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巴舞譜是世界記憶遺產的東巴經典中的一部份,東巴舞譜《搓模》中用象形文字非常詳細的記錄了五十多種舞步跳法和近一百種套路,英國著名舞譜學者格斯特曾將東巴舞譜與著名的拉班舞譜等:“世界性舞譜”相提并論,對東巴舞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東巴舞蹈的內涵和外延遠遠超出了宗教舞蹈的范圍,它承載著納西族許多重大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的記憶,是納西民族的文化財富,也是世界的文化藝術財富。
【關鍵詞】東巴舞譜;地位;特色;法器;保護傳承
納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境內,還有一部分在云南的香格里拉三壩、寧蒗、維西、永勝、德欽、貢山、劍川、鶴慶、蘭坪,另外在四川省的鹽邊、鹽原、木里和西藏的芒康等地。納西族文化極為古老,他們讓自己的古老民族文字(象形文字)存活至今,不僅用這種古老的原始字符書寫并保存著近千卷的東巴經書,同時還更讓世人驚嘆的傳承下來一份極珍貴的東巴舞譜,這套舞譜是用納西族古老的象形文書寫下來的,是東巴(納西族的宗教祭司)們,記錄在東巴紙上的東巴舞譜。
一、東巴舞譜的地位
早在1983年舞蹈家戴愛蓮在參加麗江地區東巴達巴座談會上時就說:我是來調查東巴舞譜的,什么叫舞譜呢?廣義的講就是寫出來了看了就知道怎么跳就叫舞譜,舞譜的歷史:世界上最早的舞譜是在西方西班牙博物館,是用文字來記載的,在我國敦煌發現有用文字記載的舞譜,在孔廟里的一種舞譜寫兩只腳怎么走,拿什么道具,這種舞譜不是很準確,東巴舞譜因為有東巴文字,東巴文是象形文字,是畫畫的,一方面可以記,又可以給人提供形象,很好看,這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現在有一個拉班舞譜,是世界通用的,是一個叫拉班的人創造的,舞譜很重要,東巴舞譜是有歷史價值的,是科學的,是我們的國寶。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董錫玖也認為:東巴舞譜能保存上千年的歷史,不僅國內少有,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東巴跳神舞蹈源于生活,保存了納西族民間舞蹈文化的精華,是貨真價實的古代舞蹈,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梢哉f納西族東巴舞譜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圖畫象形文字舞譜,東巴舞譜和漢族晚唐五代的《敦煌舞譜》殘卷、蒙古族跳神的《查瑪》舞譜、還有宋代的《德壽宮舞譜》都是我們中華民族舞蹈文化的驕傲,而納西族象形文字的東巴舞譜是能夠讓現在存活的東巴們按照舞譜起舞表演的,因此說它至今還存活在納西族的東巴大師們中間,像一顆燦爛的明珠在閃耀,納西族東巴大師們一代一代地傳承保護著這項世界記憶遺產。
二、東巴舞譜的特色
東巴舞譜《搓?!分杏孟笮挝淖址浅T敿毜挠涗浟宋迨喾N舞步跳法和近一百種套路,英國著名舞譜學者格斯特曾將東巴舞譜與著名的拉班舞譜等:“世界性舞譜”相提并論,對東巴舞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東巴舞譜記錄動作是有一定的規范的,如《丁巴什羅舞》里的手部動作“劍擦扁鈴”“搖碎鈴”“抖肩”等都是比較規范的,腳的基本動作也是有科學性的,如“甩腿跳”“跪踢腿”“搓步頂角”等。