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西偉
摘 要:腕關節扭傷、踝關節扭傷、急性腰扭傷,是體育課及運動訓練中常見的運動損傷,研究其發病機制、傷后處理、治療、康復等,并提出傷后治療、康復的具體方法,對傷后的恢復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運動損傷;針灸治療;康復方法
一、校園運動損傷的診斷及治療
1.腕關節扭傷
(1)腕關節扭傷的診斷
腕關節是由橈骨下端和關節盤組成關節窩,舟、月、三角三骨聯合組成關節頭,是一橢圓關節,關節囊松弛,活動度大,摔倒時手腕背屈撐地,使關節間隙變小,對關節盤以及周圍的韌帶產生巨大的沖擊力,很容易造成腕關節挫傷。腕部扭挫傷多因直接暴力的打擊或者跌撲時橈腕關節處于背伸、尺側偏斜位,從而使橈腕關節活動超出正常范圍,引起相應的腕部韌帶、筋膜等組織損傷。傷后腕關節疼痛、腫脹、皮下嚴重淤血,腕關節的屈伸運動明顯受限,局部壓痛明顯。
(2)腕關節扭傷的處理及治療
急性損傷時采用加壓包扎和冰敷,需24小時來減少局部腫脹,早期應減少患側拇指活動。推拿療法,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患側上肢陽溪、陽池、合谷、腕骨、養老穴,以有較強的酸脹感為度。針灸療法,瀉法,選取阿是穴、合谷、陽溪、手三里、列缺、太淵、內關、大陵等穴,電針疏密波,每日一次。物理治療,微波照射疼痛部位,每日一次。
2.踝關節扭傷
(1)踝關節扭傷的診斷
踝關節是由脛骨遠端、腓骨遠端和距骨構成的。踝關節周圍包圍著肌腱,肌肉和其他軟組織的遮蓋比較缺乏,保護薄弱。距腓前韌帶是關節囊最容易損傷的部位,距骨上部關節前緣較后緣寬,活動范圍大,距腓前韌帶有時過度牽拉導致損傷,輕則拉松或部分撕裂,重則完全斷裂,并有距小腿關節半脫位或并發骨折。踝的屈肌力比伸肌力大,內翻肌力大,加之外躁比內躁長,內側三角韌帶比外側的三個韌帶堅強,因此,內翻比外翻活動度大。踝關節出現明顯腫脹疼痛,內外踝前下方均有壓痛,活動功能受限,局部皮下淤血青紫,檢查時,足內翻將加重疼痛,足外翻則無痛,部分撕裂時內翻角度不增加,但伴有劇痛。完全撕裂時,內翻角度明顯增加。半脫位時,在極度內翻位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在x線片上可見骨折。
(2)踝關節扭傷的處理及治療
急性損傷時加壓包扎,局部冷敷:當足內、外翻損傷時,應讓足向受傷相反的方向放松,使受傷的韌帶松弛,將脫脂棉或繃帶放在損傷處,繃帶用力纏住,條件允許可在損傷處裹上冰塊效果更好,這樣可以減少血腫的形成。囑患者24小時內不許打開繃帶,睡覺時抬高患肢,使創傷部位的血管收縮,出血減少,腫脹可以減輕。24小時后打開包扎,再根據患部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針灸療法:以毫針刺局部取穴為主,取解溪、昆侖、絕骨、丘墟穴,用瀉法,留針30分鐘,可加針刺電麻儀,用疏密波,增加血液循環提高治療效果。推拿:用點按法選點風市、足三里、太溪、昆侖、丘墟、絕骨、解溪、太沖等穴,以通經絡之氣,再以揉、摩等手法由上而下在小腿及局部周圍施術,以活血祛淤。點刺放血療法,在淤青出三棱針點刺后拔罐,消腫止痛。
3.急性腰扭傷
(1)急性腰扭傷的診斷
急性腰扭傷是腰部軟組織突然遭受扭閃或過多牽拉或承受超負荷活動等外力所致的損傷,急性腰扭傷有關的兩條韌帶主要是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扭傷可累及腰部肌肉、韌帶、筋膜、椎間小關節、腰骶關節等,病情較復雜,急性期未能及時有效地治療,易轉變為慢性,治療較困難。多數人急性腰扭傷后向患側屈曲狀的強迫體位,腰部活動受限,尤其向健側的側彎、旋轉及前屈為甚。
