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靜
摘 要:移動互聯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和時空移動的變化速度在加快。對于戶外媒體,相對接觸機會和接觸點在不斷增加,在整個廣告投放量中戶外媒體所占份額也一直在持續增加,未來戶外媒體將會有一個非常大的發展空間。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發展,戶外媒體已經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即“戶外媒體+”時代的來臨。文章主要分析了“戶外媒體+”的發展趨勢,并且提出了“戶外媒體+”的營銷方法為戶外媒體運營提供思路。
關鍵詞:“戶外媒體+”;智能移動端;大數據;互動體驗
0 引言
在生活中,無論我們扮演什么角色,我們都被一個無形的媒介大環境所籠罩著,它改變了我們與信息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態度,而這個大環境指的就是“移動互聯”。屬于傳統媒體領域的戶外,正不可避免地被移動互聯所影響。傳統的戶外媒體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移動互聯時代的戶外媒體面臨著更新升級,于是“戶外媒體+”,戶外媒體的新時代來臨了。
1 “戶外媒體+”的概念
所謂“戶外媒體+”,指戶外媒體+各種資源,但這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是戶外媒體與各種資源的深度融合,衍生出一種新的廣告形態。“戶外媒體+”能很好地吸引受眾參與,強化對品牌的認知并促進購買行為。
2 “戶外媒體+”的發展前景及趨勢分析
2.1 戶外媒體+大數據
戶外媒體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獲得消費者個人化的信息,如個人特征、媒介接觸、消費行為等,從而更加精準的進行戶外廣告的定向投放。
去年,在英國的倫敦街頭主要路口,原有的戶外廣告大牌被Google承包下來,變成了一塊塊巨大的“手機屏幕”。這些“巨型手機屏幕”可以通過自帶攝像頭,識別前方路況是否擁堵進行友情提示,還即時的結合Google的大數據,發布最新體育賽事賽況等,甚至還有附近店鋪的促銷信息。戶外主借助于大數據,依托于大數據,更加精準的識別廣告受眾,并提供針對性的產品廣告,有效的提升戶外廣告的傳播效果以及受眾對戶外廣告的感知與評價。
2.2 戶外媒體+先進技術
今天,科技已成為戶外媒體不停變換的外衣,科技的創新與大量應用為戶外媒體增添了生機與活力。隨著各類先進技術的不斷創新,以觸摸屏,QR碼,LBS技術,AR增強實境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眼球追蹤技術,ibeacon的技術,體感技術,Kinect技術等先進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加上獨特的創意,提升了戶外媒體與人們之間的交流。通過戶外廣告和移動端的鏈接,如掃碼、微信、支付寶等新技術的應用,促進了戶外媒體的發展。
2.3 戶外媒體+新穎創意
創意過程是一連串的分割重組,改變原有事物,從一個新穎的角度,脫離理智、邏輯、常規的思考,再生組合。在進行創意思考時,始終以受眾需求為出發點,創造出有效的廣告,促成購買行為。新穎獨特、好玩有趣的戶外廣告能吸引公眾的眼球,讓他們過目不忘。精彩的創意,能夠在社交媒體中形成病毒傳播和口碑效應,擴大戶外媒體的影響范圍。
2.4 戶外媒體+媒體融合
媒體融合,簡單地說,就是將報紙、電視臺、電臺和互聯網等有效的融合起來,實施資源共享,集中處理,衍生出適合媒體形態的信息產品,然后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受眾。同樣的信息,通過不同的輸出,包裝成適合媒體形態的產品,綜合利用,不僅擴大了市場,以最低成本獲取最大利益,還強化了品牌效應;在互聯網的大潮下,廣告的策劃不在單一局限于單個類型的媒體,而是多方面的資源整合來多渠道與受眾接觸。
2.5 戶外媒體+互動體驗
