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張微
摘 要:課堂教學的情景過程設計即情景教學法,是在新課程背景下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深受廣大師生所喜愛。
關鍵詞:新課程;情景教學;原理;原則;方式
新課程理念要求將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論知識的教學置于真實的情境中組織教學活動,從而達到知識技能、方法過程和情感態度目標的三位一體。這是對廣大教師積極開展情景教學的明確要求。情景教學的方式,順應小學生的發展規律,使課堂變得豐富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本文就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情景來提高課堂實效展開了一些研究與論述。
一、情景教學的原理
教師要通過好的情景設計來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充分掌握情景教學的原理所在。對于原理的掌握,相當于是對情景教學理論的掌握,有助于更好地實踐與應用。
1.心理暗示誘導原理: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特點,通過圖畫、音樂、表演等方式或者生活的典型情景,直接訴諸學生感官,激起學生強烈的情緒,形成無意識的心理傾向,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2.情感驅動原理:即利用移情作用,讓學生形成身臨其境的主觀感受,加深情感體驗活動。通過情景,將學生情感轉移到相關的對象上,隨著情境的延續,逐漸加深學生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
3.角色轉換原理:通過特定的情景再現,讓學生進入角色、體驗角色、評價角色的心理過程。讓學生在角色的轉換中,產生頓悟,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情景教學的三項基本規律
在情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以下三個基本規律,才能創設有效的情景,達到教學目的。
1.牢牢理解把握教材內容,理清教材知識結構,并進行歸納概括。
2.在情景創設過程中,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導,尊重學生需要。
3.要靈活地創設情景。情景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中,靈活運用多種形式創設情景,保持情景教學的生命力。
三、創設情景的方法
1.通過故事創設情景
小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于故事有非常強烈的興趣。教師依據教學內容,把教材中的問題情景通過簡單故事引申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通過游戲活動創設學習情景
魯迅先生講過,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通過游戲讓學生學習文化知識,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要在教學中盡量創設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課堂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如教學《愚公移山》這課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把學生帶進童話故事情節,從而調動學生情感參與認知活動,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除了游戲活動,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活動創設學習情景,如詩歌朗誦、課堂辯論、話劇表演等。
3.結合實物教具創設情景
通過適當的教具進行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學活動中的直觀性原則。對于抽象的理論,通過實物演示,可以使知識形象化,道理深入淺出,學生一目了然,也能更好地理解吸收,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利用實物教具演示情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突出的效果。相比其他學科,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依靠小學生現有的思維能力很難輕松地理解掌握。因此,教師利用恰當的實物教具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實物的操作、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理解相關知識,積累學習經驗。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一節時,教師讓學生自己用木條來搭建三角形、四邊形等,讓學生在搭建的過程中真實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并且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相關的舉例延伸。通過這種實際實物的操作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動手實踐能力。
4.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
隨著多媒體教學技術的不斷推廣,各種電教手段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加生動真實的學習情景。盡管新的教材圖文并茂,也足夠生動,但都是靜態的圖形,還不足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情景。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靜態的內容制作成動畫課件,給學生帶來聲、色等全方位、新鮮的感官刺激,渲染教學氛圍,形成良好的學習情景。
5.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景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將知識應用在生活中,生活之中也處處有學問。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及時將問題情景生活化,讓學生置身于生活情景中應用知識去解決問題,從而鞏固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在教授對稱圖形時,可以讓學生聯想身邊的對稱性物體,體驗數學的美好。
綜上所述,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號召,深入理解情景教學的原理,牢牢把握情景教學的原則,以多種多樣的方式靈活創建學習情景,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曉娜.小學數學創設有效情境教學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吳黎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有效創設[J].現代教育科學,2009(12):92-9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