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習近平“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邏輯結構與構建路徑

2016-05-14 17:04:23周顯信羅馨
行政與法 2016年8期
關鍵詞:人類發展

周顯信 羅馨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和“亞洲命運共同體”等重要論述,構建了以“命運共同體”為主體的“一體同心”的同心圓結構,體現了三者的戰略關聯性。促進世界大家庭和諧發展,需要各國堅持“共贏主義”發展理念,弘揚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精華,促進各國人民“互聯互通”,發展人文公共外交,從而實現“中國夢”“亞洲夢”和“世界夢”的共榮共生。

關 鍵 詞:“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6)08-0001-08

從立足于“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國與國“命運共同體”再到區域內“命運共同體”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對“命運共同體”的一次次闡釋,形成了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在外交關系中尋求最大公約數,此舉是大格局下的大智慧,也是時代的主旋律。[1]“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密不可分的邏輯關系,其提供了解決當今世界和平、合作與發展問題的“中國方略”,贏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認同,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一、習近平“命運共同體”

思想的三大論斷

“命運共同體”最早來源于2011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具體提出了“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2]由此傳遞出了中國對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期待,指出了一條合作共贏的道路。摒棄“零和博弈”,倡導共贏,是中國獨立自主外交的鮮明特色。習近平總書記還呼吁各國“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一方面,注重本國的利益和謀求本國的生存發展,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另一方面,還需兼顧他國的利益,與世界其他國家共謀發展之道,構建和諧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因此,“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肯定,體現了中國思考人類命運發展的深邃的哲學智慧。

如今,“命運共同體”理念立足于本國國情,跨越重洋,正逐漸擴展到世界各個國家,體現了“開放、包容、合作”的發展愿景,在互利共贏、睦鄰友好的周邊外交中也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2014年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3]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56個民族是一家人,民族同胞之間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各民族與中華民族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無法分割。各民族“打碎骨頭連著筋”,血肉相連,命運同擔。

2015年3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作主旨演講時提出:“我們要把握世界大勢,跟上時代潮流,共同營造對亞洲、對世界都更為有利的地區秩序,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4]會上提到,我們要立足于亞洲的共同體建設,實現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跨越,構筑“亞洲命運”與“世界命運”的橋梁。

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時發表了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強調:“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5]也就是說,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地球村”的一員,每個村民的命運緊密相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需要世界人民的同心同力。

2015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發表的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重要講話時表示:“巴黎協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是對未來全球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推動。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未來,一個奉行法治、公平正義的未來,一個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未來。”[6]會上提出的“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的大局觀和統籌思維,兼顧維護自身權益和承擔國際義務,同時呼吁全世界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道路上攜手共進。

總體來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命運共同體”,立足于周邊的“親友”外交,同時放眼于世界,強調整體意識、全球思維。此理念表明了中國追求世界和平發展的基本外交理念,體現了中國促進人類社會和平共處、世界繁榮發展的美好愿望和“君子和而不同”觀、“義利觀”及“天下觀”等傳統哲學思想。放眼當下,地區發展速度隨著全球化的進程逐漸加快,全世界范圍內只有同心同德,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才能致力于建設美好家園。因此,“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有其理論和實踐的雙重邏輯,更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長遠的發展意義。

二、習近平“命運共同體”

思想的三重邏輯

“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成了無縫連接的同心圓結構,它們層層關聯、層層遞進,并且各有側重。在推動其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其內在的邏輯關系,這也是促進“三體并進”、形成正向合力的基礎。

(一)“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與“亞洲命運共同體”

隨著世界政治經濟重心向亞洲轉移的態勢日益明顯,亞洲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與日俱增。在全球化面前,在發展與國家安全面前,亞洲各個國家都不能“置身度外”,而是要共同尋求合作共贏道路和更緊密的交流合作。機遇與挑戰接踵而至,如今的亞洲地區正處于沖突與和諧的矛盾體中。在此種復雜的發展情勢下,需要亞洲各國同心同力,共謀發展,共渡難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亞洲命運共同體”恰逢其時,呼吁亞洲國家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以中國自身的發展帶動亞洲共同發展。作為亞洲的重要組成部分,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國與亞洲這個整體彼此利益交融、安危與共。

