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青
摘要:自主學習模主要強調學生的獨立學習和參與性,可以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完成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具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學習;自主學習
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直都是教育學者共同探討的問題,也是新課程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在初中教學中實施課堂自主學習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學方法,大膽的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嘗試,促進語文教學的進展。
一、尊重學生間的差異,將學生當做教育中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新課程的要求,主要根據語文教學在長期發展中的特點進行的教學方法。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可以給讀者帶來不同的視覺享受。對語文知識的解讀實際上是一次主觀的認識。我們經常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于個體之間的差異,人們對同一作品的鑒賞也不同。這種差異容易讓學生產生不同的認識和觀點,這也是教師和學生在認識事物上的主要區別。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并指導學生學習知識,在學習中,如果學生和教師產生了分歧,教師要對學生產生不同見解的前因后果分析清楚,然后讓學生參與進來,互相討論分析,而不是直接否認對學生的觀點。
二、優化課堂提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知識的重要指導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覺、獨立、主動的學習知識,最重要的途徑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可以從解答問題中獲得,所以,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語文問題,根據學生的能力,提出與教學內容符合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語文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愿望,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進步。
三、營造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的合作和交流,增加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
新課程提倡要使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可以利用啟發式、討論式和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教學。這些豐富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促進語文教學的實施。在課堂上進展的最好方式就是小組合作、探究式和辯論賽形式。實行這些活動的前提是保證課堂氣氛的活躍,只有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下,學生才能從傳統的死板教學方式、沉悶教學氛圍中解脫出來,獨立自主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實現討論交流等形式教學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對語文課堂中開展的一些活動進行策劃和歸納,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設計出符合語文教學內容進展的活動,將活動進行的項目設置為教學中學生容易模糊或者難以理解的重點知識,然后給學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發揮時間,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適當的給予學生一些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在進展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讓學生體現成功的愉悅。
語文知識的學習,即使是比較枯燥的說明文,也可以利用此種形式進行教學,讓課堂活動形象生動,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例如,學習《中國石拱橋》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課本基礎內容學習之后,對學生設置下列一些問題:為什么要對二橋進行介紹?可以只介紹一座嗎?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作者寫作本篇文章的目的,二橋是中國石拱橋的突出特點,不能講解一座,如果單純的講解一座,就不能反映出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四、合理引導學生,減少學生自主學習的誤區
在強調下學生主體性的時候,也不能減弱教師的掌控權。如果教師不注重課堂教學的效果,不能對課堂活動進行指導,只讓學生進行探討和學習,在長時間的作用下,學生可能會步入以下誤區:第一,只有語文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在滔滔不絕的發表意見,后進生只能沉默寡言,不被重視。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人人權利平等,鼓勵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發表講解,參與討論。第二,談論的方向出現偏差。如果只是學生一味的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很有可能就糾結于一些與學習內容沒有過多聯系的問題,影響活動的組織目的。第三,討論非常激烈,容易產生爭吵。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個人意識感比較強烈,如果只對一些沒有意義的問題進行爭論,不斷失去了活動進行的意義,而且還會讓學生產生爭執,影響學生之間的關系。
五、學后及時總結,激積累語文學習經驗
自主學習是實現學生獨立思考、思想交流的主要過程,可以讓學生得到成功的快感,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表述力的主要途徑。所以,在學生討論完成之后,教師必須對學生的過程和產生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既可以讓學習復習舊知識,也可以給學生語文學習積累一定的語文學習經驗。
六、結語
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進步。在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候,教師必須按照語文課程進展的內容,對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取語文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