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雄
摘 要:以課文為載體,培養閱讀興趣;以課本為資源,教學生會讀;以課堂為導線,拓展閱讀領域。
關鍵詞:培養;閱讀能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三十年的教育經驗使我深信,學生智力的開發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可見,“閱讀能力”在學生智慧開啟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開闊學生視野、開發智力、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以課文為載體,培養閱讀興趣
我曾和一個學生談話時,他說到“所有的語文課都一樣,我都不喜歡”,我一聽真是驚呆了,有人竟不喜歡栩栩如生、魅力無窮的語文課。隨后,我做了調查,發現一部分學生不知道課文寫的是什么,原因是學生讀得太少。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忙于爬卷山,鉆題海,課余沒時間閱讀,課堂上,老師給閱讀的機會,但有一部分老師缺乏耐心,怕浪費時間,沒等學生讀完就叫停,這樣一部分人由于不理解課文內容,只好等待老師的講解,從而形成了惰性思想:不閱讀或者該精讀的卻粗略讀,久而久之就有了“所有語文課都一樣”的乏味感。
語文教學是以讀為主的教學,老師的講解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只有讓學生自己讀,才能深切的體會課文中的深意和情味。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朱自清先生說“把寫在紙上的死的語言可以聲音里得其味,變成活的語氣”。誦讀可以品味課文中的情感,默讀有利于思考、質疑;誦讀便于記憶,默讀便于理解。只有不厭其煩的讀,學生才能理解課文內容,才能讀出滋味,才能感興趣,才會入迷,這樣就會學有成效。
二、以課本為資源,教學生會讀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閱讀也一樣,只要掌握讀書的技能和方法,學生就會終生受益。不同的文學體裁用不同的閱讀方法:讀散文,要抓住其形散神聚、意境深邃、感情真摯、語言洗練、文采飛揚等特點,并采用“抓文眼、理線索、明結構、析主題”的方法去品讀,如《背影》一文中的“背影”一詞、《白楊禮贊》中的“我要贊美白楊樹”一句都是文眼,抓住文眼就抓住了作者感情的脈搏,抓住了閱讀的關鍵。再如讀《藤野先生》必須理清想敘事線索和感情線索。對常見的三種文體,閱讀時一般用“選讀法”,即瀏覽文段,找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如記敘文,可找記敘的要素;說明文可找說明對象的特征、運用的說明方法、采用的說明順序等;閱讀議論文,可找文中的中心論點、分論點、論據、論證等。讀詩歌要潛心研讀作品,充分挖掘作品中構成形象的語言因素,準確把握這些 語言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喚起頭腦中的形象性想象,醞釀作品的意境,從而使想象不斷豐富和發展。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長篇小說,就應該用五步閱讀法,即:1.瀏覽,不急于通讀,而是從整體上作粗略的感知。2.簡讀,分章進行閱讀,并作必要的記錄。3.列圖,根據記錄列出粗略的結構圖理清人物關系,事件的起因、經過等。4.詳讀,對照結構圖再仔細閱讀,并修正結構圖,加以理解。5.評讀,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談閱讀體會。
用“授人以漁”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學生就會讀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從而獲得見解、獲得新知,閱讀教學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課堂為導線,拓展閱讀領域
魯迅先生說“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中學生僅讀課本上的內容,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閱讀量。拓展閱讀領域最主要的是營造一種讀書氛圍,在班級內部,我組建了一個小小圖書館:有課外書的同學自帶一兩本,從學校圖書館借一部分,爭取做到人手一冊,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星期交流一次讀書心得,在交流課上,學生大膽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競爭激烈,氛圍濃厚。新的課堂,教師不是告訴而是啟發、激趣、組織,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探究,靈活運用,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標下,擺脫陳舊的教育理念的束縛,打破僵化的教學模式的桎梏,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高效閱讀的教學模式,拓展閱讀領域。
總之,語文教學要立足于課堂,著眼于課外,以課內帶動課外,如:學習了法布爾的《綠色蟈蟈》就該讀《昆蟲記》,學了《荒島余生》就該讀《魯濱孫漂流記》,將課內外巧妙結合起來。作為教師,應給學生推薦經典、一流的作品,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面,廣泛涉獵書籍報刊,廣采博聞,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