亞洲地區各國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經濟基礎和發展前景,不僅國情不盡相同,安全利益和訴求也千差萬別,但各國人民期盼過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是共同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與“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提出,都是從人民的利益福祉出發,是對人類發展命運的理性思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亞洲命運共同體”并不是個別西方媒體提出的“新殖民主義”,而是對中華民族、亞洲人民乃至全人類福祉的深度關切。

“亞洲命運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延伸。“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與“亞洲命運共同體”是“利益相關、命運相連”的“共生存在”,中國的發展進步需要亞洲周邊成員國的協助,亞洲的繁榮昌盛同樣需要中國的參與。面對當下良好的發展機遇,中國堅持踐行“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向亞洲其他國家學習,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動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和合作共贏、可持續發展的“安全亞洲”。同樣,“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也需要中國的鼎力相助,中國能夠發揮帶頭和示范作用,實現“中國夢”與“亞洲夢”的共生共榮。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亞洲命運共同體”也表明了中國的態度:中國愿做“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倡導者,也將會是積極實踐者和全程參與者。

(二)“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全世界人民頭頂同一片藍天。“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并非一己之力可以促成,需要各民族的和睦相處、全世界的守望相助,以及和平共處的大環境。中國是“地球村”的重要部分,“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也須置身于世界這個大家庭中,而整個人類的發展進程也離不開中國人民的大力推動。中華民族是世界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命運”與“人類命運”緊密相連。“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能好。”“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不僅是呼吁各族同胞“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即共同面對瞬息萬變的困難形勢、共擔民族命運、共同營造全人類幸福生活的大環境,開創中國乃至亞洲全新的未來,而且也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鋪路,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和人民的幸福保駕護航。

同樣,“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會帶動“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建設,中華民族要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必須要在世界前進的步伐中前進,在世界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中國提供了發展進步的空間、繁衍滋潤的土壤和茁壯成長的環境。和平安穩的世界環境是中國安身立命之本,發展繁榮之基,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起航之港。“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建設其實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二者有著共同的利益追求,辯證而統一。“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不應是脫離世界而“圈地自封”,孤立中華民族的世界也將不是一個完整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命運共同體”自提出以來,關于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的質疑聲再次響起。部分西方輿論無視中國和平外交政策和中非近50年的交往歷史,將中國與非洲國家正常的友好交往扭曲為“殖民主義”,是荒謬的、怪誕的。中國將非洲視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竭盡所能進行人道主義援助,是建立在兄弟情誼、互利共贏、普惠發展的基礎之上的,與追求利潤、霸權統治的殖民主義國家有著本質的區別。更有甚者將“命運共同體”評價為“思想上的殖民”是沒有理論依據的,是站不住腳的。首先,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就提到“仁者愛人,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眾緣和合”。“和”可謂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的核心理念。從萬隆會議到“和平與發展”兩大時代命題,從“改革開放”到“和諧、發展、合作、共贏”,中國一直秉持的就是“世界太平”的理念。其次,中國是“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大力倡導者和積極參與者,大力推動亞洲發展和與周邊國家的良性合作交流,并且呼吁與亞洲其他國家一道“命運同擔”,合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重要的是,中國既是亞洲的一份子,更是“地球村”的村民,一直致力于實現“中國命運”與“世界命運”的無縫對接。

對于美國提出的“中國搭便車”的觀點,我們堅決反對并應予以駁斥。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是互利互惠的,并非“單方受益”。“搭車”與“被搭車”不是簡單地給予或尋求利益的關系,而是雙方利益共享的共贏模式。中國一直在為世界做力所能及的貢獻,積極承擔國際責任,摒棄排他性競爭,不搞“一家獨享”,目的是讓世界人民普遍受益,使“中國紅利”成為“世界紅利”。我們也一直號召世界村民們一起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便車”“快車”,這就表明了“中國態度”,即共同推動世界經濟的繁榮發展。因此,期盼“天下太平”的中國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是未來都深度關切全人類發展命運,都愿與全世界人民一道“同呼吸、共命運”,將“中華民族命運”“亞洲命運”與“人類命運”緊密聯系,彼此攜手共進、互利共贏、同心同力、共謀福祉、命運與共。

