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 要:本文結合沈陽工程學院材料與器件專業實踐教學實驗室建設的實踐,提出了結合實踐教學實驗室的建設培養教師實踐能力這一模式。
關鍵詞:實踐教學 實驗室 培養教師
在當前經濟發展轉型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沈陽工程學院材料與器件專業通過在校內實踐教學實驗室的建設上尋求突破,探索了結合實踐教學實驗室的建設培養教師實踐能力這一模式的可行性。
一、培養教師實踐能力的必要性
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其他類型高校的根本就在于其應用型的特點,即重視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教師是高校的重要主體,提升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自身的水平已成為共識,因此如何培養教師實踐能力就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
工業現場急需的人才類型為技術骨干和帶頭人,即具有實踐能力,研發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國際合作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社會的人才需求反過來推動了對教師實踐能力要求的提高。
高校教師由于教學任務的要求和生產企業的可參與性限制,沒有足夠的精力與適當的條件來完成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這一條件下,高校校內實習實驗室的建設是解決這種矛盾最有效的辦法。
二、實踐教學實驗室的探索與實踐
沈陽工程學院新能源學院以實踐教學實驗室為載體,以學生、企業、社會、學校四者的需求作為基礎,在廣泛調研的前提下建立了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實踐教學實驗室設計方案,以畢業生到達現場只需簡單培訓或無需培訓即可上崗為最終培養目標。
基于以上思路,學院建立了材料專業工程師培養的實踐課程體系,編寫了材料專業工程師培養的實訓教材。建設實踐教學實驗室的設備要求超前于現場或與現場持平,然后將企業所重視的新工藝及新技術應用于校內教學實踐實驗室的建設。
實踐課程體系總體上以設計演練和研發實踐為主導,突出四個能力即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教學實驗室的內容設計上,采用的比例為:專業課程課內實驗占實驗總學時30%,設計演練和研發實踐占50%,實習占20%;縱向上則將材料專業課程分為五大類,課堂講授約占30%,分組設計演練和實驗約占50%,分組研討約占20%。教師負責同步地創建和完善講義,設計演練題,設計演練程序及實驗指導書等材料。此外,還特別設計了項目設計演練,專題設計演練,問題導向的研討等,目的是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相關領域的創新能力。
三、實踐教學實驗室建設過程中培養教師的效果
本文以LED材料制備實訓室的建設過程為例,詳細說明其建設過程中培養教師的效果。
1.增強了教師的素質,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踐教學實驗室的建設將書本知識帶入實踐。在立項之后,教師就從調研開始全程參與,實踐自己的想法,如網絡技術的運用,虛擬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等。這樣的環節將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提高放在首位,并提供激勵與基礎條件,把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逐步落實。
實踐教學實驗室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LED材料制備實訓室的總體設計思路是讓學生在一個實訓室內完成芯片制備,引線焊接,封裝及測試等全部生產流程。LED材料制備實訓室能承擔材料合成與制備,LED材料制備實訓,LED封裝及應用,LED照明設計等相關課程的一體化授課,邊學邊練,使學生能及時驗證剛剛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實踐證明,在這種情景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手能力都有提高。
2.加快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了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
前文提及的演練項目留有余地,學生可自由發揮設計可行的題目,這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精通實踐教學實驗室的設備和各種配套組合,才能迅速判斷學生所提的新方案是否可行。另外在建設過程中,教師借助于調試這一契機可以了解了本專業現場的最新動態。
3.促進課程建設和學科發展,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踐教學改變了原有的思維方式,同時依據實踐實驗室的反饋來調整課程大綱。這樣就明晰了課程的主線,使教師講解的課程更接地氣,也就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的需求和規律。
依然以LED材料制備實訓室為例,學生在一個實驗室里將現場所需的基本動手環節都做了一遍,教師將現場不具備或難以實現的環節以虛擬實驗室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其他環節則通過硬件的支撐來實現。學生在完成這一系列銜接緊密的實訓后,達到了LED封裝工廠初級技術工程師的水平,并且每一位學生自己親手制作并擁有一片LED,能極大地增強了自身學習興趣。
四、小結
教師在建設實踐教學實驗室的過程中既完成了實訓教學環節,又實現了由理論主導型教師到工程師的身份轉換,因此這一方案是切實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