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紅 武清宇 趙穎
在英語聽、說、讀、寫諸項技能中,聽力仍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一個弱項。本文分析了把真實語料(Authentic Materials)應用于大學英語聽力課堂的意義,并探討了將英語真實語料應用于大學英語聽力課堂的具體實施方案。
真實語料大學英語 聽力教學一、克拉申的“語言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S. Krashen)教授提出了“語言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理論。基于這一理論,語言輸入是第一性的,是語言習得的首要條件,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才有可能促成語言習得的發生。因此,在教學環節上和在外語學習的過程(語言輸入過程)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習者提供真實語料和較真實的語言使用環境。
二、文獻綜述
根據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語言材料的“真實性”是指“語言教學材料所具有自然的口頭和書面語言的品質的程度”(the degree to which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the qualities of natural speech or writing),“選自報紙、雜志等的文章和錄自一般電臺或電視節目的錄音帶等都稱為真實語料”。因此,真實語料(Authentic Materials)指的是取自于真實的英語語言交際交流場景的語言材料,融語言知識和語言功能或意義為一體。
在國外研究中,許多學者強調了真實語料在英語課堂中的重要地位。Penny Ur.認為,英語聽力教學的終極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具備成功理解真實語言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的能力。陸國君分析了真實語言材料所具有的三個特征,提出聽力課堂上應使用真實聽力材料,為學生創造接觸真實語言的機會,從而為日后的日常交際打下良好基礎。綜上所述,這些研究的實施為學習者創造了較為真實的語言輸入環境,從而提高了學習者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三、國內外研究的趨勢
國內外諸多研究的實施表明,把真實語料(Authentic Materials)應用于大學英語聽力課堂為學習者創造了較為真實的語言輸入環境,從而提高了學習者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目前,該領域的研究向多方面發展,在引入真實語料的同時,更加強調文化背景知識的注入;把真實語料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與四、六級網考、雅思等考試相結合,探尋促進學生聽力水平提高的新思路等等。
把真實語料注入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可以通過改進以教師講練為主的聽力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單純的課堂知識傳授型教學為交互、動態的學習模式。選編適合學生的真實語料即可理解性語料(comprehensible input)可以為有效地實施聽力課堂教學提供依據,這是目前教師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和挑戰。
四、研究意義
Krashen曾強調:“語言學習中頭等重要的是聽力理解,聽力訓練應放在首位。”由此可以看出“聽”的重要性以及聽力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同時,Krashen認為在語言輸入過程中,所輸入的語言信息必須是真實的。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將多種真實語料用作聽力教材的輔助材料。
五、具體實施方案
首先,在聽力課堂上,以教材為基礎,系統、合理地引入真實語料,使二者有機結合,揚長避短,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要通過問卷調查和開放式訪談的形式來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聽力形式、話題和語料來源,選取既能引起學生興趣又符合學生當前語言水平的真實語料;教師之間要精誠協作,對收集的語料素材設置相應的教學任務;把帶有教學任務的真實語料付諸于教學實踐,在聽力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習者的習得情況;通過數據采集和學生訪談得到教學反饋;設定自然班和實驗班,在采集大量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對選用真實語料教學的實驗班與未采用真實語料授課的對照班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去評估、反思和指導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陸國君.真實聽力材料及其對英語聽力教學的啟示[J].外語電化教學,2000,(75):6-8+15.
課題1:中國外語教育基金子項目:“輸出驅動假設視角下的地方醫學院校ESP教學模式研究——基于學習需求的調查分析”(項目編號ZGWYJYJJ2014A12)
課題2: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人文素質教育與語言訓練相結合的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3GG174)
課題3: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醫學類真實語料在醫學院校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的應用研究和效果評估(項目編號YBW1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