(三)“亞洲命運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亞洲命運共同體”實現了“中國命運”向“人類命運”的過渡。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認為:“亞洲國家普遍意識到,‘命運共同體既是生存之道,也是發展之策,是引領亞洲邁向發展新階段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世界發展繁榮的必然選擇”。[7]堅持互利共贏原則,“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可以產生“1+1>2”的溢出效應,甚至是“2+2>4”的乘法效應。對于地區經濟自由貿易,中國也提出反對“碎片化”,要“最大程度增強自由貿易安排的開放性和包容性”。[8]亞洲地區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和態勢的地區之一,整體上在崛起,所以,國家間彼此增進互利互信關系,勢必會推動“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形成,進而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今天的世界,聯動效應無處不在,“蝴蝶效應”時有呈現。因此,“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建設無疑也會帶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亞洲屬于世界,亞洲人民屬于“地球村”村民。兩者割裂不開,割舍不掉。正如安東尼·吉登斯所言:“共同體所刻畫的社會模式代表著一種類似家庭或家園的親密關系,共同體的生活理想一直蘊藏著社會團結的訴求”。[9]

“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命運共同體”的核心理念,構建了“一體同心”的同心圓結構,呈現出了地域上擴展、思想上升華的特點。“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為“亞洲命運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基礎;“亞洲命運共同體”是聯系“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紐帶;“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和“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最終理想和升華。三者相互貫通、相互聯系,最終匯集于實現人類未來美滿生活理想的長河之中,三者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實現民族間的相親相愛、國與國的合作共享、區域間的互利共生,促進世界的繁榮發展,描繪人類發展命運的美好藍圖。

三、促進三種“命運共同體”良性

互動的現實路徑

“命運共同體”是全球化的產物,也是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理念的具體闡釋。然而,一些不和諧的因素也在悄然滋生,大民族主義、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分裂為“三股勢力”,構成了人類和平生活的極大隱患。“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符合時代主題,與當下世界各國人民“思定、思穩、思和、思善”的內心愿景高度一致。誠然,目前國際上仍存在諸多沖突與矛盾,但共同發展是符合各國人民長遠利益與根本利益的,“團結起來”已成為當下各國應對困難與挑戰的必然選擇。而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同頻共振,形成高度共鳴,促進各國發展的“同心同向”,合力面對挑戰與風險,形成“利益相關、責任相接、命運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是我們當下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一)堅持“共贏主義”的發展理念

“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新型外交理念的高頻率詞匯,是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延伸,是處理國際事務的新主張,是一種新的國際觀,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生動實踐。它蘊含的價值觀和對人類命運的關切,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這一理念也正逐步成為外交戰略的“中國符號”。隨著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合作共贏已成為必然選擇,“共贏主義”的時代儼然來臨。這既是歷史的選擇,亦是人類永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共贏主義”在中國的內政和外交上皆有體現。對內,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明確了全面建設惠及萬民的小康社會目標,并強調與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對外,中國堅定“和平外交”立場,呼吁與世界各國一道建設“大同世界”。在巴黎氣候大會上,世界各國共同面對氣候變化,就未來發展道路形成了價值共識。巴黎氣候公約的達成,代表著全球氣候治理“中國方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代表著對“中國貢獻”與“中國行動”的肯定。中國一直倡導“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一方面盡到自己發展中國家的責任與義務,另一面也全力助推世界的共同進步,“善其身”并“惠天下”,與世界和諧共贏、共榮共生。

