攝影、觀念及行為等多種新藝術形式。“85新潮”是我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實際上85新潮指的就是1985年以后中國的現代主義美術運動;政治波普和玩世現實主義,20世紀60年代由于受到波普風格的影響,我國90年代開始初步形成了政治波普,將西方波普藝術圖像觀念引導國內,對中國美術界帶來了巨大影響;卡通繪畫來自于日本卡通式繪畫,當代油畫創作必須利用主動姿態對這種外來圖像表達觀念進行回應,由此也推動了以后的“卡通式”繪畫;市場的參與,80年代商品經濟尚不發達,藝術品這種高端商品收藏已經開始初露端倪,這種最初的導向對畫家觀念變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寫實在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當前的中國油畫市場中,徐悲鴻、林風眠、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陳逸飛、靳尚誼、陳丹青、張曉剛、岳敏軍及王廣義等畫家的作品的增值幅度是比較大的,其中徐悲鴻、林風眠等畫家是中國油畫藝術的奠基人[2],在整個現代美術史中,這些早期油畫家群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趙無極、朱德群等畫家充分融合了東西文化精髓,因此這群畫家形成了他們自己獨到的藝術表達方式;陳逸飛、靳尚誼等畫家的畫作傾向寫實畫風,這種古典主義很早就被市場接受,因此,學院派畫家的市場基礎比較穩定;張曉剛、岳敏軍等畫家的作品當前受到了西方藝術市場的推崇。
從上述幾類市場中的重量級作品可知,出了林風眠的風格東西方兼容并蓄,其他派別的畫家都重視寫實。寫實是藝術教育家徐悲鴻開始提倡并逐漸推廣起來的,他主張藝術和科學一樣,都要具有寫實的精神,應該遵循客觀事實描寫的現實主義原則,這樣一來逐漸形成體系,并形成了中國油畫史中占有主流地位的“寫實派”,對中國油畫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市場影響的雙面效應
(一)市場對油畫創作的正面影響
在現代社會進入市場化的大環境中,文化多元化及藝術市場化為中國優化帶來了空前繁榮,藝術工作者雖然堅持本職工作,但是出于活躍的藝術品市場中,其創作或多或少的會受到市場的影響[3]。市場對每個人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其正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創作題材發掘更加全面。市場需求促使畫家找到屬于自己拿手的題材,以利于更好的市場定位,得到市場的認可;②創作要求更高。作品要想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藝術家就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創作水平,這樣作品的價值才會更大;③創作試驗改革。通過油畫創作試驗改革找到事業自己的繪畫語言,成為區別于其他作品的標志,將自己的創造力充分體現出來,并體現出強烈的個性語言,這樣才能在市場中贏得勝利。
(二)市場對優化創作的負面影響
市場為藝術家帶來了物質改觀及創作材料革新,同時也為創作帶來而來很多不利因素,在金錢的沖擊下整個市場都彌漫在藝術“生產”創作環節中,其負面影響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①創作主體淪喪。這一點主要體現在藝術自由喪失、藝術媚俗、創作缺失等方面,無論如何,人的藝術是人類豐富內涵的文化創造,是藝術家才華與智慧的結晶,喪失了獨立意志及主體精神以后,畫家不再在藝術領域進行創新探索,那么要想達到理想的藝術境界,幾乎是不可能的。②非常途徑與手段。主要體現在色情與暴力、搞怪創作、大頭等方面,通過這些途徑突出形象,獲得強烈的藝術效果。③粗制濫造。藝術如果不顧一切,悖離生命的“內在力量”,很難被欣賞者所接受,那么藝術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市場經濟對中國每個社會角落都帶來了影響,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里,油畫市場也影響了中國優化的每個創作環節。將市場隱蔽的面紗揭開,其價格中油畫的面貌就展現出來,寫實優化并沒有被淹沒,市場中強大的寫實畫派以及其作品的添加就可以很好的否認寫實派被淹沒的說法。當代優化憑借其自身價值在油畫市場中逐漸增強,從當初被邊緣逐漸發展成為市場的焦點。
【參考文獻】
[1]邵宇.西方油畫的“人文主義”內涵對中國油畫的影響——兼談油畫創作的方法與觀念[J].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v.10;No.3501:72-74.
[2]楊盛楠.“筆墨當隨時代”——淺談中國油畫創作題材的時代進程[J].美術大觀,2012,No.29305:46.
[3]潘自鋒.油畫何時能進入尋常百姓家——對中國當前油畫市場的思考[J].藝術評論,2015,No.13603: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