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波
摘 要:語文不僅是一門傳授學生語言知識的課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情感和思維習慣的基礎性課程,在小學階段,學生具有非常明顯的情感特征,而且處于情感發育的關鍵性時期,這個時期的情感教育將會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很直接的影響。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中,情感真摯、寓意深刻的文章比比皆是,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發掘語文教材的情感教育資源,促進學生情感的良好發育,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一個有力的基礎。
關鍵詞:課堂教學;情感教學;實施意義;實施策略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承擔著傳授語文知識的教學任務,同時也肩負著塑造學生良好性格、培養學生優秀品質、促進學生情感健康發展的重要使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稱之為“教書育人”,也才能真正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負起責任。而語文這門學科在培養學生情感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因為小學階段教材中情感真摯、寓意深刻的文章數不勝數,如果教師沒有很好地發掘這些教育資源,而僅僅從語文知識傳授的層面進行教學則不免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而且,學生情感的良好發育有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習得,因為學生情感的缺失會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無法體會感動,更無法達到與作者心靈溝通的狀態,這種停留于表面的學習狀態很難長時間維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也就必然會造成教師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因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關于如何有效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總結如下。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意義闡述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益處頗多,不僅可以有效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同時也能奠定學生未來發展的基礎。通過有效的情感教育能發掘學生身上積極向上的情感因素,這樣非常有利于學生正確學習觀念的形成,讓學生對生活和學習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另外,情感教育還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意識,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這在語文學習中至關重要。眾所周知,語文教學不僅是語言文字和語法等知識層面的教學,更多的是情感體驗方面的教學,在面對優秀文章時,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只有讓學生真正讀懂文章,在內心深處與文章作者產生共鳴,學生才會對于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學習興趣才會更加濃厚。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探析
1.構建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十分有限,對很多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理解得不透徹,而且也很難產生內心的共鳴。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設置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心底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利用直觀的教學輔助,如,多媒體視頻、圖片等,這些直觀的教具能讓學生產生非常直觀的感受,學生通過視頻和圖片的觀看一方面可以深入文章的深處,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這種直觀感受的刺激下,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教學情境的設置方面,教師同樣可以以文字的方式展開,用小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教材文章,通過對作者生平、時代背景的了解,學生將會在教師的指引下逐漸走入作者的內心深處,達到與文章作者心靈的溝通。
2.實施有效的課堂互動,交流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不僅是一個內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外化的過程,而且在情感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外化過程,這樣,教師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情感,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并以此為基礎做出及時的教學調整,提高情感教學的效率。另外,情感教學還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只有在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真正敞開心扉,讓教師和其他學生走入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真摯的情感。對此,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成為良師益友,在課堂上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去想、去感受,而不是在教師的催促下被動地執行。其次,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鼓勵學生將自己內心的情感體驗表達出來與大家分享,讓學生懂得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能有效塑造學生良好的性格,避免學生形成自閉和自卑的性格。
情感教育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教師通過有效的情感教育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而且情感教育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最高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教師全面負起教育責任的集中體現。同時,有效的情感教育還能非常積極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的成長,為學生未來個人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曲行舟.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