將視覺與體驗完美結合,帶給受眾享受極具趣味性的線下互動體驗,傳播方式獲得了大量受眾的推崇與喜愛。將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因素結合在一起,吸引受眾去參與其中,與廣告信息進行互動,增強受眾的品牌記憶,加強品牌效應。體驗通常是由直接參與或觀察所得,通常會涉及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情緒等因素,同時也有消費者的知識、智力、思考的介入。可以從感官、情感、思考、關聯、行動等五個角度進行引導。戶外廣告的互動體驗方式可以概括為四種模式,即產品融入式、個性定制式、活動參與式和媒體整合式的互動體驗。
2.6 戶外媒體+場景塑造
在消費者日常生活空間中的場景以及基于移動化的生活軌跡中的場景,如上班、下班、娛樂、購物等場景,場景=空間+ 時間+ 人。過去,廣告主在做戶外媒體時,都集中在空間概念上,后來,廣告主慢慢意識到了人的概念,把受眾的特征也融入進來。
例如,巴西咖啡品牌Café Pelé的廣告。在圣保羅人流涌動的Fradique Coutinho地鐵站里放了打哈欠人互動廣告牌。打哈欠廣告牌就像被注入了魔力,帶動著整個地鐵站都跟著呵欠連連犯瞌睡,形成了好的互動體驗。將創意與受眾以及受眾所在的環境緊密地聯系起來,以一種極為有力的方式影響目標受眾,讓品牌與受眾產生更深層次的活動交流,帶來交互式營銷體驗。
2.7 戶外媒體+移動智能終端
移動智能終端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從目前的市場分析來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遠遠超于其他移動智能設備,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6.56億(手機上網和寬帶上網等方式存在重疊),使用手機上網所占比由去年的90.1%增加至92.5%,僅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所占比已達到24.5%。顯而易見,在未來,智能手機將在移動智能終端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據調查顯示,通過戶外媒體與智能移動端的聯合,消費者更容易參與在移動端出現的關聯性較高的廣告并產生后續互動。 同時,手機擁有支付寶、微信、APPLEPAL等眾多支付平臺,線上支付功能的大規模普及已經讓“所見即所得,看到就能買”變得非常容易。戶外媒體是物聯網時代客戶流量的窗口,直接精準的引導用戶線上線下LBS服務及消費。未來,每一塊屏幕等同于一個線上購物平臺。
3 “戶外媒體+”的營銷方法
基于特定的一些主題、節日、熱點,策劃相應的創意活動,利用時空優勢,提升受眾參與感,并與社交媒體話題分享結合起來,放大品牌效應。從廣告創意上進行思考,賦予廣告本身一定的體驗性。融合互動技術、場景與氛圍和媒介,呈現出可供受眾分享的內容。
戶外的創意和內容要從互聯網語境的角度來思考,讓戶外媒體成為話題的源頭;這也就亟須設計師想出能夠成為話題的創意,從而打破傳統廣告單一的傳播方式,引發用戶在社交媒體及互聯網上的分享。戶外媒體借助創意的力量,將會成為互聯網時代的話題源頭,以及成為移動社交分享的載體。
4 結語
移動互聯時代的“戶外媒體+”不單單是“戶外”,它已經陸續與各種數據、技術、創意、場景、移動端等相連,組成了一個相互融合的整體。戶外廣告行業擁有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發展前景。只要戶外媒體結合自身優勢,與時俱進,快速轉型蛻變,就一定會迎來戶外行業的再度繁榮。
“戶外媒體+”是戶外媒體廣告營銷發展的新走勢,也必將提升戶外媒體的影響力和媒體價值,為戶外媒體發展開擴了新的發展思路。“戶外媒體+”的發展是順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媒體升級,并不意味著全盤否定傳統戶外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戶外媒體+”的實現需要技術和網絡的支持,交互效果的實現也需要受眾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配合,所以傳統戶外媒體仍有非常大的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1] 杜國清,邵華冬.中國戶外媒體發展趨勢研究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2] 湯泳軍.互聯網時代戶外媒體的發展分析[J].現代企業文化,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