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曄
摘 要:音樂課需要音樂教師去引導學生,去繼承音樂文化,并將它發揚光大。討論音樂所描繪的情境,并探究樂曲是如何運用音色、節奏、力度等音樂要素表現音樂的。
關鍵詞:現狀;想象;培養;發展
人類沒有想象,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而音樂更是離不開想象。每個人的想象力又是有差異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特殊的個體,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激發他們的想象。
一、音樂教學現狀
1.教學手段單一
老師通常用多媒體播放一下今天課堂要學的歌,帶領學生把這首歌學會,再欣賞一些曲目,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這樣的課,完全忽略了學生音樂素質以及相關能力的培養。
2.環境與音樂融合不足
平時,你隨處可以看到學 摘 要:音樂課需要音樂教師去引導學生,去繼承音樂文化,并將它發揚光大。討論音樂所描繪的情境,并探究樂曲是如何運用音色、節奏、力度等音樂要素表現音樂的。
關鍵詞:現狀;想象;培養;發展 生常常塞著耳機,隨處可以聽到流行音樂飄揚,可學生對音樂書上的歌曲興趣不大。長此以往,我們深厚的文化基礎就將毀于一旦,一些民族瑰寶也只能活在歷史書上了。
所以我們需要音樂課,需要音樂教師去引導學生,去繼承我們的音樂文化,并將它發揚光大。然而,學習這些文化又是一個枯燥而又漫長的過程,讓學生在這條道路上堅持下來,需要想象力的陪伴。
因此,筆者根據自己平時的教學經歷,思考、總結了一些做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二、音樂想象力的培養
1.創造開放寬松的課堂環境
音樂想象力的產生與發展是和人們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因此,培養學生音樂想象力的首要方法就是為他們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在音樂教室墻壁上懸掛幾張音樂家的畫像,張貼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音樂格言,畫與音樂有關的簡筆背景圖。每次上課前播放一段經典名曲或者通俗歌曲,有時我親自彈奏鋼琴曲迎接學生的到來。這樣,學生在踏入音樂教室的一瞬間,就身處于音樂的豐富想象中。
2.教師自身是激發和培養學生音樂想象力的重要因素
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曾經說過:“固然一個蹩腳的指揮會令人失望,但一個糟糕的音樂教師會整整30年將30批的學生對音樂的熱愛統統扼殺掉。”這充分說明教師在音樂課中的重要主導作用。學生喜歡的音樂老師除外表大方、言行文明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過硬的專業水平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就是說通過引人入勝的個人魅力、近乎完美的綜合教學能力才能激發、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3.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1)打破傳統座位格局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人類社會就是在矛盾中前進和發展的,教育改革也是這樣。對于小組的座位方式,我個人的看法是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傳統的座位格局。在《小老鼠和小花貓》教學中,在課堂的最后環節學生要表演小老鼠和小花貓斗智斗勇的可愛場面,我打破了傳統的座位編排方式,組織學生把教室的凳子迅速搬到角落,老師和學生席地而坐圍成兩道“老鼠洞”,再請一名學生扮演小花貓,隨著音樂即興表演了一段“貓捉老鼠”小小音樂劇。
(2)因地制宜采用多媒體
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利用多媒體巧妙設計,精心布置,模擬各種真實場景,便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比如,在教授《都睡著了》時,我就對孩子們說:這么多的小動物都睡著了,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做個游戲,這個是魔法棒,老師就是美麗的夢精靈,我點到誰,誰就擺出最舒服的動作睡覺。并通過多媒體創設了天空、池塘、草地等一系列有關歌曲情境。“孩子學音樂是從聽和玩開始的”,只有讓他們都能參與進來,只有讓他們玩得開心,他們才能學得快樂,快樂地去學。
(3)設計“動感”,悅聽悅動
設計充滿動感的課堂,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聽、唱、議等學生參與活動外,還應該有學生聆聽音樂時的情感體驗,有學生對音樂進行的理性思維,還有學生隨音樂而進行各種形體運動。
4.融合環境與音樂的不足
現今的時代是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現在的青少年是在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高科技文化氛圍中成長的一代,他們的知識、思想、價值觀超前發展,生理、心理都早熟,具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和顯著的自我個性。由于流行歌曲的親民化、時尚的畫面、動感的節奏和豐富的音色等特征,自然成了青少年的首選。而有的流行音樂中也有深厚的文化,或者說,很貼近時代,所以我們要給予一定的重視,不應該一味地否定;古典音樂,我們要去發掘它在新時代的意義,讓學生能夠從心里去接受它。
5.融入社會,走進時代
音樂教學不能局限在音樂課堂中,而是以課堂為核心向學生生活的多個領域擴展,盡可能多地增加學生參與有關音樂的活動,如,欣賞音樂會、去觀看文藝晚會或參與校園文化藝術節等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等。
總之,想象對于成功,就猶如水對魚一樣,伴隨著它,魚在脫離了水之后還能活一段時間,但是絕對活不長久;成功也是,一旦失去了想象,成功也就煙消云散了。對于音樂的教育,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段素娥.多法并舉,讓音樂課堂充滿愉悅性[N].音樂生活報,2010.
[2]周鶯.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樂起來”[N].宜春日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