(2)腰扭傷的處理及治療
急性腰損傷時讓患者躺在平地,平臥,少活動,減少局部水腫。早期應減少患側腰部活動。推拿療法:俯臥以有較強的酸脹感為度。針灸療法,瀉法:選取局部阿是穴、腰陽關、大腸俞、腎俞、遠部選取委中,絕骨等穴,電針疏密波,每日一次。物理治療,微波照射疼痛部位,每日一次。
二、校園運動損傷的康復訓練
運動損傷發生后,除了積極地采取各種方法進行治療外,損傷后的康復訓練也是至關重要的。運動損傷康復的主要手段有:肌力訓練、關節功能訓練、關節本體感覺訓練、平衡功能訓練、矯形器的輔助訓練等。
1.腕、踝關節運動損傷的康復
(1)關節活動度的恢復
踝、腕關節扭傷主要是關節周圍韌帶的損傷導致韌帶的斷裂,在急性損傷之后的處理后,會出現關節的僵硬,使關節的靈活性大大降低,因此,對關節的活動度的恢復極為重要,主要以字母訓練為主且效果顯著,具體方法:踝關節和足,腕關節和手描繪字母表a-z的訓練。
(2)肌力的恢復訓練
踝、腕關節周圍韌帶的損傷不可自行恢復,只能通過手術或周圍肌力訓練的代償才能恢復,手術對傷員的創傷較大,通過肌力訓練效果更佳。具體方法:足底肌群訓練,腳底放置厚毛巾,用腳掌反復抓放毛巾練習;外踝力量訓練,以右腳為例,右腳前腳掌纏繞橡皮帶,左腳踩住另一端,兩腳間距10厘米,右腳反復外展。
2.腰椎損傷的康復
(1)本體感覺訓練
腰椎的損傷主要是由腰椎的力量不足或者不平衡導致,要在康復訓練中加強肌肉力量以及其他功能的訓練。具體方法:以右手為例,取跪撐位,右手支撐,左手前平舉,左腿支撐,右腿后平舉。
(2)腰背肌靜力性訓練
既要維持腰椎的穩定性,又要使腰椎具有完成動作的能力,具體康復練習方法:以右腳為例,取仰臥姿勢,雙膝彎曲,雙手放于身體兩側,腰、臀部繃緊,懸空,右腳向前上方蹬伸,保持靜止。
(3)抗阻力訓練
在進行腰椎的康復訓練時,可以采用一系列抗阻器材和設備如綜合健身器械、啞鈴、拉力帶、杠鈴等完成腰背肌和腹肌的訓練,在進行以上康復訓練時要根據患者的損傷程度,選擇適合的方法和強度。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促進青少年身體的生長發育,增強體質,保護健康,如果在體育教學中不遵守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不注意安全教育,在校園運動時不講究運動衛生就容易發生各種運動損傷。而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準備活動不充分或沒做準備活動,運動器材或場地存在缺陷,如場地不平、墊子過滑等。場地、器械不合格,思想不夠重視,安全意識淡薄,學生身體素質差、技動作不熟練,違反了自身的特點和運動力學原理,運動疲勞、心理過于興奮或緊張。運動損傷的預防需要學生認真做好準備活動,讓學生知道如何做熱身活動,教給學生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識,要經常檢查場地及器械,練習方法要合理。校園損傷,事關重大,應引起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積極做好預防工作,以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陳鼎.淺談中學校園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預防康復措施[J].文化用品與科技,2013(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