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如端
【關鍵詞】 識字教學;興趣;情景;課外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8—0098—01
眾所周知,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識字教學的優(yōu)劣關系到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甚至對他們的終身學習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學生認得快,忘得也快的情況,識字教學的有效性不高。在此,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在校時間,激發(fā)識字興趣
1. 在校園里識字。校園是學生學校生活中的主要活動場所,從教室、辦公室門牌到各種功能用房,從校園的警示語到宣傳欄、校務公開欄,無不蘊含著豐富的識字資源。如,校風“團結、勤奮、文明、活潑”,學風“立志、奮發(fā)、博取、成才”,警示語“多伸手,多彎腰,校園就會更美好”、“春來小草醒,請你繞道行”等。這些資源在校園中隨處可見,經(jīng)教師提示,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 在交流中識字。剛開學時,學生彼此比較生疏,為了使學生盡快彼此熟悉,筆者讓學生在父母、教師的幫助下給自己設計了一張極具個性的“名片”。每個同學先從自己的同桌、前后桌、同小組的同學認起,最后擴大到全班。在短短一周時間內(nèi),全班45名學生不僅能準確地喊出同學的名字,而且能全部認識“名片”上的字。在全班45名同學的名字中,共出現(xiàn)了63個不重復的字,這在傳統(tǒng)識字環(huán)境中是無法想象的。筆者還安排每個學生輪流做學習委員,負責收發(fā)作業(yè),使鞏固識字的任務滲透到日常活動中。
二、創(chuàng)造情景識字,發(fā)展語言能力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學生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識字氛圍,充分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如,在教學漢字“手”時,在學生認清字形后,讓學生伸出雙手,用手字組詞,學生很快說出了“左手、“右手”、“雙手”等詞。筆者進一步引導學生:“老師的手和你們的手有什么不一樣呢?”學生馬上說出了“大手”、“小手”。筆者又啟發(fā)學生:“我們比一比誰的手干凈好嗎?”學生很快又說出了“臟手”、“洗手”等詞。接著筆者讓學生用“手”字說一句話,有的學生說:“我有一雙白白的小手?!庇械膶W生說:“我每天都把手洗得干干凈凈。”這種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教漢字的方法,直觀生動,學生在說句子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雙手悟出了字意,不僅學得開心,學得有趣,而且也發(fā)展了語言能力。
三、多種方法識字,實現(xiàn)課外識字
現(xiàn)在的學生家長相對來說文化層次比較高,對學生的成長也格外關注,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家校練習冊、家長開放日等各種形式,調(diào)動家長協(xié)同教育的積極性,帶領孩子隨時隨地自主識字。腦科學和相似論研究成果表明:教師的識字教學任務僅僅在于把學生已經(jīng)會說的語音,已經(jīng)了解的語意,已經(jīng)認識的圖像再加上符號(字形)。學生對文字所指的事物不是一無所知,一般6歲前的兒童已知一個、多個與文字相對應的事物。因此,教師可以倡導家長把家里的各種常用物品的名稱制成卡片,分別貼到實物上,然后讓學生每天對照實物讀卡片,使枯燥無味的筆畫結構和生動鮮明的表象統(tǒng)一起來,加強感官刺激,誘發(fā)學習興趣。家中訂閱的報紙也是一處資源。從家庭訂閱的報紙中,讓學生把自己學過的字圈一圈,或從包裝紙、廣告紙上讓學生剪下他們認識的字,或把學過的字編成簡單的詞語、短語、句子寫在條子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識字環(huán)境。
總之,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方法還有許多,只有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游戲中掌握知識,他們才會精神百倍,樂此不疲,學習興趣才會與日俱增,學習成績才會大大提高。所以,教師一定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努力使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更上一層樓。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