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貴強
摘要:由于初中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心理、生理發育尚未成熟,因此思想與行為極易發生變化。對社會、生活中一些不良誘惑難以抗拒,缺乏正確的是非、善惡的判斷能力,往往會步入歧途,甚至發生心理扭曲,從而導致違法犯罪。為此,在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加強中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體育與健康;德育滲透;教學淺議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304-02體育與健康教育教育本身是一個群體活動,可在教學中有意無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這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在體育教學中體現。那么,在體育與健康課堂的教學中,怎樣能夠有效地進行德育教育,使教學和德育有效地結合起來。結合自己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1.體育與健康課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心理素質屬于人的自然屬性。對于人的思想道德、智力開發是一種基礎因素。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幾項基本標準。一是要具備正常的認識能力,能客觀地反映外界事物,能進行正確的判斷和推理。二是要有穩定樂觀的情緒和積極健康的情感。三是要有正常的行為反應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有較強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四是要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與周圍的人們友好相處,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五是要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觀念,能實事求是地進行自我評價,保持適度的自尊自信,這些標準的實施,有賴于多種心理素質的培養。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據許多調查資料表明:現在中小學生有15.9%,大學生有21%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此,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否則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就無法適應今后的社會競爭。在學校體育與健康課中如何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我們認為:一是在教育目標中確定心理健康的內容。二是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容,特別是挫折教育。三是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四是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競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頑強拼搏、競爭意識等品質。五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真正體會到體育與健康課給他們帶來的無限樂趣;體育與健康課給他們帶來的健康,走出教室到運動場,到陽光下進行鍛煉成為他們每天學習生活的一部分。通過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使他們變得勇敢、頑強、堅毅、自尊、自信、自制、機智、靈敏、果斷、沉著、冷靜、豪爽、開朗、熱情,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2.根據體育內容豐富性的特點滲透德育教育
初中體育與健康教材內容極其豐富,其中蘊含豐富的德育內容。只要教師深刻挖掘,并加以開發和運用,德育滲透一定會體現得充分、有效。如在跳箱教學中,有些學生特別是一些女生膽小、性弱,對跳箱產生畏懼感,不敢跳,甚至逃避。針對這部分中學生首先要講清動作要領,指導訓練方法,先從低箱(一節或兩節跳箱)練習開始,然后逐步過渡到高箱(三節或四節跳箱)練習,在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中,消除他們的畏懼感,對學生滲透堅強、勇敢,沉著、冷靜的教育,使其形成做事認真、勇敢頑強的品質。
3.在體育競技中實施德育教育
教學比賽能有效地發展身體素質,提高動作技術、技能,以及在復雜的比賽條件下,合理運用技術動作的能力,培養堅毅、勇敢、果斷、克服困難、自制能力、集體主義精神等優良品質。如進行籃球教學比賽時,安排學生裁判,學生裁判水平不高,難免出現判罰不準確的時候,這時我就要求隊員必須服從裁判的判決,培養學生遵守規則、遵紀守法的優良品質。同時在激烈的比賽中,學生通過掩護、策應、傳切等戰術配合最后精彩得分的喜悅中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團結的力量,也能明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真諦,還能培養學生對勝不驕敗不餒的思想品質。
4.結合課堂常規和組織練習進行德育教育
常規是對師生提出基本要求,貫穿在課前熱身、課中實踐、課后應用之中。教師應這些常規內容和講文明禮貌、講思想品德、組織紀律、安全教育結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教師要以身作則,嚴格落實課堂常規,嚴格考勤、考核制度,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意識,在確保體育教學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培養學生良好的風貌,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同時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是體育課堂教學工作重點,它與教育方法形成一個整體共同完成課的任務,也是貫徹教育因素的重要環節。例如通過對課的任務、要求的下達,以及講解動作,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通過整隊、隊形變換與調動,培養迅速整齊、集體協作和遵守紀律的作風;在分組練習時,對學生進行加強組織紀律性教育;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習時,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發揚集體主義精神、互相關心教育。也可以在常規和練習中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德育教育。學生課堂上表現的良好思想行為和拼搏精神,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及時鼓勵學生奮發向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此外,教師要善于依靠班集體的力量,對違紀現象進行監督和制約,及時進行引導,把不良風氣消除在萌芽狀態下。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視德育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德育教育的效果。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必須同體育教學的特點、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起來,防止只寫在計劃與教案中,或進行空洞的說教。要把德育教育內容中的抽象概念具體化,使之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能測量、能評價,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際內容,建立合理的、客觀的、科學的德育教育評價體系,使學校體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化剛.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幾點思考[J].吉林課改,2006(3).
[2]劉桂榮.在課間活動中要注重學生的生理特點[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學術班,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