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凱
【摘要】戲曲導演作為戲曲團體的核心,直接關乎戲曲劇目的質量和藝術展現力。特別是隨著我國戲曲體制改革的快速推進,就必須要求戲曲導演以身作者,不斷提升自身的構思能力。本文就戲曲導演的藝術特征進行了重點探究,以期為我國戲曲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戲曲導演;藝術特征;表現風格
戲劇導演的共性藝術特征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具體表現為藝術構思和舞臺藝術等的綜合,但是根本目的在于創造出更富有藝術特色的戲曲藝術。而戲曲導演在于充分借鑒創作劇本的基礎上,開展二次創作,以便可以通過充分組織戲曲演員的臺詞、動作以及其他舞臺表現手段。與此同時,戲曲導演藝術特征也包含有個性特征,這些均需要我們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導我國戲曲工作的發展。
一、是融合詩、樂、舞的綜合藝術
戲曲實際上是一門綜合藝術,其融合了詩歌、樂曲和舞蹈等諸多藝術形式,同時也表現為其演出時的具體形象特征,這些均建立在導演的創作構思上。實際上,戲曲導演本身需要具備扎實的演劇觀念和美學知識,同時需要確保創作的明晰性、鮮明性和統一性等原則。
其一,在充分展現戲曲作品的基礎上,完整的戲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導演的創作愿望和具體思路。從理論層面上來講,戲曲導演藝術具有和戲曲藝術二者之間具有一定差距,具體表現為前者側重戲曲導演自身的意識強化,注重戲曲作品的現實意義和哲學內涵。在《曹操與楊修》等一些優秀的戲劇作品中,觀者除了可以理解和認識戲曲導演對于現實生活的態度和看法外,也可以和戲曲導演進行思想上的交流。 其二,戲曲導演構思演出形象的體現在于凝練戲曲演出的“形象種子”。比如,戲劇《紅燈照》索要體現的“干柴烈火”特色或者《十五貫》中的“兼任品質”特色等均是戲劇導演所要著重體現的“形象種子”。
其三,在確定戲劇處理原則的基礎上,戲劇導演需要本著“寫意”和美學原則來嚴格把握傳神的幻覺感和程式的間離性二者之間所要維持的關系,并要借此來確定戲劇作品本身的體裁和風格,同時需要合理確定戲劇作品所要反應的美學原則、藝術特色、舞臺使用原則和演劇觀屬性等內容。
綜合上述幾個方面的藝術特色和創作方式,戲曲導演實際上就完美融合了詩歌、樂曲和舞蹈三者的綜合形象,以創作出一個完整的戲曲演出。由此可知,戲曲導演所具有的詩、樂、舞三者的綜合就是采用程式性歌舞動作來凸顯歌曲魅力的綜合,也是充滿詩情和美學原則的綜合,這就是戲曲導演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
二、是綜合劇種、流派和行當藝術
除了受到戲曲劇本制約外,戲曲導演的創作藝術特色還會受到劇種、流派和行當三者的影響,下面就這三者對于戲曲導演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地闡述:
(一)針對劇種對于戲曲導演的創作藝術而言,劇種劇本實際上是戲曲劇本的本體,其所使用的語言通常會帶有比較顯著的地域特色。這就要求戲曲導演必須要熟悉相應的劇種語言,尤其是要在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下去解讀,否則勢必會影響戲曲導演來解讀劇本,影響其藝術構思,其主要在于劇種會對戲曲導演理解戲曲劇本及其藝術構思產生影響。比如,針對同一出戲,不同劇種的戲曲導演的構思會各不相同,其主要是不同劇種的導演在處理主要人物及人物間相互關系的時候會影響人們對于人物形象的定位。例如,針對同一出戲曲《祝?!?,郝彩鳳和袁雪芬這兩位戲曲導演所塑造的祥林嫂分別具有秦腔粗狂和越劇細膩兩種截然相反的形象;又如,針對同一出戲曲《紅樓夢》,戲曲導演馬蘭的作品下就失去了徐玉蘭這一角色所要體現的越劇特色;京劇言興朋塑造的諸葛亮和豫劇導演馬金鳳塑造的諸葛亮之間也具有明顯地不同,這主要是由于不同劇種的戲曲導演的審美特征各有不同,否則就會使所創作的劇目失去原有的特色。