今日人類同住一個“地球村”,土壤相接、氣息相通、命運相連。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的發展不可能獨善其身,更不是你爭我奪的“零和博弈”。201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采訪時提到:“我們不僅致力于中國自身發展,也強調對世界的責任和貢獻;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10]也就是說,中國的發展和對世界的責任要齊頭并進,最終要惠澤全人類。誠然,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價值觀,價值觀服從于國家的現實利益,但“單絲難成線,獨木不成林”,“獨立者”是渺小的,而“命運共同體”是強大的、牢不可破的。“命運共同體”的建立意味著共掌命運、共享利益和共擔責任,這是建立在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前提之上的,也是擴大利益交匯點的根本動力。“共贏主義”理念的樹立,需要不同國家打破固步自封的“個體本位”,登高望遠,打造通往“人類命運”的“長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理念,兼容互鑒,互利共贏。“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宣言,無疑會成為推動人類和平共處的“好聲音”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強音。

(二)弘揚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精華

當今的社會是“文化沖突”與“文化融合”并存的矛盾體。近年來,地緣局勢動蕩、文明間摩擦不斷。正如美國學者亨廷頓曾說的那樣:“冷戰后的世界,沖突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11]西方崇尚“文明與野蠻”的二元思維方式,以文化較量和一己的利益考量為先。而中華文化倡導“和而不同”,追求和諧精神,強調一種圓融性思維和文化融合的態度,尊重和承認世界文化的差異性,提倡與其他文化共榮共生。文化多樣性是中華文明的底色和基礎,是各民族團結一致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茁壯成長的生命力所在。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傳統哲學觀產生了推己及人的中國文化,也就有了當下“中華民族命運”與“人類命運”的對接。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價值和哲學觀精華之大成,具有歷史的延承性和當代的創新性。

一是延承了“和而不同”的和諧觀。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和”為主旨的文化,本質上是包容性的文化,不排斥任何先進文化,有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廣闊胸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與傳統文化中的“和同觀”一脈相承,強調不同文明之間“相通”而非“相同”,追求內在和諧而非表象一致,彼此相互欣賞,平等對待,通過交流、對話、協商弱化沖突,在磨合中尋求和諧共處之道。新型國際關系的落腳點在于合作共贏,追求個體與整體共同發展、競爭與合作的對立統一,“求大同存小異”,與“和而不同、和實生物”以及尊重差異性與統一性相結合有異曲同工之妙。世界是“多元化文化的整體”,要實現人類文明的和諧共生,不僅要注重中華文明的繼承,更需注重文化上的求同存異。文明之間或是國家間的相處模式,“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二是豐富了“義利并舉”的倫理觀。“正確義利觀”不僅是一國內政的價值觀念,更是處理國際關系的倫理準則。古代荀子就主張“務實王道”即“義利并重”,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道義原則。無論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還是“對外援助八項原則”都體現了“立己達人”的“仁義”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正確義利觀”,不僅僅是強調中國要與發展中國家一道共同進步、共同發展,而且還要牢記國際道義和兄弟情義,對貧困國家進行適當援助,對待周邊鄰國要真心實意、互惠互利,做好朋友、好鄰居。在傳統哲學觀中,“四海之內皆兄弟”及各國“遠近大小如一”的思想,與當下“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高度一致。今天的中國,正確處理“義”與“利”的關系,尊重不同國家的國情與發展道路,積極援助其他國家,將道義責任與互利共贏完美結合,為建設大同世界提供了價值導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基于倫理視角作出的正確價值判斷,包含著世界大利、人類大義。

三是發展了“協和萬邦”的天下觀。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時代觀念也在變更,而“天下觀”自古有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中國的時代理念實現了從“小我”走向“大我”、從“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的飛躍。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認為:“古代中國人論‘天下,其實是想說‘世界”。[12]可見,在中國古代,“世界觀”和“人類命運”意識已然產生。早在《禮記》中就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超前理念,儒家還就國與國的關系提出了“協和萬邦”的構想,與當下“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不謀而合。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命運共同體”的構想,是對中華文明中“天人合一、陰陽一體、中庸之道”的價值取向的生動詮釋,展現出了對“天下人”命運的深度關切。中國古代“以天下為家”的家國情懷和“兼濟天下”的濟世觀念,超越了地域概念,打破了狹隘的民族主義禁錮,表達了中國人民“人和、家和、國和、天下和”的美好愿望。

