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養升
摘 要:課堂是限時的,如何當堂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是高效課堂的基本要求,結合具體實踐就簡化學習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達到減負增效,當堂完成教學任務做一論述。
關鍵詞:生物課;當堂完成;教學任務
課改的核心就是“讓學生動起來”,也就是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如何讓學生“動”起來呢?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認識到小組學習是一種讓學生“動”起來的好方式。只有“動起來”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思維的積極性,真正實現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同時也保證了當堂完成教學任務,減輕課業負擔,課后不留作業。為了當堂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在具體課堂教學實踐中做了幾方面的嘗試和思考。
一、預習要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課堂上以導學稿中的預習題為引導,讓學生根據自學指導,自主嘗試,自主思考,完成預習檢測中問題的勾畫、填寫和識記。課前預習并不是完全放給學生進行盲目學習,而是教師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導學方案,讓學生看到導學稿,就知道自己應解決哪些問題?以什么方式解決?他們當然就有興趣準備了,學生有目的性地進行預習,也就“動”起來了。在學生確定答案無誤的情況下,相互提問或大聲識記。4~6分鐘后教師檢測自學效果,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肯定鼓勵或指出錯誤,這個環節屬于基礎學習層面。
二、展示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要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和方式。如:有關免疫的概念和功能相對比較枯燥,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我采用了競賽教學法,即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將全班分成甲、乙兩個組,進行比賽。比賽規則是:(1)所有問題為必答題;(2)回答正確加10分,回答錯誤不扣分;(3)問題宣布5秒后,無人回答,則對方回答,回答正確加10分。獲勝隊邀請對方唱歌,教師評價學生的答案并記錄得分。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熱情非常高,包括中下學生,課堂掌聲不斷,學習效果較好。根據具體內容,我還采用了游戲法、角色扮演收集資料、探究實驗、制作標本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實現差異互補,提高教學質量。如:在學習《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一節課時,我首先展示相關問題,學生自主解決可以獨立完成的問題。對通過自主學習難以解決的問題,理解不到位的難點和疑點,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通過討論、爭辯掌握重點,理解難點,消除疑點,即讓學生先教,通過兵教兵,達到兵促兵,然后匯報交流,教師指定小組的某個成員講解他們討論的結果。不同難度問題的展示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及時引導、點撥、追問,讓學生從本質上解決問題。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吸煙和喝酒的危害的資料,并在課堂上展示,希望學生認識到吸煙和酗酒會危害健康。最后為了鞏固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強化學生課堂識記意識,也運用了競賽法。
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取得省時高效的教學效果。大到整個生態系統,小到病毒粒子,都可通過它來展示在學生眼前,更具特色的是能展現出生物體內發生的不為人知的動態變化過程。這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效率。
三、評價要促使小組學習和諧發展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一個長效激勵機制,我在教學中把課堂評價和課堂小結評價結合起來使用。我們常用的方法是:采取組長、組員的雙向評價,即組長給組員打分,組員給組長打分。每次上課前,教師發給每組一張實驗情況記錄單,作為老師了解每個學生上課表現的依據之一。
1.課堂評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能會出現各種錯誤,因而對學生的回答不能一直運用簡單的“對”或“不對”來評價,而應指出學生對問題思考的方向與方式對與錯,使學生獲得自學成就的喜悅和自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還運用延時評價,給學生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和諧氣氛中暢所欲言。例如,在回答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優勢這一問題時,A同學回答完后,我不立即評價其正確與否,而是啟發其他同學思考,再表達,讓他們在對比中尋找最準確的答案。要維護好小組學習的氛圍,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保持小組學習的持續和諧發展,還應把如下一些因素作為整個課堂評價的依據:看學生是否愿與他人在探究中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鼓勵、積極配合;是否服從小組長的任務分配;當發生爭執或爭吵時,是否能以理服人;當同學指出自己缺點時,能不能虛心接受等。
2.小結評價
在課堂教學任務完成后,對各個小組進行總結性評價,對各個環節中表現好的小組提出表揚,對課堂積極,參與意識強的學生做出肯定。同時對課堂不夠積極的小組和個人提出希望,以鼓勵他們下次表現得更好。小組學習活動時,要經常性地深入各組中間,及時了解各組探究的進度,討論的焦點、效果,為評定出本堂課的優勝小組積累好第一手資料。
總之,要當堂完成教學任務,就要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優勢,要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就要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課堂是限時的,當堂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是每一個老師都應當研究和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J].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唐春良.新課程改革的標志: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J].教學與管理,2002(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