納西學者戈阿干對東巴舞譜做了比較深的研究?,F存的六本象形文舞譜手抄本有兩本由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圖書館收藏,還有一本是麗江縣拉市鄉東巴楊萬勛贈送東巴和云彩老人的。還有一本是云南省圖書館藏本。這六本舞譜的書名落款為第一本《舞蹈的出處與來歷》(麗藏本1)記錄了18種舞蹈,第二本《東巴舞譜》(麗藏本2)記錄了62種舞蹈,第三本《神、祖年壽東巴舞譜》(麗藏本3)記錄了32種舞蹈,第四本《舞蹈來歷》(麗藏本4)記錄了17種舞蹈,第五本《舞譜跳譜》(私藏本)記錄了18種舞蹈,第六本《云南省圖書館藏本》(省藏本6)這本書封面殘缺,正文也有兩處破損點。里面記錄了24種舞蹈。以上六本東巴舞譜中整個有158種譜文,去除相互重復外,能各自獨立的舞名和譜文有52種。東巴舞譜的全部譜文,以我們的這六本手抄本來看,具備了用程式化文字描述,記錄舞蹈基本動作的特征。
三、東巴舞譜里舞蹈的分類
東巴教是多神教,東巴舞是原始宗教性的舞蹈,如弓箭舞,表現各種神的坐騎的動物舞:牦牛、鹿、白鶴、大鵬金翅鳥、孔雀等。麗江的何文貞老東巴跳東巴舞就非常到位,和開祥老東巴也是能唱東巴唱腔又能跳東巴舞,可以說是有全方位修養的老東巴。香格里拉三壩的習阿牛等老東巴跳的大弓箭步,蹲轉等東巴舞膝蓋的曲伸功夫可看出他們的武術功底很深。東巴舞譜里的舞可分為以下三類:(一)神舞類:有丁巴什羅學跳舞,丁巴什羅學步舞,丁巴什羅誕辰舞,丁巴什羅出魔海舞,神女拉姆舞,茨里拉姆神女舞、郎究敬究舞、多格尤瑪舞,達拉米布舞,左提尤瑪舞,瑪米巴羅舞,羅巴托格舞等34種。(二)禽獸舞類:這類舞有白海螺大鵬神鳥舞,白海螺獅子舞,赤虎舞,飛龍舞,白山羊舞,白牦牛舞,黑飛馬舞,白馬鹿舞,綠松石豪豬舞,黃金大象舞,戰勝白牛舞,金孔雀舞等17種。(三)法器舞類:這類舞有金剛杵法器舞,降魔杵法器舞(是同一個舞名的不同舞段),相傳東巴舞有300多種跳法,還不止以上這些,還有待我們去發現、去研究、去保護、去傳承。
四、東巴舞的藝術形式
宗教舞蹈,以總的來說是為宗教服務的,但是從每一個具體舞蹈來說就不全如此了,對宗教舞蹈產生的時代背景、歷史條件、反映的內容,以及所表現的形式和長期發展的過程,我們要做科學的研究。東巴跳神舞蹈是與東巴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由于東巴教不同于其它宗教,不是只信仰一種神靈,而是從對自然到多種神的崇拜,所以自然在舞譜中也離不開這些內容了。因此東巴舞蹈的藝術形式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形象上看,舞蹈表現了多種多樣的神的造型,有許多是模擬動物的姿態的。另外舞蹈的節奏比較緩慢、沉重,每個動作都基本上使用了道具(法器)如刀、鈴、鼓等,基本上沒有空手舞蹈的,多用2/4和4/4拍的鼓點節奏,使舞蹈氣勢莊嚴,動作也有大幅度的擺動,看上去威武、雄壯,每個動作都帶有顫動的韻律,幾乎沒有靜止的姿態,在步伐的走動中又有平穩而有力的動感。在進行東巴舞表演時各地區的東巴服飾不同,三壩白地東壩一帶的東巴穿的是白色的用麻織出來的東巴服(也有穿各種不同色彩的東巴服的),而麗江一帶的東巴穿的衣服色彩就比較豐富了,各地區東巴們頭上戴的都是五幅冠。
五、東巴舞中使用的法器
東巴器樂音樂一般在做法事時使用,東巴器樂包括了吹奏樂、打擊樂,當樂器奏響時,人們都會靜下來等待東巴起舞做法事,如:東巴舞譜告訴舞者:要跳神女拉姆舞,搖上三次皮鼓,撞上一次鈴,向左晃動三次身,向右晃動三次身等等,茨里神女舞的舞譜告訴舞者:搖上四次皮鼓,撞一回扁鈴,四個方向扭身晃胯跳起來,各人朝花行步如穿梭等等,現代年青的東巴們都是在老東巴的口傳身教下學習東巴舞的,也有看著東巴舞譜學習跳東巴舞的。