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霞
摘 要: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凈化的過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么直接,它是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之中的,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感知的。
關鍵詞:語文;德育;情境;提問;生活實際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在學校教育中幾乎無處不在,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是不露痕跡地滲透,達到“水到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的“無痕”效果。小學語文的這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它能在德育教育中有著它科學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教學要貫徹文道統一的原則,將語言文字的訓練,句段篇章的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中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使學生經常地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將德育貫穿其中。那么,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呢?我現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點感受、做法總結如下:
一、在教學情境中滲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學是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而創設的能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有時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由于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用各種方法創設一種符合課文內容的情境,使學生似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樣。讓學生與作者能夠產生在情感上的“親”,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到入境悟情。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動展現情境,有音樂渲染情境,有畫面再現情境,有感人故事喚起情境……但我們必須注意到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認識水平去考慮創設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上《小珊迪》這節課時,教師先播放一首符合課文情調的歌曲,在課堂上制造出一種“十分悲慘”的氣氛。然后教師再用語言導入正課。這樣就很容易喚起了學生對同齡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他們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在講課文時,教師可以作兩個“情境”設計:用語言配合課文插圖描繪出在小利比的話中,小珊迪被馬車撞傷,車夫揚長而去的驚心動魄場面和小珊迪臨死前的悲慘情景。向學生再現這些感人的場面后,讓他們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質和資本主義社會的人情冷暖,并認清資本主義社會吃人的、黑暗的本質,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在提問時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設計得好,有啟發性就能引起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深化學生的認識。亞里士多德曾有句著名的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所以教師在講授課文的同時,巧妙地設計問題抓住課文中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提問就可以起到深化學生對課文認識的作用。如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時,當學生學到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圍這一段時,思緒就會如海水一樣翻滾的。這時候教師就要抓緊時機,巧妙地設計問題:“邱少云為什么一動也不動?”,“他怎么能做到一動也不動的?”,“假如他動了后果會怎么樣?”等等。面對這一個個問題,學生就對問題的答案產生興趣,這樣就要積極地開動腦筋。從而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為了戰友的生命安全,為了戰斗的勝利才會自覺嚴格遵守紀律并英勇獻身的。由此可見,巧妙地設計問題就能揭示蘊含在課文深層次德育因素的內涵。
三、聯系生活實際滲透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四、將言教和身教結合起來滲透德育
作為教師,如果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會失信,這樣的教師,即使能說出道理也不能說服學生。因此,我在教學中嚴格地按師德規范的要求去做,熱愛學生,嚴于律己,嚴謹治學,積極工作,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我從教以來,從未缺過一次課,從未說過一次謊。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通過自己的言教身教,學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五、在總結歸納中滲透德育
總結歸納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過總結歸納,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同時也使思想得到升華。如教學《可貴的沉默》一課,總結歸納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你想怎樣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問題一提出,學生發言很踴躍,有的說,在父母生日時,我要送生日禮物給他們。有的說,在父母生病時,我要照顧他們。有的說,我要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有的說……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懂得了父母疼愛自己,自己也應該回報父母的愛,即學生受到了感恩的教育。
總之,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在教學的實踐和探索中,我體會到,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師選好切入點,隨時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語文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滲透就要多下工夫進行研究。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語文課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