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摘 要:數感指的是對于數和數量、數量關系和計算結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能力。它是數學教學中必須遵循的核心觀念,主要表現在“綜合與實踐”及“數與代數”的課程中。通過對小學數學中數感培養的分析和探究,提出了有效培養小學生數感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數感;培養
從國內外的數感研究情況不難看出,數感研究的成果都是一線教師通過自身教學實踐分析得來的,并不夠深入和嚴密。數感理論的探索,多是從心理學層面開展的,對數學層面的分析都較為零散、片面。本文著眼于數感內涵的定義,提出了解決小學生數感問題的相關策略,希望可以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提升小學生數感的實際意義
學生通過在家庭中和社會中的認識,在進入小學前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數感。數感的進一步提升是需要系統的小學數學教育來實現的。實際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感普遍不佳。首先,教師的教學理念仍停留在理論上,課堂中仍是沿用老套的教學手法。其次,教師過分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這導致學生偏愛精算而忽視了估算的重要性,只是熟練具體的運算操作而沒有對數字的正確理解。教師對計算技巧和計算速度的過分強調也導致學生的數感不強。這種教學方式非常不利于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會極大地限制學生在將來數學能力水平的提升和發展。如何有效提升小學生數感,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二、培養小學生數感的具體策略
1.結合生活實際,強調數學中數的意義
學生對數字的理解是其發展數感的前提,著名數學家弗萊登塔爾說:“如果說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要有所收獲的話,那么這收獲便是:學生明確地知道什么是數字。”由此可見,對數字意識的理解是小學生數感培養的前提,并且學生在后續對數的運算、數量之間關系和數學計算應用課程中,也能持續地加深其對數的理解。學生可以學到多種對數字的表示方法,學生在理解數的意義的同時,也了解了數的發展歷程,提升了其自身數學素養。
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而后解決問題”的教學形式來進行講解:首先,小數的讀法讓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讀數技巧來推測小數的讀法,這不僅能讓學生鞏固全面學習的知識,同時也能流暢導入新的內容。而后,問學生為什么要使用小數,小數有什么具體的應用,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享生活實際中包含小數內容的事件,教師最后總結學生的交流成果,這使得學生在互動和交流過程中得到了對小數的正確認識。課堂最后,教師可以將學生討論中產生的不規范和零散的知識片段進行整理、優化和歸納。
2.側重算理的教學
算法是由數學定律、概念以及性質組成,四則運算的理論前提便是算理。因此,算理是運算法則的理論依據,另一方面,法則又使得算理獲得可操作性。有的數學教師認為“數學教學中沒有必要花費時間去給學生講運算法則中的道理,學生要做的只是把運算法則一字不差地記住,并反復地使用記憶即可”,這是非常片面的一種說法。教師在教會學生如何計算的同時還應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這樣算,學生對運算法則的扎實掌握要建立在理解算理的根基上。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開發計算方法、主動思考,這種對算法的探究有益于學生對算理的深入理解。教師應適時地講解小學生常用、常見的運算方法中所包含的算理內容,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對算理的思考和分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感。
3.注重估算的教學
學生在對生活中簡單的度量單位的描述過程中,估算教材習題結果的過程中,都可以發展自身的數感。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估算的教學存在著很多誤區,究其原因,是教師自身估算意識的不足,并且懷疑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入估算教學的價值。估算是學生培養數感的主要手段,學生在使用計算機或者紙筆進行精算時,可以通過大概的估算來判斷自己的精算結果是否正確。估算可以增強學生對數的理解,使他們在運用數學知識的時候更為靈活,直接促進了其數感的提升。教師在對學生的估算培養中要善于提出一些優質的問題,給學生講解有效的估算策略,并不斷地反思和實踐。
綜上所述,學生良好數感的形成和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自我效能感、計算能力以及學生認知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以上因素的相關性分析和探索對認清數感教學的特性有著重大的益處。小學生的數感培養研究是一個有著豐富價值的課題,筆者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為小學數學基礎教學指明方向,從而有效推進小學數學的發展和改革步伐。
參考文獻:
[1]楊芳.對數感的再認識[J].長治學院學報,2015(1):68.
[2]李艷霞.國內學前兒童數感研究綜述[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16(6):47-48.
[3]徐文彬.兒童數感的發展與差異研究綜述[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