東巴在跳東巴舞時是一定要拿法器在手上的,東巴使用的樂器(法器)主要有耗牛角、花斑螺、白海螺號角、牛皮大鼓、手搖鼓、擺鈴、鑼、鈸等,譜點簡單明了,節奏較為單一,在東巴祭祀活動中,唱腔音樂和器樂音樂相結合,能夠演奏出不同節奏的打擊樂器為主的東巴舞蹈音樂,東巴邊舞邊用手搖鼓、擺鈴等,當樂器演奏時節奏感都比較強,有的法器使用的比較多,有的使用的比較少,特別是牛皮大鼓、手搖鼓、擺鈴用得比較多,在東巴舞譜里沒有記錄表現樂器運用的符號,但東巴們用象形文字,結合描述舞蹈動作的文字,對鼓、鈴等打擊樂器的使用進行記錄,這些鼓、鈴等法器在東巴舞蹈中起著很大的作用,舞步的變換、節奏的快慢、速度的掌握控制等都靠東巴手里的這些法器。東巴舞譜譜面上只是簡要地為舞者提供某些基本的動作和步伐進程,很多復雜的人體自身各個部位的舞蹈動作相互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舞蹈過程中的空間值(形體的多維變化)和時間值(與舞蹈同步的伴奏節拍)之間的聯系沒有在東巴舞譜上表現出來,所以我們離不開東巴的言傳身教,離不開東巴的形體動作示范,離不開東巴用法器的節奏、節拍來指揮舞步的快、慢速度,用法器的輕重使用來指揮舞者動作的力度。
六、東巴舞譜的保護傳承
東巴舞譜是世界記憶遺產的東巴經典中的一部份,舞蹈作為一門處于動態的表現藝術,用舞譜把它表現出來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課題,東巴舞蹈的內涵和外延遠遠超出了宗教舞蹈的范圍,它承載著納西族許多重大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的記憶,是納西民族的文化財富,也是世界的文化藝術財富,《蹉?!肥菛|巴培訓弟子的舞譜,培訓傳人跳東巴舞的教科書,是全世界發現的最早的舞譜之一。它的意義還不主要在于記載,更在于能夠讓年輕一代東巴通過舞譜學習到古老的東巴舞蹈技法。因為該舞譜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東巴舞譜區別于其它舞譜最大的特點是:其它舞譜僅僅只是藝術層面上的體態語言記錄,而東巴舞譜除了記錄舞蹈動作之外同時也是宗教層面的經典,因此學習東巴舞譜的人不僅要能領悟舞譜所記錄的動態體式,而且還要對東巴經典有非常深入的認識,離開了東巴教的東巴經典整體,片面而單純地去認識東巴舞譜是不可能嘗試理解東巴舞譜的,總之,東巴舞譜不是一個獨立的體系,而是依托于納西族東巴經典而存在的。我們的結論是,保護傳承東巴舞譜,不能獨立于宗教之外,不能獨立于浩瀚的東巴經典之外。東巴舞譜的價值已超出舞譜文化的范圍,相信東巴舞譜一定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參考文獻:
[1]戈阿干《東巴神系與東巴舞譜》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2]孫明躍《“納西古樂”與納西族傳統民族音樂》《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
[3]郭大烈、楊世光編《東巴文化論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4]申明淑《中國納西族東巴舞譜研究:兼論巫與舞、舞蹈與舞譜》學苑出版社2007年;
[5]胡克《東巴舞蹈的內容形式和繼承發展》《民族舞蹈》1983年;
[6]戴愛蓮《在東巴達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舞蹈》1983年;
作者:
和桂蓮,女,1961年9月生,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音樂、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