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卿
摘要:小學班主任,在開發同學們的心智、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班主任除了自身需要具有淵博的基礎知識、系統的教學理念以及很強的組織能力外,更新教學理念就顯得尤其迫切。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330-02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是班級的靈魂。作為"班集體靈魂"的班主任,每天面對的是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每天接觸的是幾十顆等待滋潤的心靈。如何讓這一雙雙的眼睛充滿智慧之光?怎樣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張揚,這是一項繁重而有意義的工作,要想做好這項工作,就要求班主任老師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辛勤的澆灌、培育。
1.懲罰方式,避免學生抵觸情緒產生
管理班集體離不開嚴格管理的手段與措施,現在許多地區都在討論小學生的管理問題,由于過去的一些關于教師體罰學生的不利新聞廣為傳播,造成許多教師不敢嚴格管理學生,甚至連必須的班級整頓都不敢進行。但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既然身為班主任,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是在對于犯錯誤的學生的處理方式方法上面,可以進行轉變,起到最大限度改善學生不良行為,緩解學生抵觸情緒的作用。如在對待犯錯誤較輕的學生處理上面,以往許多教師采取罰站、打手心等辦法,這樣會讓學生覺得丟臉、沒面子,從而產生抵觸。我們可以將這些消極處罰方式改為更加緩和的方式,如當眾唱歌、講故事等,既讓學生感受到了一點壓力,又不至于非常反感,從而緩解對班主任的抵觸情緒。對于違紀情節較重的學生,以往都是直接訓斥、請家長、寫檢討等,讓學生倍感壓力。針對這種問題,我們可以采取讓學生寫文章的方式,讓學生將犯錯當時的心理描寫出來,或者他的一些想法和感覺描寫出來,讓學生在寫作的同時,再次審視自己的行為,并且自己發現行為的不當之處,從而自覺加以改正。
2.打造民主平等的師生溝通平臺
人都有渴望交流和溝通的本性。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打造一種和諧民主的師生雙向交流氛圍。班主任應該和學生做朋友,師生之間搭建情感熱線,進行心靈的溝通和交流。筆者經常和學生討論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并及時提醒大家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嚴格約束自己的舉止言行。我常常用肯定和贊揚的方式鼓勵學生,告訴他們"你很棒""你能行""老師相信你"……我們要努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有成就感。
我班的一位同學邏輯思維較好,偏愛數學不喜歡語文。我就抓住機會從他喜歡數學這個閃光點入手,因勢利導,讓他明白沒有語文基礎,將來高深的數學應用題都沒法理解;同時我還借給他一些激發語文興趣的課外書,給他創造學習語文的條件,培養其對語文的興趣和主動性。一段時間后,他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筆者認為,正是因為師生之間搭建了這種和諧民主的交流、學習環境,學生的個性品質和個性愛好才得到良好的保護,學習興趣才得到激發,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地去創新、去探索。
3.用真誠的愛轉化學生,感動家長
當今的小學生不好教育,主要原因是孩子剛從溺愛的家庭中進入學校,很多孩子在家沒有接受到比較好的生活教育、社會教育,不知道同學之間的愛護和幫助,不知道尊重學生和老師,總是唯我獨尊,當他們做錯事的時候,如果僅僅嚴厲的批評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甚至會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極強烈的不滿,給自己帶來了痛苦,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為了不出現這種狀況,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我總會根據學生的實際給予他們耐心細致的幫助,幫助學生解決煩惱,希望他們把精力用在學習上,引導他們在學校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愛護,互相尊重。
我相信,"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總是通過身教和言教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讓他們真正看清我們老師的人格和魅力,讓他們真正感到我們為他們付出的太多太多,讓他們真正感到作了錯事太對不起他們的老師。我經常還與學生家長聯系,就是要讓家長們知道,我們對他們的子女是真的很關心,是真的很用心,是真的為他們的子女操碎了心,我們老師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這些話不是要我們直接對他們家長說出來,而是要用實際行動真誠地表現出來,讓那些家長自覺地配合我們工作,支持我們工作,讓他們發至內心地感激我們,敬佩我們。
4.嚴于律己,為學生做好榜樣
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班級管理的秩序應該嚴格執行,但是對于我們教師自身,也需要做到嚴于律己。比如,要求學生按時進教室準備上課,遲到2秒鐘都不行,許多學生為此覺得太不通情理,那么作為班主任,就要首先嚴格要求自己,絕對不拖延進教室的時間,也盡量做到不拖堂,不提前上課。除非征得學生的同意。這樣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自覺遵守班級規定。而且對于學生的處理,不能處理完就算了,還需要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讓學生在受到懲罰的同時,真正了解到自身行為的不當之處。并且就算對于屢屢犯錯的同學,也不能有成見,要做到就事論事,不能以偏概全,因為就算他在某一方面比較欠缺,但是也許在另一方面具有很好的能力,能夠值得其他同學學習,所以就算是"不良學生",也要給予和其他同學相同的參與、組織權利,這樣不僅能夠讓同學心理上得到平衡,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各方面的潛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另外,作為班主任,我常常以欣賞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學生,贊美學生。讓他們發揚優點,從而改正不被老師欣賞的贊美的缺點。我除了自己在日常這樣做,還教育學生要學會欣賞別人,會得欣賞別人也就懂得欣賞自己,于是我布置了他們寫自己熟悉的八個同學的優點,且每個同學的優點不小于50字,我每天讀一篇看誰最受同學的稱贊,學期未進行獎勵。我發現我班學生悄悄地變了,變得更積極學習,上課更大膽舉手發言了,做的好事更多了。
教育有規律,但沒有一條規律適合于所有的學生。在今天――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責任是塑造學生的個性。是把我的學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有骨氣、健全的人。因此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借鑒名師育人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思考、探索適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實踐的過程中再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呂亞娟.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 學周刊. 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