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摘要:近年來,商業匯票作為重要的結算工具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流通,為企業支付結算以及融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現行企業的票據在管理成本、運營效率、資源整合及風險控制等方面仍未成形,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本文以大型發電企業集團為例,以總結票據收付特點入手,分析票據分散自發管理存在的弊端,研究探討票據集中管理的模式及預期效果,最后提出票據集中管理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票據收付;票據資源;票據集中管理;票據池
一、發電企業集團票據收付特點
(一)票據收付占比上升
發電企業集團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于電網公司的結算電費。隨著票據工具在電力行業的廣泛運用,發電企業票據形式的電費收入也在逐步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發電企業年累計銷售收入超過1.5萬億元,其中票據近1000億元。未來,隨著國家“新電改”對售電側的放開,發電企業集團銷售回款中的票據占比有可能呈現進一步上升趨勢。
由于燃煤裝機仍占據全國70%以上的電力市場,發電企業集團最主要支出為燃料采購。隨著近些年煤炭市場的低迷,發電企業的甲方地位日益突出,以部分票據替代現金支付燃料款逐漸成為可能,票據形式的支付占比也在提升。
(二)票據收付電子化程度在提高
隨著人民銀行2009年起力推電子商業匯票,電力行業的票據收付載體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收入方面,在票據結算占比較高的區域,紙質票據仍普遍存在,但電子票據占比處于上升趨勢;支出方面,除個別小額燃料及物資采購外,大額燃料、設備及物資采購大都以電子票據替代傳統紙質票據。總體來看,發電企業集團的票據收付電子化程度在提高。
(三)票據收付分布不均衡
收入方面,由于全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東部地區工業企業效益較好,現金流充裕,該區域電力公司回收電費中現金占比較高;而中西部地區工業企業效益不佳,現金流偏緊張,該區域電力公司回收電費中票據占比較高。因此,發電企業集團內部中西部區域票據收入占比較大,東部區域票據收入占比較小。支出方面,燃煤發電企業往往能將收到的票據再背書給上游煤炭企業,而水電、風電、光伏企業收到的票據更多是持有到期或貼現還本付息。
二、發電企業集團票據分散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票據管控力度不強
票據分散管理下,成員單位自主支配票據收支,開票、收票、背書轉讓、貼現、質押融資等票據行為隨意性較大,完全游離于集團統一的資金預算管控體系之外,不利于集團化資金管控體系建設,增加了財務管理工作的難度。對于強調資金管控力的大型發電企業集團來說,票據資產將是未來加強集中管控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票據資源整合效率低下
源于票據區域收支不均衡,票據資源存在較大的內部調劑空間。票據分散管理下,一些需要大量付款的成員單位,以繳存手續費和保證金為代價在商業銀行簽發票據用于采購支付,而另一些成員單位有大量的盈余閑置票據,卻只能持有到期,這造成了集團內票據資源的極大浪費,票據資源整合及調劑效率較低。同時,票據整合效率不高的直接影響是集團票據流轉速度減慢,應收、應付票據量同時增加,這也造成了集團整體資產負債率的上升。
(三)與商業銀行議價優勢不明顯
票據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在需要將票據進行貼現時,成員單位僅以自身資質和實力獲得商業銀行的利率優惠幅度相當有限。而以集團法人將票據資源集中后貼現或通過財務公司貼現后在票據市場上進行轉貼現,顯然有助于爭取到更大范圍的議價優勢。
三、發電企業集團票據集中管理的可行模式
(一)票據實物集中
此模式適用于紙質票據集中。集團所有成員單位將收入的紙質票據實物全部交送至集團指定的財務公司,財務公司代理查驗后辦理入庫。如持有至到期,入庫票據由財務公司代成員單位辦理委托收款;如需要使用票據進行背書轉讓、貼現或質押融資時,成員單位到財務公司辦理票據出庫,或直接在財務公司辦理貼現、質押融資,變外部融資為集團內部融資。
(二)票據虛擬集中
此模式適用于紙質及電子票據集中。紙質票據時,成員單位委托當地商業銀行或自行保管收到票據,同時將票據要素及信息以線上或線下方式向集團財務部或財務公司報送,實現票據信息集中。電子票據時,成員單位按照要求直接使用財務公司賬戶落地簽收票據,實現票據信息匯總及票據虛擬集中。
(三)“票據池”運作
此模式適用于紙質及電子票據集中、調劑、融資等運作。“票據池”是指企業集團通過與商業銀行合作,將票據鑒別、查詢、保管、托收等工作外包給商業銀行,并以入池票據衍生出質押換開票據、質押貸款、集中低成本貼現等多項融資服務的一種綜合性票據增值業務。在額度共享模式下,“票據池”不僅實現了票據集中管理,而且獲取了票據資源調劑及融資等增值服務。
四、發電企業集團票據集中管理的效果
(一)提升管理水平。將票據視同現金存款,在收付流轉環節實施嚴格的分級審批管理,加強了票據收付過程的剛性預算控制,從而為打造全面預算管理和提升財務管理精細化水平奠定良好基礎。
(二)提高運行效率。以商業銀行、財務公司等金融平臺集約化地運營票據資產,提供票據查詢、鑒別、入庫保管及托收等一條龍的標準化服務,大大提高了票據運行效率。同時,憑借著集中票據資源的規模優勢,財務公司在為成員單位爭取低保證金開票和低利率票據貼現等方面也將發揮融資平臺作用。
(三)優化資源配置。專業化運作票據資產,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島,盤活和整合集團范圍內的閑置存量票據資源,調劑票據收付余缺,克服了集團票據資源在行業、區域等方面分布不均衡的弊端,降低了集團總體融資規模和財務成本,實現了票據資源的整體優化配置。
(四)降低流轉風險。傳統紙質票據的收付、查驗、保管、托收等環節,不僅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存在較高的操作風險。通過票據集中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據在上述核心環節的操作風險,降低財務管理工作風險,提升集團發展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孫駿.基于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票據池應用研究.當代會計,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