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英
摘 要:美術教育現在越來越受到學校、學生、家庭的重視,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要想縮短城鄉距離,讓農村孩子認識到美術的重要性,就需要多媒體網絡的幫助,讓相距千里,相隔萬年的作品、知識、人物都通過輕輕點擊鼠標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的想象力插上飛翔的翅膀,同時也為教學增添了幾分色彩,提高了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農村;美術;教學效率
美術教育是提高兒童人文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信息化、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農村中小學普及了電腦,裝上了班班通,多媒體網絡技術與各學科的有效結合使美術課更加活躍有趣,使學生更直觀地通過聲、影、形、色欣賞到生動有趣的畫面,更有效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也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教學方便,解決了以往傳統教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一、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一節課上得是否成功,就看學生學得怎么樣,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是否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無止境地去追求、去實踐、去發展、去探索、創造。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那些有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學生直接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展的主要意象。各個年級學生有著不同的認知能力,應該根據年齡特點提出相應要求,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學生年齡小,生活經歷較少,接觸的事物不多,所以他們腦子里儲存的素材就少。這樣我們就需要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二年級下冊美術教學《吃蟲草》一課中,若只憑教師語言介紹和教材插圖,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很難想象大自然中各種動植物的形狀美和色彩美,在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插入了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吃蟲草吃植物過程的視頻,再配上講解和音樂,色彩鮮艷的吃蟲草,優美的樂曲,就這樣活靈活現展現在大家的面前,使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的聲音使學生置身于其中,引發了他們極大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欲望。
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
在過去的美術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我們這種偏遠的農村小學,由于教學設備不齊全,學生美術工具和材料欠缺,基本上由教師控制整個課堂,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只是被動學習、封閉式學習,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現在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多媒體的運用,我們完全改變了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欣賞思考。如在一年級下冊美術教學《長呀長》一課時,把播種、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形成種子,這一植物生長過程通過動畫表現出來,再配上種子解說自己生長過程的聲音,很大地吸引著學生,感觸著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從而使學生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和所需條件。為了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我讓他們伴隨著音樂再次表演種子生長的過程,來親自感受種子的生長變化。
三、多媒體教學開闊學生視野,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
由于農村學校大多比較偏遠,很多孩子對美術了解甚少,更別提看什么藝術繪畫方面的展覽,還有家長對美術課認識較少,覺得只要學好語數英就行了,美術學不學都行,也不會花更多錢讓孩子買相關的美術用品。學生上課無精打采,手工課不帶材料,做出來的作品如出一轍,沒有創新,似乎都是為應付作業而做,而且我校是雙語學校,90%以上都是少數民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在語言交流方面存在一定障礙,所以上起課來很乏味。再說美術本身就是一門視覺藝術、造型藝術。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一節好的美術課,光靠老師說是吸引不了學生注意力的,自從學校裝了網絡設備,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認識各種繪畫材料,欣賞到各種著名畫作,從中獲得更多美術知識,還可以看到著名畫家的現場繪畫過程以及一些藝術展覽。這些直觀的形象使學生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不但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還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活躍有趣了。
在農村小學的美術課中,特別是欣賞課更不好上,因為欣賞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如果沒有充分的圖片和相關信息去吸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只憑老師說得天花亂墜,口干舌燥,學生卻無動于衷,所以上好美術欣賞課,多媒體的應用可以解決這一難題。首先利用網絡搜集大量與本課有關的圖片、幻燈片、視頻等,這樣信息量大的欣賞課脫離了多媒體設備是無法辦到的,因而將電腦多媒體應用于教學,就能實現形象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美術欣賞課的效果也隨之大大改觀,給學生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走進農村學校,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是新課改的需要,多媒體教學在農村美術課堂中的運用,能使農村城市學校更快地縮短差距,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所以,我們要好好利用多媒體設備,滿足學生的視覺、聽覺沖擊力,提供豐富的美術信息,讓學生愿意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宋小千.多媒體教學在美術課堂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1(7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