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摘 要: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核心,也是學好數學知識的關鍵之處,由于數學概念本身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做好概念教學極其重要。
關鍵詞:數學;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是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數的概念、運算的概念、量與計量的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及統計的相關概念……當然,數學不同于語文或英語需要常讀常背,它重在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但有時候也會碰到一些概念,比如,幾何形體中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這些概念包括它們的特征通常用較抽象的語言來描述,考試時不僅有這些概念的應用,而且還會有很純粹的概念填空,但幾何形體類測試結果往往都不盡如人意。在課堂上,明明感覺學生都掌握得不錯,為什么這么簡單的填空都不會呢,而且平時作為教師要求學生必須把這些概念背熟!在經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和反思后,我們總結到,教數學概念是需要方法的,絕不能犯“滿堂灌”或“填鴨式”的錯誤,這類方法只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事實上對知識并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如此一來,所謂的背誦也就沒有多大的效用了。
結合以上各種情況的出現,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首先,學生對數學概念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然后,老師引導學生記憶,加一些適合的記憶方法,才能讓學生真實地掌握知識,并靈活應用。為能達到此目的,我在學習和實踐中總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三個方法。
一、注重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架起數學知識與生活知識之間的橋梁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將回歸于生活。”概念也是來源于生活,從眾多的生活素材中抽取出來,然后進行歸納、概括、總結與命名。既然生活中有概念性知識的表象資源,教師就應該充分地利用起來,將生活中的這些具體形象的片段進行整合,在課堂教學時將之作為知識的導入部分,先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感知認識,勾起學生記憶中的生活片段,然后再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概念。比如,認識三角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生活中有關三角形的情境全部整合起來,做成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學生必然會覺得這些情境非常熟悉,原來這些都是生活中的數學,緊接著學生又產生了一系列疑問,這些又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呢?接下來,教師順勢利導深入認識,豈不是順理成章了嗎?教師抓住學生已有的經驗,從生活入手,在生活知識與課堂知識中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更順利地深入學習。
二、注重教具學具的利用,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知識
概念對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你聽,你會忘記;你看,你會記得;你做,你才能學會”,比如,小學階段認識數位時,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自己做一個簡易的計數器,目的是讓孩子們通過制作計數器,讓孩子們記住,從右邊起第一個數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依次是百位、千位……避免孩子們記憶錯誤:從左邊起第一位是個位……又如,一年級下冊學習“認識圖形”,老師可以利用孩子們十分熟悉的積木引入,并利用積木,同通過壓、印、沿著邊沿畫從而得到相應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可見,動手實踐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而且小學生的好奇心重,對很多事物都想知道為什么,也特別喜歡動手摸一摸、碰一碰、玩一玩,但是他們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在看或聽上。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這個特點,揚長避短。在教學概念性知識時,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多樣化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多動手,從操作中,從實踐中去領會知識,而不是靠教師的長篇闊論。比如,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有一點認識,到四年級更重在讓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老師可以這樣設計,首先,讓學生有整體的感知,到生活中找出平行四邊形,接下來,讓學生用尺子量一量,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對邊有什么特點,在學生對各種不同的平行四邊形進行測量之后,發現平行四邊形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這時,學生激情滿溢,漲紅了小臉,高舉著小手來搶著說他們的一點點發現,還有什么比發現“新大陸”更讓人新奇,還有什么比自我發現更有優越感呢?當然,這位老師并沒有就此停止,他接著又讓學生量一量梯形的對邊,畫一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并且用七巧板擺一擺。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深刻地理解知識。
三、注重概念的關鍵字詞,巧妙記憶
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深刻認識后,很多教師便進行總結,然后讓學生讀兩遍就完了,或者布置作業回家背熟概念,最后發現只有優秀聽話的學生做了,而那些成績中下的學生就讓教師頭痛了。如果說有些學生不愿意記語文和英語,那么你會發現,其實他們更不愿意記數學,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數學是從不需要記憶的。因此,課堂上及時記憶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記憶也有技巧可講的。例如,在四年級,學習三位數乘一位數,在老師引導孩子們學習了豎式計算后,孩子們可以結合豎式,依據老師給出的關鍵詞:“先……然后……最后……”讓孩子們自己總結出計算方法與步驟。
數學知識通常是層層遞進、承上啟下的。小學數學概念是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好基本概念不僅影響學生現階段的學習,也影響他們將來的深入學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教無定法,不管是什么方法,教師當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特點,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善問、善思、善動,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探究知識的奧秘。
教師從實踐教學出發,實事求是依照課標的要求,全面實施概念教學,使自己從思想上對概念教學有了根本性的認識。在日后的工作中,會更好地全面、科學實施概念教學。
參考文獻:
成立敏.淺探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方法[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