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勤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人腹部急診術后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發病機制,并探討該病的防治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56例急診術后應激性潰瘍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療效,分析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發生機制。結果 老年患者急診術后發生應激性潰瘍出血與手術、病情嚴重程度、并發癥多少、年齡等因素有關,手術治療患者組的出血量相對更少、死亡率更低。結論 老年患者實施腹部急診術后,應給予應激性潰瘍出血的預防處理,在早期實施綜合干預,發病時給予手術治療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關鍵詞:老年患者;腹部急診術;應激性潰瘍出血;發病機制;防治
隨全球老年化速度增快,老年腹部急診術患者呈逐年遞增的趨勢[1-2]。應激性潰瘍出血是該項手術的常見并發癥,應老年患者機體器官衰退,各臟器功能儲備減少,環境適應力及抵抗力變弱,腹部急診術后發生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病死率相對較高[3-4],且處理棘手、預后差。本文對我院收治的急診術后應激性潰瘍出血的老年患者治療做出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56例腹部急診術后應激性潰瘍出血老年患,男30例,女26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1.2±3.6)歲。手術類型:膽囊切除19例,闌尾切除18例,膽囊切除聯合膽總管切開取石后T管引流術15例,肝葉切除術2例,腹部閉合性損傷剖腹探查術2例。該些手術后發生應激性潰瘍采取保守至治療的患者20例,采取手術治療的36例。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術后應激性潰瘍出血的表現,常見表現為嘔血、黑便、胃管內引出鮮紅色、咖啡色或暗紅色液體,可伴有失血性貧血,或伴有休克。根據嘔血量、黑便量、胃管內引出鮮紅色、咖啡色或暗紅色液體量,結合血容量減少所致周圍循環衰竭的臨床表現,尤其是血壓、中心靜脈壓、脈搏的動態變化監測,給予補液、輸血等處理。
1.3統計學處理 SPSS 19.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t檢驗,檢驗標準以P<0.05為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60~70歲應激性潰瘍出血12例,構成比為21.43%,70~80歲激性潰瘍出血19例,構成比為33.93%,80歲以上應激性潰瘍出血25例,構成比44.64%。年齡越大發生應激性潰瘍出血的比例越高(P<0.05)。其次,結合患者病例資料來看,應激性潰瘍出血與急診腹部手術、并發癥、和病情嚴重程度有關。采取手術治療的患者出血量相對于保守治療更低(P<0.05),手術患者的死亡率更低(P<0.05),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對于急診術后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發病機制在目前尚未有統一定論,多數研究表示[5-7],該病與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并發癥及手術治療等因素有關,并發癥方面,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肺疾病,加上年齡因素的影響可導致應激性潰瘍出血。而手術治療的應激性創傷、急診腹部疾病的嚴重程度影響等因素也是造成應激性潰瘍出血的重要影響因素。老年患者的組織器官退變,處于代償期邊緣,或處于失代償期,耐受力差,并發癥多,麻醉、手術、少量出血均可誘發多臟器器官衰竭[8-9]。
實施腹部急診術通常會造成患者胃腸蠕動功能減弱甚至消失,從而可以造成膽汁反流、胃黏膜損傷,因此腹部急診手術應給予常規胃管留置,降低胃黏膜損害,且留置胃管有利于應激性潰瘍的發現,利于確診。其次應加強原發病治療,特別是針對腸梗阻、膽管哽住的治療要及時有效,保持引流通暢降低應激性潰瘍出血發生。術中實施CVP監測、尿量測定,針對老年少尿患者可以在補血容量治療上再采取甘露醇靜注利尿,從而可以減少細胞腫脹、改善微循環,還可以達到清除自由基、減少顆粒物質釋放、減少脂質過氧反應對組織器官的損傷。術后可以使用中醫湯劑蓋上患者胃腸功能,給予早期胃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可以改善胃腸黏膜血液循環,刺激腸蠕動,加強術后對低蛋白血癥的治療,必要時可以靜注人血白蛋白,增強患者的胃黏膜屏障功能,減少組織水腫,利尿保護腎功能,此些措施都可以預防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發生。此外,熟手給予抗酸劑、質子泵抑制劑、生長抑素、膽堿類藥物、H2受體拮抗劑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預防作用[10]。
針對于應激性潰瘍出血的檢查,在目前多采用急診內鏡實施檢查,確診率可達90%以上。老年患者罹患該病通常病情危急、預后差,保守治療的效果不佳,而手術治療則要注意手術指征,指征包括有:①短時間內患者有大量出血,且有失血性休克。②2~5 h失血量超過1000 ml,或者循環血容量丟失20%,③患者在24 h內鏡胃管吸出鮮紅色、咖啡色或暗紅色液體,有嘔血或便血的顯效,輸血量給予超過800 ml仍然無法穩定生命體征。且手術治療應要求術者有豐富經驗,盡量避免報數治療失敗后再手術失敗的發生,否則患者臟器受損的風險將會增加。從本文研究結果來看,采取手術治療的患者出血量相對于保守治療更低(P<0.05),手術患者的死亡率更低(P<0.05),也說明手術治療的效果要好于保守治療。在手術選擇方面,胃大部分切除較淡出潰瘍病灶縫扎的止血效果更好,胃大部分切除可以切斷、結扎胃網膜左動脈和右動脈、胃左動脈和右動脈,阻斷了潰瘍出血創面的主要血供,可以將迷走神經分支有效切換,產酸區減少,有效切除潰瘍出血大部分創面。
總之,老年患者腹部急診術后發生應激性潰瘍出血與手術、病情嚴重程度、并發癥多少、年齡等因素有關,腹部急診術后應給予應激性潰瘍出血的預防處理,在早期實施綜合干預,發病時給予手術治療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參考文獻:
[1]安軍.腹部手術術后應激性潰瘍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8):80.
[2]李邦夫.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消化道潰瘍合并出血的療效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9):867-869.
[3]顧紅,李美星.埃索美拉唑和雷貝拉唑預防NSAIDs相關性潰瘍風險的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4):4035-4036.
[4]倪猛,賀東黎,樊宏偉,等.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急診胃鏡下注射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3):7-9.
[5]陳娟,康靖東,楊立軍,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8):1348.
[6]陸靜靜.聚桂醇聯合腎上腺素注射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性病變出血的療效[J].現代實用醫學,2014,26(4):434-435.
[7]郭巖林.奧曲肽聯合泮托拉唑治療潰瘍性消化道出血70例臨床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4):144.
[8]黃會英,鄭瑞.泮托拉唑聯合康復新液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應用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7):1448-1450.
[9]孫輝,孫永,朱峰,等.老年性出血性腦血管病42例誤診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3,(7):1252-1253,1254.
[10]高潔,牛麗輝,馬娟春,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2013,35(8):1256-1258.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