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反壟斷立法是一個承繼和延續的過程,因為我國的經濟制度是一個轉折和發展的軌跡。早期的計劃經濟對現在的市場經濟有著深遠的影響,早期的經濟計劃也是一種調控為主的經濟,進入市場經濟之后,主要是依靠反不正當競爭法來規制市場秩序,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反壟斷法才逐漸發展起來。
【關鍵詞】反壟斷;立法思想;市場經濟
壟斷行為一直是嚴重干擾社會秩序的行為,德國和美國的市場經濟法律主要就是以反壟斷制度來進行經濟秩序維護,不論是壟斷協議還是經營者集中,或者濫用市場地位的行為都會對市場經濟秩序有著重要的影響,會提高市場準入的門檻,并嚴重損害其他競爭者和消費者的利益。
一、反壟斷法的法律淵源
1、反壟斷法概述
壟斷行為侵犯的是消費者的權益和同業競爭者的權益,但是對于非同業競爭者往往不產生直接的影響,除了縱向壟斷協議,而當反壟斷法律出現之前多是由其他相關的法律來進行規制,具體到我國就是依靠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來進行規制。對于那些法律沒有規定的真空地帶往往是由商業準則或者地方政府規章來進行規制。所以,在中國反壟斷法的法律淵源主要是商業規范和政府的規章,以及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為核心的一些其他的有規范競爭秩序的行為在內的法律制度。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與深入,以及金融危機的爆發與逐漸恢復,國內外的經濟形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反壟斷法的調整范圍的規定已經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有關行政壟斷規定方面。從我國反壟斷法對行政性壟斷規制的現狀看,其不足之處主要體現為對行政性壟斷實施主體的法律責任規定的太輕,并且欠缺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正是由于處罰力度不強、欠缺強有力的監督執行機制,使得反壟斷法對行政壟斷行為的規制起不到實質性作用,行政壟斷行為仍然屢禁不止,阻礙著市場的正常運轉。市場的競爭是市場發展,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的根本,反壟斷法把規范市場競爭者的行為,制止不正當競爭作為其指導思想之一就是為了保證在反壟斷的執法之中盡可能的去關注市場效率的提升,因為只有正當的市場競爭才能夠使得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否則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將成為常態。
2、反壟斷法的法律淵源
反壟斷行為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當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出現產業聯合和產業協作的高級形式,尤其是當原本已經通過自己自身的資本積累和市場份額的累加已經占據的市場份額往往使其形成一種自然壟斷的地位,這種自然壟斷的地位其實就是一種經濟發展的形式。這種壟斷行為并不是反壟斷法律規范的對象,但是當占據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在此時就會形成一個發展的瓶頸,因為當其占據了市場絕對多數的份額,其市場利潤空間也已經飽和,當其要進一步發展的時候就不得不進行上下游產業得擴張,在擴張過程中與上下有協作產業之間形成得競爭協作得協議往往就是反壟斷法規制得縱向壟斷行為。這種行為在出現之初一直受到經濟學界和法學界得激烈探討,但最終還是將其定向為壟斷行為。而產業內得一些反對縱向壟斷協議的商業規范和交易習慣也逐漸演變為一種反壟斷得法律淵源。
一般而言,壟斷行為侵犯的是消費者的權益和同業競爭者的權益,但是對于非同業競爭者往往不產生直接的影響,除了縱向壟斷協議,而當反壟斷法律出現之前多是由其他相關的法律來進行規制,具體到我國就是依靠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來進行規制。對于那些法律沒有規定的真空地帶往往是由商業準則或者地方政府規章來進行規制。所以,在中國反壟斷法的法律淵源主要是商業規范和政府的規章,以及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為核心的一些其他的有規范競爭秩序的行為在內的法律制度。
二、我國反壟斷法的立法思想
1、我國反壟斷法立法思想
反壟斷的內涵包含三個層面一個是宏觀層面,側重于整體的經濟運行態勢,一個是中觀層面,側重于經濟關系的協調,一個是微觀層面,即具體權益受到侵犯的同業競爭者和一般消費者。而我國有著計劃經濟的傳統,在宏觀調控方面一直比較看重,在中觀層面上,總結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一些實施經驗,對于經濟關系的調整也做了較多的關注,但是在微觀層面上,反壟斷法并沒有做出足夠的具有操作行的規定。
其實從反壟斷的法律規定也不難看出,反壟斷法律的法律責任主要是一種單位集體責任制,對于是對于單位進行一定的罰金,對于個人而言其實并沒有很多的責任,尤其是公司制的企業往往很難處罰到個人,這就使得公司制度成為了對抗反壟斷行為的一種基本形式。而對于其他同業競爭者和消費者而言,這種規定是現實公平的,我國的反壟斷執法機構是一帶三的模式,反壟斷委員會是負責主要的組織協調工作,發改委下設的價格司是主要負責與價格相關的壟斷行為,對于經營者集中的行為則是主要由商務部來負責管理,其他的如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則主要是由工商部來進行管理。由此看來我國在反壟斷的立法和執法方面無疑還是停留在宏觀和中觀的層面。
2、我國反壟斷法的立法思想完善
筆者以為我國的反壟斷法的立法思想在結合的理論分析,已經中國的現實國情的基礎上應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完善:
第一,以維護經濟的基本穩定,和市場有效秩序為核心。這是我國反壟斷法最根本的立法思想,同時這一立法思想也是合理,且與世界反壟斷法律規定相契合的。但凡涉及到壟斷行為的企業其往往會影響的整個行業的經濟秩序,對于那些地區成長性的企業的壟斷行為往往會影響整個地區的經濟穩定,因此,把維護經濟的基本穩定和有效競爭作為核心的立法思想是合理的。而且縱觀各國的反壟斷法律其宗旨部分也都是側重于這種宏觀的立法思想。
第二,規范市場競爭者的行為,制止不當競爭行為。市場的競爭是市場發展,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的根本,反壟斷法把規范市場競爭者的行為,制止不正當競爭作為其立法思想之一就是為了保證在反壟斷的執法之中盡可能的去關注市場效率的提升,因為只有正當的市場競爭才能夠使得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否則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將成為常態。
第三,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經營者的正當利益。雖然我國的反壟斷法并沒有具體的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措施,對于壟斷行為的罰款也都是上繳到國庫,但是這并不是否認反壟斷法將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經營者利益作為立法思想的理由。因為在反壟斷行為的認定方面,由很多是明確規定以切實侵犯到了經營者,消費者的利益為基礎的規定。不僅如此對于縱向壟斷協議和一些其他危害性不大的壟斷行為而言,如果能夠證明其行為能夠起到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作用甚至可以成為其免責的一種基本的理由。由此看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經營者的正當利益當然是我國反壟斷法的一種基本立法思想。
【參考文獻】
[1] 聶嬰智. 反壟斷法法益平衡問題研究[D]. 吉林大學, 2012.
[2] 李 強. 試析美國反壟斷法立法思想的變遷及其背景[J]. 當代法學, 2003,11:124-127.
[3] 靳 鑫. 論反壟斷法民事救濟制度[D]. 山東大學, 2012.
[4] 李 娜. 論反壟斷法在我國石油行業中的適用[D]. 西南財經大學, 2013.
[5] 劉立偉. 反壟斷立法的立法思想更加符合中國國情[J]. 中國人大, 2007,13:12.
【作者簡介】
李若涵(1990—),男,漢族,朔黃鐵路發展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