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雅婷
摘 要:讀圖和用圖的能力是信息時代中學生的必備能力。因此,對我國初中階段學生的視覺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視覺素養;視覺能力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傳媒的發展,許多視覺教學媒介占據了我們的課堂,因此,中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視覺信息處理能力才能適應現代化學習的需要。
一、初中生培養視覺素養的重要性
視覺素養是指一個人通過觀察產生其他感覺,并將觀察與其他感覺經驗整合起來的一類視覺能力。根據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分析,他們正處于成長發展時期,喜歡接觸新事物,諸如他們喜歡模仿文字、圖片以及影視節目里的語言和行為。目前,中學生的學習資源豐富,中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視覺信息處理能力。
二、我國初中階段視覺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視覺素養教育起步晚,而且許多地方和學校不重視。我國初中階段視覺素養的培養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理論觀念膚淺
我國的視覺素養教育主要表現為滲透式教育,在實踐開展中沒有特色的視覺素養培養理論體系。由于受我國教育體制的影響,特別是中考升學的壓力,導致視覺素養教育沒有足夠的自主權,所以沒有開設專門的課程去實踐。
2.教學資源配置較低
視覺素養的教育需要專業技術設備的支持,而我國目前的教學設備僅限于支持固定課程的開設,學生很少或幾乎接觸不到這些設備。
3.教師的引導不到位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學生的多媒體操作技術較差,大多停留在技術的應用上,缺乏對作品視覺效果的認識和重視,這些歸根于教師在教育中引導不到位,還沒有讓學生認識到視覺素養對于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的重要性。
三、視覺素養培養的理論依據
1.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有助于轉變我們“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觀(學生觀),有助于形成正確的發展觀。選擇信息技術課與培養學生的視覺素養相結合是由該學科的性質和空間智能的內涵來決定的。該學科可通過網絡給學生提供其他學科給不了的各種視覺信息,創造視覺信息環境,進而提高學生的視覺素養,如果再輔以老師的精心策劃和幫助,那么在信息技術課上培養學生的視覺素養,提高學生的空間智能將取得很好的效果。
2.符號理論
在符號學的理論前提下,視覺素養的發展已經成為必然。可以說一個視覺素養低下的人,是不會在符號學領域有所建樹的。
四、結合信息技術課程培養初中生的視覺素養策略
視覺素養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面對圖片或視覺符號時擁有觀看的意識,學會如何觀看,并能對其所見的事物產生相應的聯想,同時還能將聯想之物描繪出來,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1.注重視覺素養與教學設計的融合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備課時,教師要多準備些圖片、音頻和視頻等視覺元素,讓學生自由挑選素材,并采用合適的方式將它們整合起來。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視覺欣賞(表達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豐富了課本知識。
在上課時,多采用概念圖方式;在作業布置時,要求學生的作品精美,并且能夠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在作品評價過程中,要學會引領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來評論學生的作品。
2.注重課堂氣氛的把握
教師在講解時適當地給學生播放一些好的作品,引導學生合理地安排素材,注重色彩搭配及合理的結構設計等,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3.注重學習資源的收集與整理
將學生平時所制作的作品,如海報、電子表格設計、PPT、PS、Flash小動畫、小視頻、網頁與網站等作品收集起來存儲到教學資源庫中,為以后學習提供方便與借鑒。
4.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在新課標中有一個選修的內容,即設計和制作機器人。信息技術課程中設計機器人,每個學生心中都會呈現出一個機器人形象,這個時候就要求學生大膽設計并制作出自己心中的機器人形象。從惠特海默《創造性思維》一書中得到的啟示是:科學創造更注重歸納、邏輯推理,是一步步按照步驟進行的,由部分到整體。藝術創造在很多時候是先有藝術作品的整體構思和藝術樣式才開始逐步實現和完形的。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應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積極創造,這樣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視覺素養能力。
總之,當代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更好地將信息技術課程與視覺素養結合起來,從而提升初中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帆,張舒予.讀圖時代的大眾素養:媒介素養或視覺素養[J].中國電化教育,2008(2).
[2]林琳,王朋嬌.基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初中生視覺素養策略初探[J].中小學電教,2012(3):50-52.
[3]蓋喆.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視覺素養培養的調查與研究[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2011(5).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