要實現“命運共同體”之間的共生共榮,首先需延承“和同觀”等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合理部分,正視并科學地對待他國文化,尊重彼此的國情與歷史傳統,拋棄地域偏見。其次要積極開展國家間的文化對話交流,以文化上的“同心同向”凝結彼此共同的命運,真正讓三種命運共同體落到實處。真正和諧的世界是“和而不同”,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所以,中華民族的命運不僅取決于中華民族,更取決于全世界,而且“中華民族的命運”最終與“人類命運”緊密相連。

(三)促進世界人民“互聯互通”

毫無疑問,各個國家乃至全人類之所以都可以形成這樣一種共同體,最為核心和關鍵的因素是“利益共享”,因為國家間制度、文化等各個方面不盡相同,但利益是連接彼此的紐帶,是彼此間達成高度共識的關鍵。當然,勾勒這樣一個同心圓結構,還有一些其它因素,如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等,這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理性選擇。

只有各國積極開展交流合作,形成“互利共生”的共同體,在區域經濟合作基礎上休戚與共,樹立“團結、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才能促進最終理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發展既要“內化”也要“外擴”,要促進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的協調穩定,就要堅持開放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13]也就是說,中國一直奉行“計利當計天下利”的理念,主張國與國間的交流合作,尋找利益共通點和經濟增長點,推動各國在緊密相連的利益共同體的基礎上逐步構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國與國關系的發展既需要經貿合作的“硬”支撐,也需要人文交流的“軟”動力。“新型國家關系”模式不僅需要經濟上的合作日益緊密和諧,更需用文化交流的“軟”動力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利益相符相關,心靈相連相通,命運休戚與共。通過利益融合和文化上的交流溝通,為人民搭建友誼平臺,形成戰略上互信一致、經貿上互通有無、人文交流友好頻繁的互利共贏格局。從“經濟新常態”“一帶一路”到“亞投行”的戰略構想,符合國家間的利益需求,其出發點都是立足國內、放眼世界、惠及全球的全人類視角,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義利觀”,表達了中國追求和平的愿望,展現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共同繁榮的責任擔當。中國一次次向世界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在注重自身良性發展的同時力所能及地提供更多的全球性公共產品,堅持開放的世界觀,愿與其他國家一道共同發展、融合發展、和平發展。

2015年12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鎮出席第二屆互聯網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14]此外還具體提出了“五個主張”,以促進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網絡的互聯互通作為全球化的特征之一,不僅打破了有形或無形的邊界,推動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為全世界人民的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牽線搭橋”,更帶來了一系列的經濟發展機遇,構建了全人類共同的“虛擬家園”。“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以物理空間上的互聯互通實現心靈上的聯結,開創了人類未來發展的新局面,并最終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四)發展全方位人文公共外交

人心相聚,根本在于價值相通、認同歸一。民心相通、價值認同是國家之間形成“命運共同體”的根基,而只有不斷加深人文交流,促進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明碰撞,才能增進相互間的聯系和了解,加深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從而以民心相通推動國家間命運相連。長期以來,中國以開放的態度推動公共外交,以共贏增進互信,在文化交流中形成包容互鑒的“共同體”。[15]不僅在官方外交中樹立了富有親和力的國家形象,還重視與各國人民之間的人文交流,促進各國人民從“手牽手、心連心”走向“同呼吸、共命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從古至今,中國一直倡導包容,倡導國家間平等相待、政治上互信,倡導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今天的中國也通過孔子學院、交換留學生等多種形式,擴大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交流,展現中國開闊的胸襟。習近平總書記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時也明確強調:“要著力加強對周邊國家的宣傳工作、公共外交、民間外交、人文交流,鞏固和擴大我國同周邊國家關系長遠發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關系親不親,關鍵在民心。要全方位推進人文交流,深入開展旅游、科教、地方工作等友好交往,廣交朋友,廣結善緣。”[16]

