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泳 任喜雨 段宏煜 李四平 李海容 劉素軍
摘要:高等教育擴招以來,地方高??沙掷m發展受辦學經費不足的制約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有效拓寬地方高校的融資渠道就顯得尤為迫切。本文結合我國公辦地方高校融資現狀,以企業融資理論為基礎從內、外部融資入手分析,提出了地方高校融資渠道的拓寬辦法。
關鍵詞:地方高校;融資渠道;拓寬
基金項目:本論文成果出自河北北方學院經濟研究所;2013年河北省教育廳項目:地方高校融資渠道創新研究(編號:GH133002)
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高校擴招后,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種種數據表明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階段進入大眾化階段,我國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由此看來,高??沙掷m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其中地方高校經費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創新經費融資渠道就顯得尤為迫切。
一、地方高校的融資現狀
(一)高校財政經費增長有限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要適當提高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據統計,近幾年普通高校的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支出增長速度緩慢,照此趨勢,以后劃撥給高校的財政經費必然有限。所以為彌補資金的缺乏,就有必要考慮其他途徑。
(二)經費來源兩元化結構明顯
目前地方高校經費來源仍然以政府投入和學費收入為主,如表1所示,近幾年,地方高校的經費來源中這兩項所占比例之和一直保持在85%以上,以2011年為例(如表2),地方高校的學雜費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達到32.79%,是中央高校的近3倍,所以,融資渠道多元化機制創新,是地方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
數據來源:2009—2012年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
(三)科研經費收入少
以2011年為例(表2),中央高??偨涃M來源中的財政性經費撥款占64.13%,而地方高校只有55.15%,科研撥款占經費總額的比例中地方高校不到0.7%,中央高校卻接近9%,全國的總體水平3%,可見地方高校的科研經費收入過少,究其原因就是科研能力薄弱。
二、地方高校融資對策建議
(一)改進內部融資機制
1. 設立專職機構,提高科研及與市場對接能力
目前地方高校的科研工作存在有效科研轉化能力不高的缺陷。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平均僅為20%,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所以,為解決這一問題,地方高校可以建立專門機構,面向社會經濟實體“量身定做”提供服務,這樣既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轉化又為學校盈利廣闊的空間。
2.轉變辦學觀念,提高辦學收入
除常規辦學途徑外,轉變辦學觀念也應該是地方院校不錯的選擇,眼下是知識經濟時代,終身教育越來越被看重,地方高校應借機把教育教學拓展到校園以外。如上海師范大學從1997年開始積極發展教育產業,擴大辦學規模,開辦了夜大學、培訓班、大專自考班等,使得收入從1997年的4000多萬元到2007年的2億元,大大地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收入,這就很值得借鑒。
(二)改進外部融資渠道
BOT模式,在我國又被稱作特許權投融資方式,它的一個很顯著的特征就是“權錢交易”,使得政府無須花錢即可獲得一些重大項目的建成并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地方高校也完全可以借鑒這種模式來實現多渠道融資的目的。
目前,我國許多社會企業由于投資于高校利潤有保證且投資風險小而愿意在此投資,因此對于地方高校而言,完全可以采用BOT融資模式用于一些資金需求大、投資回報快的項目,如學生宿舍、學生食堂、澡堂等項目。這樣,可以為學校爭取大量的投資經費,并一定程度上拓寬學校的融資渠道。但此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結語
本文的研究從內、外部提出了地方高校的融資建議,但是由于不同地區的不同情況,地方高校發展還應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融資渠道。
參考文獻:
[1]李曉君.地方高校融資途徑多元化的思考[J].濰坊學院學報,2010(05)
[2]趙文莉.淺談地方高校融資渠道的創新[J].長沙大學學報,2009(04)
作者簡介:
范泳(1982- ),女,河北張家口市人,河北北方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