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友
摘 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文言文一直發揮著重要的地位。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變遷,文言文與人們的現代生活語言之間的距離也在不斷增大,且在這種現象的影響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定的困難,加之教師教學方法的不準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這樣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針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策略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文言文;以讀代講
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文言文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通過組織學生學習文言文知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好我國的文化發展,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精神,讓學生受到文化的感染。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認識到學習文言文知識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受到文言文知識的影響。
一、做好課文的導入工作
對于課文導入來說,想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文言文知識,就要保證導入方法的準確性,同時還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有先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果。
如,在學習《學弈》時,教師就可以采取名言導入法,通過引導學生回顧一些以前學習過的知識,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等名言警句,讓學生在了解孟子的同時了解文章的主題,這樣也就很容易吸引學生的目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保證引入方法的趣味性,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真正做到以讀代講
在開展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以講代讀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閱讀的靈性。而以問帶讀則會使文言文教學陷入到單一的教學模式中。所以,針對這些現象,教師只要不斷思考,才能保證文言文教學的靈活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為學生創建出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還要給學生準備足夠的閱讀時間及必要的朗讀指導,以求達到把全文讀熟練,文從字順,朗朗上口的程度。當學生可以完全讀通課文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學習,這樣也就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這一文章,從而掌握好文章的重點。之后,再讓學生反復吟誦,以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培養出語感。我認為,文言文的朗讀要求在于: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再如,《學弈》中的“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正確停頓是“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要讀出反問的語氣;“曰:非然也”應該讀出肯定的語氣。
三、做好學法上的指導
對于教師來說,深知學習方法比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尤其是對于高年級的文言文學習來說,教師沒有必要再引導學生進行逐字學習了,而是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總結出學習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一方法來嘗試將文言文翻譯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比較、感受文言文中字詞在古今中使用的不同意義,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這一內容。
四、感受好文意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對于學習文言文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性閱讀以及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所以說,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組織學生進行閱讀,通過借助課外學習資源等來分析好文章的內容,從作者的角度上出發,抓重點、難點來理解文章。在《楊氏之子》的教學中,我就在學生理解了文意之后,通過想象、比較,進一步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與精妙。當然,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動,通過集體探討與分析,來找出文中所要闡述的道理,這樣對于學生來說,也就可以對這一文章產生出更為深刻的印象,從而感受到文中的文義。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讓個學生將自己的親身體驗分享給其他同學,這樣也就實現了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開展文言文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嚴格遵循趣味性以及自主性的原則,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學習好文言文知識。
參考文獻:
[1]陳吉.讀文·品言·悟美: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2(5):106-108.
[2]郭炆娟.小學高年級滲透文言文教學的嘗試:中小學生閱讀能力銜接的策略[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4(12):29-30.
[3]史勝娥.關于小學高年段文言文教學的一點嘗試:為學生初小銜接和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添磚加瓦”[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