通過人文交流讓和平理念深植于各國人民心中,促進各國人民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共同發展,這與“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相符合。毫無疑問,中國開放包容的外交態度所表達的盼望國與國之間的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心愿和誠意將譜就“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五)實現“中國夢”“亞洲夢”與“世界夢”的共榮共生

“命運共同體”的核心理念交融于“中國夢”“亞洲夢”和“世界夢”之中。“中國夢”是自強之夢,“亞洲夢”是地區發展之夢,“世界夢”是和諧大同之夢。“三夢”彼此密切相連、日益交融、交相輝映,促進中國、亞洲和世界的共同繁榮,引領全世界人民共迎挑戰、共渡難關。“中國夢”邁向“世界夢”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逐夢之路、長征之路,而中國愿做先行者、領路人,為世界和平注入“中國動力”。同在一個“地球村”、同處一個“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個和諧美滿、繁榮共贏的大同世界應當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夢想。

夢想是相連相通的。“中國夢”與“亞洲夢”息息相關、與非洲發展夢相接、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融。因此,中國、亞洲和世界要攜起手來、共同圓夢。中國的發展利己利人,既造福亞洲亦惠及全球,“中國機遇”即“世界機遇”。“中國夢”的實現是落腳點、示范點,繼而與“亞洲夢”連成一線,最終落實到“世界夢”這個“面”上。促進“三夢”的共榮共生,就要擴大以點連線、以線帶面的聯動效應,實現點線面的有機互動、齊頭并進。中國一直用自身的實際行動發出響亮的“中國聲音”,為“中國夢”“亞洲夢”“世界夢”尋覓和諧的共振頻率,奏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

【參考文獻】

[1]鄭必堅.世界熱議中國:尋求共同繁榮之路[M].中信出版社,2013.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人民出版社,2012.

[3]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9.

[4]習近平.邁向命運共同體 開創亞洲新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5-03-28.

[5]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29.

[6]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2-01.

[7]周文重.“命運共同體”設置凝共識[N].人民日報,2015-03-18.

[8]習近平.亞太自貿區承載共同繁榮的使命——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5-11-21.

[9]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M].田禾譯.譯林出版社,2000.

[10]習近平接受拉美三國媒體書面采訪[N].人民日報,2013-06-01(3).

[11]薩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華出版社,2010.

[12]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13]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全文)[EB/OL].http://www.caixin.com/2015-10-29/100867990.html.

[14]習近平.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N].新華日報,2015-12-16.

[15]李海龍.論“命運共同體”理念及其中國實踐[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10).

[16]習近平.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N].新華日報,2013-10-25.

(責任編輯:高 靜)

The Logical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Path of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Thought by Xi Jinping

Zhou Xianxin,Luo Xin

Abstract: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ussions on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humankind”,“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Asia”,etc.,has constructed the concentric circle structure of “integration with one heart” that takes “a community of destiny” as the subject and has shown the three parties' strategic relevance.To accelerate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big family of the world,we have a need for each country to insist on the development idea of “win-win principle”,to promote the essence of China's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to accelerate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rcommunication” of people of all countries,to develop public diplomacy for humanity,and consequently,to realize co-prosperity and coexistence of “China Dream”,“Asia Dream” and “World Dream”.

Key words:“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the Chinese nation”;“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Asia”;“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humankind”

猜你喜歡
人類發展
顫抖吧,人類
哈哈畫報(2022年4期)2022-04-19 11:11:50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人類會成長起來嗎?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6:54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奧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第5页|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青涩在线|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另类|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免费高清毛片| 成人国产免费|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精品主播|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亚洲黄色高清| 全部毛片免费看|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亚洲精品老司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91久久精品国产|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99re视频在线|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操美女免费网站|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999精品在线视频| 色国产视频| 性欧美精品xxxx|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高清视频|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午夜啪啪网|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久久国产香蕉|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97视频在线|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美女毛片在线|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国产乱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91色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