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峰
【摘 要】高校藝術教育事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發生了巨大變革,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也成為了當下中國高校中學科建設的重要學科之一,注重學生對于平面、廣告等眾多設計領域能力的培養,而社會對視覺作品的創意性要求也是特別的高,對于企業競爭能力的提高上顯得也是特別的重要,其設計作品是否有創意成為其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創意性思維
隨著我國藝術教育事業的日趨完善,藝術設計類高校中專業課程體系龐大專業分支較多,而高校開設多種課程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讓學生適應中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特別是當下高科技時代信息爆炸式的瞬息萬變,同樣也使得我們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也存在一定的波動性。譬如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在修完專業課程后能在裝潢包裝設計的企業、廣告設計工作室、大型廣告策劃設計的企業,企事業單位企劃部門等多個部門從事視覺傳達的創意以及策劃的設計工作,而作為新一代人才的綜合能力素養的高低對于企業競爭能力的提高上也是顯得特別的重要。
新一代設計人才基本來源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而在我國藝術設計類高校的學生當中都普遍進行過高考美術考前班的訓練,然而學生參加考前培訓的時間長短不一,且學生所學內容模式單一,往往考前培訓更多是注重技能上的訓練,模式化現象比較普遍,對于美術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意識普遍比較薄弱,設計思維基本處于萌芽初期。當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后,因高校的美術基礎課的設置具有針對設計類不同專業進行的,與考前學習的美術知識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然而對于那些剛剛步入象牙塔的學生們來說,視覺傳達,既需要掌握與藝術設計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這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必須掌握藝術設計的思維方法,思維方式是行動的指導,視覺傳達設計又是透過可視形式以傳達某種事物為目的主觀行為。因此學會怎樣去思考、怎樣去打開創造的心靈門扉,怎樣從生活中去找創作的靈感,這不僅對于純藝術類的學生有這樣的要求對于設計類院校的學生來講同樣有這樣的要求。作為專業設計師應具備“有創意想象力的頭腦”。就如西方美學家黑格爾說:“如果談到本領,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力。”創意性思維和想象力一樣來自于生活,一個設計者,應學會用“心”去體驗、用“思想”去感受的觀察方法。“觀察”在心理學上又為“有意注意”,屬于積極的思維活動,是創意性思維的主要源泉。沒有對事物的有意注意,就不可能對事物進行認識、記憶、思維和想象。
廣義上的視覺傳達的處理對象不單單限制于視覺領域,在人們看到一件事物時候,所調動的感覺并不僅限于視覺,而是多維度的感官調動。探究人的感覺所能擴張的極限體驗。也就是以信息視覺化的方式,來探索信息的表現力,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升信息傳達的效率。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如社會科學一般,缺乏想象力的藝術作品很難達到持久的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在藝術設計中同樣也需要發散性的思維。藝術創造雖有目的性但對于這個目的究竟是一個什么結果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形象概念,是一種模糊的不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培養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和逆向思維。創意性思維在視覺傳達中猶如人的心臟一樣,只有時刻注入新鮮的血液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創意性思維來源時代的碰撞,對于設計師來說設計師的工作是設計實踐,更為重要的工作是在當下環境中為設計找到一個合適的場所,對設計的領域進行重新的配置,拋開停留在表面的設計,更多的是強調設計的功能與地位。因為設計不是一種技能,更多的是捕捉人對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以及洞察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就對設計師的自身全面素質要求更高了,應對社會時刻保持這靈敏的感應,順應當下社會的千變萬化,才能設計出順應時代的優秀的設計作品。就如純藝術類的學生發現美一樣,生活和大自然也同樣為藝術設計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創意性思維來源與專業的培養,而專業性人才的培養以高校藝術專業教育為主,最早做出巨大貢獻的是包豪斯,因為包豪斯自成立設計學院以來就對色彩、素材、結構、空間、點、線、面等造型元素進行了重新的配置和整理,使之更有有針對性的服務于設計類的相關專業。就如包豪斯第二任校長漢斯梅耶構建了細致的造型理論。因此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專業課程必須為以后專業設計的學習和實踐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和鋪墊,不僅要在技能、美學、美術基礎知識上達到一定的訓練程度,還應在基礎專業中滲透一定的創意性思維。視覺傳達專業人才的創意性思維培養又更多是在學校教育中進行的,其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從美術基礎課程設計中的創意意識啟發,到實際設計中的創意性思維的運用體驗,除了需要針對性的專業知識培養,設計者還應該對生活有著更加深刻的體驗。然而創意性思維的培養的基礎更多的在于想象力的培養。保持和發展好奇心是想象力培養的第一步,人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在兒童時期因缺乏對世界的認識,好奇心理顯得特別強,好奇心也是我們探索世界發現事物的動力的源泉。對于一個優秀的藝術設計師來說找回兒童時期的好奇心是很有必要的,而之所以產生好奇心的根源又來源于對生活和周圍生活環境的探索,正所謂“打破砂鍋問到底”是求知者的天性一般、也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開辟了一個新的途徑,觀察事物的同時善于發現和思考,不僅要對事物作整體的和外部形態的觀察,同時要作局部和內在本質的探索,尤其是要注意尋找那些別人未曾發現的事物的特點以及事物在運動變化過程中的各種形態特征。創意性思維可以通過改變視角----打破常態觀察的局限,即從正常的觀察習慣中解脫出來的觀察方式,多角度的去看問題。就如在大學圖案設計課程中的圖案的提取和變化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觀察角度,或則是采取倒置物象的方式,將現實中的觀察對象反過來看,這種情況可以到達重新認識事物的效果,從而發現創意。
開闊眼界是打開創意性思維與時代接軌的途徑之一,所謂藝術都是相通的,視覺傳達的表現藝術應與其他藝術相融合。可以通過提高自身審美素養的方式來提高眼界和發散創意性設計思維,如多看藝術作品、多看設計案例進行分析總結等。特別是如今信息高速發達的時代讓我們更加便利的去掌握一些新潮的藝術資訊,其廣度和深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在魚龍混雜的網絡上學習者應該對創意性思維的案例具有一定的甄辨能力,這就要求藝術專業課程要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就是學校教育。因此高校視覺傳達專業的創意性思維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創意性思維培養的長期性,從啟發到運用其效果也是因人而異的,在高校視覺傳達專業課程中都附帶創意性思維的培養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參考文獻】
[1]《設計中的設計》原研哉 山東人民出版社
[2]《設計學科教育與現實的差異與沖突》作者:劉道廣
[3]《淺析新媒體環境下廣義的視覺傳達設計》作者:李永婕
[4]《"圖形設計"教學中的思維訓練》作者: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