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錦秋
職工董事選舉出來之后,除非違反法律規章,否則上市公司不宜隨意罷免董事職務,要防止上市公司以解除職工勞動合同等手段,任意操縱職工董事的罷免。
截至2016年5月22日,*ST新梅第六屆董事會及監事會任期已屆滿,但公司直到7月11日也未啟動董事會和監事會換屆選舉程序,同時未披露后續換屆安排。倒是在6月3日,*ST新梅披露了關于董事辭職及補選職工董事的公告,稱公司董事曾志鋒和羅煒嵐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職務,公司于6月1日召開了職工代表大會,會議選舉魏峰、全歷、陳惠平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職工董事。6月13日,*ST新梅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要求公司對董事會、監事會任期屆滿仍未換屆等事項給予說明及補充披露,同時關注公司選舉職工董事的事項。
對于職工董事,*ST新梅《公司章程》規定,“董事可以由經理或者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兼任,但兼任經理或者其他高級管理人員職務的董事以及由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總計不得超過公司董事總數的二分之一”;這段話其實“復制”了《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九十六條第三款的內容,應該沒有什么錯。不過,《指引》第九十六條還有一段注釋:“……公司章程應明確公司董事會中是否可以由職工代表擔任董事,以及職工代表擔任董事的名額”。上交所質詢*ST新梅公司章程是否符合“注釋”規定,質疑公司董事會自行決定職工董事的具體名額是否符合規定,同時要求公司說明職工代表大會的召開程序、總經理魏峰當選公司職工董事相關事項是否合規。
就筆者對上交所問詢函的理解,公司是否設立職工董事以及設置幾名,公司章程應對此明確,但*ST新梅的《公司章程》似乎沒有這方面的內容,既然沒有規定,董事會自行決定設置職工董事,盡管職工董事人數符合法律規章所規定的上限,但卻不符合法律流程規定。
事實上,股份公司發起人制訂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設立的需經創立大會通過;而股份公司若要修改公司章程,更需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也就是說,股東大會決定《公司章程》內容,《公司章程》再決定是否設立職工董事,股東大會是決策是否設置職工董事的最終權力機構;董事會無權自行決定是否設置董事,或者設置幾名。
目前上市公司設置職工董事,可以遵循的主要是《公司法》第108條“董事會成員中可以有公司職工代表;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選舉產生”。除此之外,對職工董事制度的規定比較空白,這是上市公司設置職工董事還不規范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議盡快對A股市場職工董事制度建章立制。
首先要明確職工董事的資格。董事會中引進職工代表,可在企業管理決策階段就將職工權益維護工作融入進來,有利于保障職工利益。因此,職工董事最好來源于底層一線職工,如此才有代表性,才能真正反映底層職工的利益訴求。例如,*ST新梅公司選舉魏峰(總經理)擔任職工董事,就可能缺乏職工代表性;總經理需對董事會負責、董事會需對股東大會負責,總經理主要維護的是股東利益、而非職工利益。從這一點看來,*ST新梅設置職工董事或許更多出于反收購目的。
其次,要明確職工董事遴選任免程序。職工董事不應由董事會或高管提名,而應由底層職工以及中層干部來聯名推舉,達到一定推舉票數方可成為候選人,對候選人再采取差額選舉的方式產生職工董事。對選舉職工董事的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也需明確大會召開程序和表決程序。
其三,要明確職工董事權益保護制度。職工董事的身份首先是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職工,職工董事要維護職工利益,由此就可能得罪其他股東董事,如果說因為在董事會上仗義執言而被解雇,這樣職工董事人微言輕、根本不敢發表不同意見,只會人云亦云,甚至連花瓶獨立董事都不如。為此,職工董事選舉出來之后,除非違反法律規章,否則上市公司不宜隨意罷免董事職務,要防止上市公司以解除職工勞動合同等手段,任意操縱職工董事的罷免。要建立專門的職工董事維權機構,一旦其利益遭到不法侵害,可即時求助維權機構。另外,公司工會組織可適時伸出援手,一般來說,工會主席應自然成為職工董事。
此外,要明確職工董事考評和追責機制。職工董事肩負全體職工的期望進入董事會,就應該在其位、謀其政,切實履行職責。職工董事履行職責時干了哪些事,取得了哪些成效,每年都應向職代會述職,由職代會進行評價。職代會或者職工如果認為其嚴重失職,可以提出追責議案或臨時更換動議,重新選舉產生新的職工董事,直接補充進入董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