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穎
摘要:知識的積累不是無序的,教學生學會概括總結知識,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每個知識點有序地組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在每個章節結束時,總要引導學生把某個知識納入結構中。這不僅是科學的認知過程,也是科學的記憶方法。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學習
高中生物與初中生物在內容和方法上存在著差異。初中生物主要介紹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以及一些簡單的生理生化特點。因此,如何突破這些重點、難點知識,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學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關鍵是認真研究學生,挖掘教材可以體現的教與學的規律,使學生掌握學習生物科學的鑰匙,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在實踐中,我歸納了以下四條基本做法。
一、層層推理,學會分折
科學理論往往是通過復雜的觀察和實驗過程而得出的。有的結論又往往是綜合了多個實驗的結論而得出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而忽視知識形成的過程。實踐證明,學生文化科學素質是知識的內化過程。我在教學中注意利用層層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不僅加深了理解,而且使學生掌握了科學分析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能力。例如:在講授“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我沒有先給出標題,而是先由現象到本質,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首先,在學生了解了遺傳現象后,引導學生分析遺傳的物質基礎,因為生物體在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過程中,DNA分子數在前后代中保持一致,所以有人推測DNA與遺傳有關。這個推測已得到了證實。通過學生了解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得到第一個結論:DNA是遺傳物質。然后引導學生從煙草花葉病毒實驗得到第二個結論:RNA也是遺傳物質。兩者都是遺傳物質,誰起主要作用呢?最后,教師進一步點撥:科學家通過大量科學實驗證明絕大多數生物都是以DNA作為遺傳物質,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了。由此可見,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正是學生利用已有的認識結構同化新知識的過程。只是死記死背結論,實際上學生處于糊涂狀態。只有層層推進,步步為營,才能使學生對某一結論從言語上理解,發展為因果關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在知識的層層推導中,學生學會了自己獵取知識、捕捉信息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二、巧用比喻,幫助遷移
生命現象非常復雜,有時甚至不太容易接受。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或感興趣的生活經驗進行遷移或恰當的比喻,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學習能量代謝時,同學們事先已經了解到生物物體內與能量有關的物質有多種:如糖類是主要能源物質,脂肪是儲存能量的物質,蛋白質代謝也可以釋放出能量,等等。但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能量,必須轉移到ATP中,由ATP分解釋放出來才能用于各種生命活動。這時學生往往會產生疑問:不都是能量嗎?為什么還要轉移到ATP中?這時我用一個形象的例子幫助學生解決疑問:在游戲廳中,錢要換成牌,因為游戲機不能接受貨幣。同樣道理,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只能接受ATP釋放的能量,而不能接受其他形式的能量。因此,在人體內任何形式的能量必須轉移到ATP中才能被利用。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記憶非常深刻。
三、辯證思考,分清主次
有些情況下,學生在認識中受到唯心主義思想桎梏或錯誤的習慣思維方式影響,不能正確分析一些生命現象。這時候,教師的任務就非常艱巨,要耐心說服引導,教會學生以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去思考問題,糾正錯誤的觀點,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分析問題的方法,這恰恰是生物教學中的學科德育任務。例如:在分析長頸鹿進化的原因時,學生往往認為是由于長頸鹿的祖先不斷地去夠樹上的葉子,而使頸和前肢拉長了。這時,教師不用急于否定,而是肯定在一個世代中積極鍛煉確定可使某些器官機能增強,然后再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情況可以遺傳嗎?也就是說運動員的后代一定身體強健嗎?這樣就使學生恍然大悟,在走出思維誤區以后自然地導向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思路。那么,究竟生物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這時教師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學生引向正確觀點:長頸鹿祖先本身就存在著個體差異,有的頸和前肢長一些,有的頸和前肢短一些。由于生存斗爭導致了自然選擇,頸和前肢長一些的能夠得著高處的葉子獲得生存,頸和前肢短的由于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就這樣,有利的變異被一代代地定向積累,進化成了我們現在見到的長頸鹿。用這種方法就可以使學生辨清生物進化的原因是自然選擇,而不是用進廢退。
四、指導小結,學會記憶
知識的積累不是無序的,教學生學會概括總結知識,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每個知識點有序地組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在每個章節結束時,總要引導學生把某個知識納入結構中。這不僅是科學的認知過程,也是科學的記憶方法。
總結概括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教給學生存儲信息,即記憶方法。有些生理現象理解起來并不困難,但十分瑣碎,記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可幫助同學們采用一些簡單形象的口訣,化繁為簡,便于學生記億。例如: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征很繁瑣,容易混淆,我幫助學生只用“二消,二現,一散亂”幾個字便高度概括了前期的特征。中期為:“分水果,絲相連”。末期與前期相反為:“兩現,兩消,新壁現”。這樣既簡單,又形象,受到學生的歡迎。
總之,優化教學過程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教師的職責不是單向傳授知識,而是教學生學會學習。因為學會學習才能自主地、主動地獲得知識,才能形成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我們教師必須從“應試教育”的單純傳授知識的弊端中走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把學生成功地帶入到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