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楊建中



“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
“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習近平
新時期的脫貧攻堅戰在今年初打響。脫貧攻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艱巨的扶貧壯舉,消除貧困,驅逐饑餓,在貧瘠的土地上播下幸福的種子,是新時期的長征。龍川,也在新長征路上邁開了大步。
由于歷史、區域等方面原因,作為原中央蘇區縣的龍川,經濟總量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遠低全國平均水平,貧困人口較多、總體生活水平不高,仍屬于欠發達地區,是廣東省的貧困縣。經過2009年至2015年兩輪的“雙到”扶貧開發,龍川縣的脫貧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共有145個貧困村、16232戶貧困戶和72762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按新時期精準扶貧標準,龍川縣315個村仍有相對貧困戶10584戶,相對貧困人口27251人;全縣省定貧困村70個,貧困戶3687戶11263人。
今年初,龍川縣委提出了響應省委號召,2018年全縣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龍川縣委書記黃添勝表示,根據國務院對于扶持原中央蘇區和省委、省政府振興粵東西北的戰略部署,特別是《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和《關于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兩大政策”的相繼出臺落實,龍川迎來了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要發揚紅軍長征精神,以老區、蘇區革命精神,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推動龍川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四大會戰”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促進縣域經濟跨越發展,是實現全面脫貧奔康的堅實基礎。龍川縣委、縣政府提出,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項目統攬發展全局,全力實施“四大會戰”,以“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的工作節奏,力促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公路交通建設大會戰。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實施“112233”工程,即規劃1個大交通網絡,建設1條高鐵,建設2條高速公路,建設2個站場,建設3條鐵路,建設3條“國”字號道路。將為龍川構建一個集高速鐵路、普通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交通大網絡,破解縣內交通運輸落后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開創經濟新常態下的縣域發展新格局。
黃添勝書記表示,要通過交通建設大會戰,使龍川交通基礎設施跟上全省乃至全國的發展步伐,成為粵東、粵東北、贛南、湘南、閩西重要的交通樞紐,成為粵東北區域中心節點城市和珠三角北上的門戶城市。
城市提質擴容大會戰。提速推進“城市擴容提質”,主要是指突出縣城老隆鎮區域經濟、交通、物流、科技、信息中心作用,與縣域內其他鄉鎮形成合理產業分工與合作,完善城市功能,培育優勢產業,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區域經濟輻射帶動功能。
老隆鎮將按照“東拓西優、南擴北連、中心提升”的發展方向,圍繞人口50萬規劃建設,推動縣城政治經濟中心產業板塊、佗城古邑文化旅游產業板塊、“海鐵聯營”無水港內陸生態物流產業板塊、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板塊、工業園區產業板塊等“五大板塊”項目建設。同時塑造縣城紅色文化,留住蘇區基因,并抓好古建筑和革命舊址的修復和保護,建設一批特色旅游街區,凸顯客家文化特色。
工業園區擴園增效大會戰。工業園區是縣經濟發展的主引擎。狠抓“兩基地兩中心兩產業區”核心工程(廣東省空氣能生產基地、廣東省鋼結構生產基地,廣東省空氣能檢測中心、研發中心,水產業園、稀土分離產業園),以電子電器、空氣能、鋼結構等行業為主體,以相關企業為龍頭,組織工業園區的招商引資,延伸產業鏈,形成集研發檢測、核心部件生產和營銷設計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抓住深圳全面對口幫扶龍川的重要機遇,在深圳寶安規劃建設先進制造產業城、科技創新產業城的同時,規劃建設寶安(龍川)產業拓展城,充分發揮寶安的產業優勢和龍川的土地資源優勢,形成“三城聯動”產業鏈條。
旅游產業提升大會戰。圍繞“千年古縣、多彩龍川”品牌,著力抓好項目建設品位、基礎設施配套、旅游品牌形象、宣傳促銷、政策扶持等,促進旅游與各行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抓好“五色旅游元素”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以佗城文化為主的“古色”,以霍山為代表的“綠色”,以原中央蘇區縣、仰天堂革命遺址為抓手的“紅色”,以佗城溫泉、黎咀礦泉水為代表的“銀色”和以油茶為特色的“金色”的各旅游產業項目建設。
儲備生態旅游項目。規劃豐稔綠譽休閑農業服務區、四都鹿湖旅游產業園、義都嶅峰和龍潭連片生態景區等項目,并對外招商。
“五大扶貧”助力精準脫貧
在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中,龍川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全縣2015年農民年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以下的相對貧困戶10584戶27251人,省定70個貧困村3687戶11263人。
為實現以上貧困村和貧困戶全部脫貧,龍川縣委、縣政府實施省委、省政府部署的脫貧攻堅十項工程,找準貧困戶致貧原因,逐戶制定和落實幫扶措施,精準施策、靶向治療:對有勞動力的,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教育培訓、醫療救助等措施實現脫貧;對于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
發展產業扶貧。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龍川縣委、縣政府提出“立足優勢資源,確定主導產業,創辦龍頭企業,建設商品基地,輻射帶動農戶,走產業化經營”的工作思路,以多種形式助力貧困村、貧困戶依靠產業增強自身脫貧能力,在拉動縣域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增加貧困村集體收益,提高貧困戶家庭收入,實現穩定脫貧。
“產業扶貧是‘造血式扶貧,可持續的穩定增收,能有效激發貧困村和貧困戶從被動脫貧轉向主動脫貧。”縣扶貧辦副主任葉瓊雄深有體會地說,目前,龍川已實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工程,制定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培育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訓等方式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實施就業扶貧。提升就業能力、實現穩定就業是實現貧困人口脫貧的首要舉措。“就業一人,脫貧一戶”是龍川實施就業扶貧的理念,通過提高貧困人口就業能力、加強面向貧困人口的就業服務、鼓勵各類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等方面提高貧困人口的就業率。
加強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龍川縣委、縣政府提出,教育經費要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傾斜,全面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高質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落實貧困學生資助政策。同時,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加大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并鼓勵文化單位、文藝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和其他社會力量為貧困地區提供針對性強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推進醫療扶貧。“‘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農村脫貧攻堅的大難題。”葉瓊雄表示,為解決“一人生病,全家貧困”的問題,龍川穩步推進全面覆蓋貧困地區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強中心衛生院建設,保障低收入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努力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目前,全縣已基本落實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享受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全額資助,進一步提高住院和門診報銷比例,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等政策,切實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同時推進鎮村兩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標準化建設,促進遠程醫療診治和保健咨詢服務向貧困地區延伸覆蓋;支持全科醫生到中心醫院執業,引導符合條件的貧困地區鄉村醫生按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落實兜底扶貧。“在精準扶貧的申報、核實、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和完全喪失勞動力的貧困人口占了挺大的比例。”葉瓊雄介紹,為確保“全員脫貧,一戶不少”的目標,龍川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貧困戶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將省扶貧標準以下的農村低保對象、殘疾人家庭、單親家庭全部納入扶貧范圍建檔立卡,安排責任單位給予重點幫扶。同時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住房救助等專項救助制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健全社會救助體系。
“龍川將堅持以發展的辦法解決貧困問題,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創新體制機制,舉全縣全社會之力,努力增加貧困人口收入,改變貧困地區落后面貌,確保2018年全縣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龍川人民殷切的期待,也是龍川縣委、縣政府對全縣人民鄭重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