劇種對戲曲導演二次創作的具體表現主要在于把握演員的表演動作上。雖然各個劇種的戲曲均主要具有“唱、念、做、打”這四種形態,但是各個劇種下的演員動作卻各有不同。比如,“山膀”這個動作劇種和秦腔的要求各不相同,后者武生“山膀”的高度類似于京劇架子花臉“山膀”的高度。針對我國秦腔名家沈和的《黃鶴樓》戲曲后,發現其中的周瑜角色卻塑造成了張飛的性格,這實際上就是秦腔本身具有豪放、粗獷的劇種特點所造成的,此時如果其他劇種流派的演員看到后可能會感覺戲劇本身演出有問題。此外,劇種對于戲曲導演的創作藝術影響還涉及到導演工作中的案頭、排練場和藝術構思等各個環節中。假如從具體作品來看,劇種的個性特點就在于凸顯人物的個性特點,尤其是要突出聲腔,以便更好地凸顯聽覺形象,這實際上就在一定程度上對戲劇創作的整體情況產生了影響,這就要求戲曲導演本身必須要熟悉劇種的特點,否則勢必會對整體的戲曲創作產生不利影響。
(二)針對流派對于戲曲導演的創作藝術而言,戲曲導演在進行二次創作的時候,也會因流派因素而影響自身的創作藝術。從戲曲劇本的選擇開始,流派問題就已經開始得到了多方的重視,并且得到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戲曲導演首先需要考慮戲曲劇作劇本是不是適合有關的劇團使用,或者演員流派和創作主體之間是否相互吻合,接著需要在此基礎上,需要充分考慮劇團及其演員在后續整體排練中的實際效果,以便全面增強角色個性、劇本特點和流派風格之間的契合度,以充分展現各個戲曲流派的藝術個性。實際上,戲曲的演出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流派藝術風格的影響。例如,河南豫劇三團尤為擅長表演富有濃郁生活氣息的現代戲,這也是這些劇團長期從事貼近質樸和生活藝術風格,同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朝陽溝》等劇目的具體演出風格。
此外,在傳統戲曲中,個人流派的風格會更加影響戲曲的演出風格。比如,針對同一戲曲《宋士杰》,京劇麒派、雷喜福和馬派所要展現的特色和風格也各不相同。而從戲曲創作的角度來看,一出完整戲曲的風格主要通過導演來加以展現,這就要求我們充分把握詩歌、樂曲和舞蹈三者的綜合融合手段和演員的具體肢體和神情,以便全面增強創作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戲曲流派藝術的發展實際上也是以導演藝術為核心而得到發展的,同時這也預示著相應流派演出劇目、藝術家群和流派觀眾群等三者規模的不斷擴大。
(三)針對行當對于戲曲導演的創作藝術而言,其是戲曲表演程式性在形象塑造上的具體反體現,這實際上也是戲曲導演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首先,戲曲劇本本身所帶有的行當傾向性特征會對戲曲導演藝術構思產生影響,這點要求戲曲導演要明確劇本的結構、題材、語言和戲曲角色之間的具體聯系。其次,戲曲演員需要配合導演來共同塑造戲曲角色,以便借助人物形象的合理塑造來繼續提升導演的創作能力。
三、組織程式性歌舞動作藝術
除了上述幾個藝術特征之外,組織程式性歌舞動作藝術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戲曲導演藝術特征。所謂的“程式性歌舞動作”主要是指賦予戲曲程式性特征的戲劇動作,其包含了戲曲角色的唱腔、念白、語言、音樂以及形體動作等內容。從表演的角度來講,該藝術特征本身具有其特有的規律,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需要對有關的規定情境進行深入研究,以便充分凸顯戲劇角色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其二,要對類似的戲曲角色動作進行搜索,比如一個扮演過《鬧龍宮》中孫悟空角色的戲曲演員在排練新的戲曲角色動作的時候,可以參考自己已經熟知的孫悟空中的各種動作。其三,要通過磨煉和體驗來使戲曲演員逐步掌握有關的戲曲技能,從而全面提升戲曲導演創作的質量。
總之,戲曲導演藝術具有其特有的藝術共性和個性。為了確保戲曲創作的質量,戲曲導演必須要遵從藝術創作規律,綜合選擇流派、劇本、劇種三者在具體戲曲人物身上的契合點,同時要充分融合“詩歌、樂曲和舞蹈”,從而不斷增強我國戲曲劇作的實際創作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安葵.中國戲曲導演的作用[J].藝術百家,2013,(03).
[2]王雪景.論戲曲導演藝術特征[J].文教資料,2012,(03).
[3]陳才.論析戲曲導演藝術的改革和創新[J].神州民俗,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